•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藥品不良反應=假冒偽劣?

    近年來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和信息報告的加強,似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都有一談藥物就色變的心理,視藥物為毒物,這種心態作用為醫藥工作者應該能夠理解,什么是藥品不良反應呢?如果避免藥物不良反應還有常見的藥物副作用呢?這就是大眾醫藥網藥品不良反應的責任和義務!

    藥品不良反應基本知識

    1.不良反應不等于假冒偽劣

    有一種誤解是:藥品有不良反應就不能用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各種藥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應,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發生的幾率不同。有些藥品在被通報了嚴重的不良反應后,或被停止使用,或被限制使用,或更換了處方。但一般的藥物不良反應是正常的。

    具有不良反應的藥品并不一定就是假冒偽劣藥品,通報一種藥品可引起某種不良反應也不意味要停止其生產、銷售和使用。藥品不良反應可能涉及人體的各個系統、器官、組織,患者的感覺經常與常見病、多發病的表現很相似,如頭痛、惡心等。醫生提醒,如果在服藥后,特別是服用了新上市的藥品后發現原有的癥狀加重,或是出現了原來沒有的癥狀,要想到服用該藥是否出現了不良反應。

    醫學專家提醒,出現藥品不s良反應不必過于驚慌,而是患者在正常使用藥的情況下出現的不適反應。因此患者在使用已經公布有不良反應的藥品時,一定要仔細了解其禁忌;要在服用前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出現了較嚴重或說明書上沒有標明的不良反應,一定要及時向醫生報告。

    2.中藥也不例外

    一種較普遍的觀念認為,西藥是化學制品有副作用,中藥是純天然的草藥,比較平和,沒有副作用。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前不久,一個朋友的父親在體檢時發現得了腎衰竭,需要換腎!這對于他的家庭來說如同是晴天霹靂。怎么一貫健康的父親會突然患上這樣重的腎病呢?追根尋源,最后得知,是因為為了去火,吃了醫生開的中藥龍膽瀉肝丸,其中含有馬兜鈴,可引起急性腎衰、慢性腎衰、腎小管酸中毒等。

    據北京地區藥品不良反應監察中心對1993-1999年期間5900份北京地區藥品不良反應報表分析表明,引起不良反應的藥品種類中,抗生素占首位(48.2%),中藥以13.4%的比例占第二位。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對1994至1999年10月因藥源性疾病住院病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致病藥物中,中藥僅次于抗生素和解熱鎮痛藥,排在第三位。中藥的不良反應涉及的除了已經被禁用的含有馬兜鈴屬中藥的成藥(如龍膽瀉肝丸)可引起急性腎衰、慢性腎衰、腎小管酸中毒等外,一些常用中藥也出現了類似報道,如大黃和有宣肺、利咽功效的桔梗等。

    有關專家提醒,由于傳統觀念認為中藥安全無毒副作用和有些企業廣告的推波助瀾,中藥的不良反應問題往往被忽視,因此必須改變中藥安全無毒的舊觀念。

    3.藥品不良反應六成是因抗生素

    湖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稱,2003年度收到的3350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近六成為抗生素引起。

    專家分析,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應居高不下,有我國生活環境影響、感染性疾病多的客觀因素,但病人用藥盲目性大、醫生用藥隨意性多的問題也普遍存在。

    據介紹,藥品不良反應排第二位的是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氨基酸、脂肪乳等,同時,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也呈上升之勢。

    湖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自1992年開始,報告率一直持續在較低水平。近年來,國家加大了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力度,報告率大幅增高,漏報率明顯下降,2003年報告例數較上年增多了2倍。

    湖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負責人于星分析說,城鄉居民健康意識增強,對藥品不良反應的關注度提高;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更重視尋醫問藥,獲得藥品途徑更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也相應增多。

    藥品不良反應匯總

    1.撲熱息痛的副作用

    撲熱息痛的學名叫對乙酰氨基酚,是治療感冒、關節痛、神經痛等疾病解熱鎮痛的常用藥。但它的毒性也不能被忽視。如果使用不當,它的毒性可以致命。

    絕大多數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它主要是用于治療感冒發燒及緩解輕中度疼痛,如頭痛、肌肉痛、神經痛、痛經等癥狀,尤其適用于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而對于各種劇烈疼痛及內臟平滑肌絞痛則沒有效果。

    在國外,確實曾有"超量服用乙酰氨基酚自殺"的案例報道,盡管這種自殺方式十分痛苦。而超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可致死亡的原因,就是它的肝毒性反應。有人把對乙酰氨基酚比喻成一個火藥桶,也是因為它有肝毒性反應。臨床觀察發現,長期、大劑量以及聯合用藥,常可致對乙酰氨基酚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以肝壞死最為嚴重。

    2.文迪雅(羅格列酮)可能誘發心臟病

    文迪雅,又名馬來酸羅格列酮片,是一種治療二型糖尿病的藥物。最近羅格列酮被美國媒體披露,可能誘發糖友心臟病。

    美國監管人員表示,目前正在考慮是否讓此藥退市。是否該召回在美國引發熱議。

    3.復方甘草片含有可待因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含有可待因的非列管藥品將被監測機構跟蹤監測。

    專家強調,目前部分常用藥中含有可待因,在服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嚴格遵守藥物說明書,遵循“短期適量”原則,否則很容易成癮。

    4.止痛藥被疑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美國默克藥廠今年9月主動收回在全球上市的止痛藥品Vioxx(偉克適),因為懷疑它有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制藥界希望那是一例個案。但現在,此類止痛藥品的噩夢已經到來,12月21日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報道,由美國輝瑞藥廠生產的Celebrex(西樂葆)和德國拜爾集團生產的Aleve(萘普生鈉)兩種類似偉克適的止痛藥品也被懷疑有可能增加服用者中風和心肌梗塞的危險。

    5.輝瑞西樂葆服后有隱患

    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治療關節炎的藥品西樂葆服后有隱患。使用該藥的患者,如出現與心血管系統相關的不適,一定要及時咨詢醫生。

    西樂葆是抗炎藥,學名叫塞來昔布,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的輔助治療。日前,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在臨床研究中發現,服用塞來昔布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性為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的2.5倍以上。12月1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表聲明,要求暫停塞來昔布的臨床試驗。

    關注藥物不良反應我們能做什么??

    1.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流程

    按照《管理辦法》規定,國家對藥品不良反應實行逐級、定期報告制度。嚴重或罕見的藥品不良反應須隨時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報告。報告范圍包括:一、上市5年以內的藥品和列為國家重點監測的藥品,報告該藥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應。二、上市5年以上的藥品,主要報告該藥品引起的嚴重、罕見或新的不良反應。報告主體包括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保健機構。

    藥品生產企業應對本企業上市5年以內的藥品的安全有效問題進行密切追蹤,并隨時收集所有可疑不良反應病例,按季度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ADR監測專業機構集中報告。對其中嚴重、罕見或新的藥品不良反應病例,須用有效方式快速報告,最遲不超過15個工作日。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發現嚴重、罕見或新的不良反應病例,以及在外單位使用藥品發生不良反應后來本單位就診的病例,應先經醫務人員診治和處理,并在15個工作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ADR監測機構報告。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職能是及時對嚴重、罕見或新的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報告進行調查核實,結合查閱WHO不良反應中心數據庫,組織藥品不良反應專家咨詢委員會進行分析、評價,向SFDA和衛生部報告。其他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統計資料形式按季度報告。SFDA不定期愛報ADR監測情況,公布藥品再評價結果,并以通報的形式下發至各省、市級ADR監測機構,再由省、市級監測機構下發給各屬地醫院、藥品生產及經營企業。

    2.民眾對“藥品不良反應”存在三大誤區

    藥品能治病,但也可能導致有害反應,醫學上把這類有害反應稱為“藥品不良反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省藥品不良反應檢測中心主任唐堯說,當前,人們對“藥品不良反應”還沒有正確的認識,主要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一:把藥品不良反應與藥品質量問題甚至醫療差錯、 醫療事故等同起來。

    現象:某些病人服用藥品后感覺到不適,認為是藥品的質量問題,甚至抱怨醫生亂開藥、開錯藥。

    專家解釋:藥品不良反應是建立在藥品質量合格、診斷正確、治療方案合理的基礎上的,是由于藥品自身問題造成的有害反應,所以藥品不良反應不能作為醫療事故、醫療訴訟和處理藥品質量事故的依據。

    誤區二:治療藥品可以憑經驗判斷購買,在藥店里想怎么買就怎么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現象:超市藥店、提籃買藥已經成為很多藥店招攬患者的方式,人們認為像逛超市一樣買藥,方便、自由、實惠。

    專家解釋:藥品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藥品的使用與疾病的診斷、適用癥狀和人群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目前,國家將藥品分為處方藥和 非處方藥( OTC)兩類,處方藥必須憑醫師處方 銷售、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則可以自行購買和使用。所以,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時,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醫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誤區三: 中藥和滋補品的不良反應很少。

    現象:很多人喜歡服用中藥或滋補品,認為他們安全、沒有毒副作用。

    專家解釋:中藥的使用講究辨證論治、合理組方、一人一方、隨癥加減,中藥也是以化學物質為基礎,同樣會引起許多不良反應。滋補品也應遵守規定的用法用量、切忌濫用。即使在正常用量用法下也能引起不良反應。如人參可能引起皮疹、咽喉刺激感、興奮、失眠、血壓變化等。而一些人在服用滋補品的同時,還在服用其他藥品,藥品和滋補品之間產生的不良作用也應引起重視。

    • 發表于 2014-10-06 00:00
    • 閱讀 ( 108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