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金融危機被許多人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災難。據一些人估計,2007年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20世紀30年代的創傷,因為現代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要大得多,2007年的金融危機像海嘯一樣迅速跨越國界,造成廣...
2007年的金融危機被許多人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災難。據一些人估計,2007年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20世紀30年代的創傷,因為現代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要大得多,2007年的金融危機像海嘯一樣迅速跨越國界,造成廣泛的金融破壞和破壞,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完全修復。

2007年金融危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經濟學家們對2007年金融危機及其原因的解釋各不相同,但許多人都認為,最初危機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包括次級抵押貸款的大量增加和金融機構對抵押貸款證券的嚴重過度擴張利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向更多的購房者開放了住房市場。雖然這是提高住房擁有率的一個好辦法,但也意味著許多人接受了利率變動很大的抵押貸款,他們的印象是利率不會上升。由于住房擁有量不可能永遠增加,2004年前后,市場開始放緩,導致建筑業減少,利率逐漸提高房主發現他們的抵押貸款支付急劇增加,往往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支付能力。這導致了一波止贖潮,因為人們開始拖欠他們的房子,次貸的崩潰導致了2007年金融危機許多人認為是恐慌的開始,市場上許多最大的金融公司已經采取了行動利用杠桿率降低的優勢來承擔遠遠超過其投資的債務。對這種岌岌可危狀況的日益認識動搖了市場信心,因為投資者注意到房地產市場的下跌,開始擔心他們的退休基金和投資有嚴重的違約風險。隨著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明顯由于投資銀行業最受信任的公司瀕臨破產,投資者開始撤出資金,促使許多金融機構跳出困境,陷入破產,并在2007年年中請求政府干預在2007年的金融危機中,監管機構迅速采取行動,許多監管機構迅速降息,向中央銀行提供支持,甚至查封了一些處于政府控制之下的破產機構,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市場已經陷入恐慌,再多的干預也無法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到了2008年,許多國家的政府開始了一個頗具爭議的過程,向大型投資公司提供"紓困",以此來防止國家和全球經濟崩潰支持救助的人認為,允許這些機構破產將給整個經濟帶來金融災難,因為有那么多的企業和個人資金被束縛在它們的存在中。反對者認為,紓困等于是獎勵那些做出糟糕決定的金融機構,而紓困資金應該是2007年的金融危機迅速催生了巨大的失業率、經濟萎縮和投資市場的停滯,在提供救助方面已經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現在面臨著對就業、醫療保健和金融援助需求急劇上升的公民群體。美國經濟的衰退在全世界引起了嚴重的問題,許多國家的經濟體失去了在美國的業務、服務、商品和非盈利項目。即使到了2010年滿懷希望的經濟學家宣布經濟衰退期結束,許多國家繼續遭受投資者信心下降和美國經濟變化的后遺癥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