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發展議程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內最近一輪的貿易談判,始于2001年11月,被視為前一輪烏拉圭回合的后續行動,多哈發展議程試圖重新界定早期的全球貿易協定,使之更符合當前的政治現實,并使世貿組織成員國之間達成更大的協...
多哈發展議程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內最近一輪的貿易談判,始于2001年11月,被視為前一輪烏拉圭回合的后續行動,多哈發展議程試圖重新界定早期的全球貿易協定,使之更符合當前的政治現實,并使世貿組織成員國之間達成更大的協議

世界地圖。世貿組織是早期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繼承者,世界貿易組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一個組織,旨在幫助規范國際貿易。世貿組織成立于1995年,是烏拉圭回合的一部分,也是自那時以來指導國際貿易道路的許多貿易談判。烏拉圭回合的一部分是一項新協定將于1999年某個時候開始,這項被稱為"千禧一輪"的協議從未成功,部分原因是在擬議中的西雅圖會議之外發生了大規模抗議活動在多哈發展議程開始之前,世貿組織已經于1996年在新加坡召開了一次部長級會議,在第一次會議期間,他們設立了四個工作組,負責處理未來幾年的一些關鍵問題:海關問題、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競爭,以及政府采購的透明度這些問題,即所謂的新加坡問題,被認為對世貿組織的一些重要成員國至關重要,包括日本、韓國和歐洲聯盟,但沒有達成協議,因此決定今后任何部長級會議都必須至少包含這四個問題在多哈會議之前,新加坡之后又舉行了兩次部長級會議,第二次于1999年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第三次在華盛頓西雅圖舉行,因此,2001年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制定了多哈發展議程。迄今為止,多哈會議上討論的最大問題是農業市場的開放和制造業市場的開放,擴大的知識產權監管在談判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所有的發展回合都有預期的目標,多哈發展議程定于2005年結束,并就所有問題達成協議第五次部長級會議于2003年在坎昆舉行,是一場令人震驚的災難。談判僅僅四天就破裂了,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幾乎是不可調和的,許多人認為這次崩潰是發展中國家的勝利,即所謂的20國集團,他們堅決反對發達國家提出的某些要求,尤其是與農業有關的第五次和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之間又舉行了兩次會議,一次是2004年在日內瓦舉行的,另一次是2005年在巴黎舉行的。這兩次會議的目的是幫助推動妥協,主要是將新加坡問題從談判桌上完全消除,這樣就有了一些進展,并制定了一些嘗試性的指導方針以2005的期限解決多哈發展議程,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于2005在香港舉行,再次未能達成共識,但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導致了對未來的樂觀情緒,盡管擬議的最后期限不會確定。2006年在日內瓦、2007年在波茨坦和2008年在日內瓦舉行的進一步會議削弱了這種樂觀情緒,一次又一次沒有達成任何妥協,到2008年底,多哈發展議程顯然有些問題不能得到圓滿解決,談判繼續緩慢而謹慎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