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由美國空間監視網(SSN)跟蹤,自1957年成立以來,該網一直在跟蹤軌道上直徑超過10厘米(3.937英寸)的每一個物體。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統計,大約有3000顆衛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總共有8000個人造物體。在它的整個歷史中,SS...
衛星由美國空間監視網(SSN)跟蹤,自1957年成立以來,該網一直在跟蹤軌道上直徑超過10厘米(3.937英寸)的每一個物體。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統計,大約有3000顆衛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總共有8000個人造物體。在它的整個歷史中,SSN跟蹤了超過24500個繞地球運行的太空物體。其中大多數落入了不穩定的軌道,并在重返大氣層時被焚毀。SSN還跟蹤哪一塊太空垃圾屬于哪個國家

國際空間站是繞地球軌道運行的最大的人造衛星,蘇聯于1957年10月制造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造衛星以20000英里每小時(32186.88公里)的速度環繞地球運行,同時發射出恒定的無線電信號,這是一個紅旗,告訴美國不要把它的技術優勢視為理所當然。在接下來的十年里,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太空競賽發生了,以1969年7月阿波羅登陸為結束。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阿波羅任務在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著空間技術的成熟,衛星的發射主要用于軍事和商業目的,衛星發射的價格已經降到了輕衛星的幾百萬美元,重型衛星的價格降到了幾千萬美元,這使得衛星技術在許多國家和國際公司都能得到

大約有3000顆衛星——其中近一半是俄羅斯擁有的——環繞地球飛行;衛星的使用壽命為5至20年。截至2008年,前蘇聯和俄羅斯有近1400顆衛星在軌,美國約1000顆,日本100多顆,中國約80顆,法國40多人,印度30多人,德國近30人,英國和加拿大25人,意大利、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巴西、瑞典、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和韓國各至少10人,烏克蘭和挪威每年都會從國際水域發射幾顆衛星進入軌道,盡管該公司在2009年申請破產。目前在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的最大的人造衛星是國際空間站。一些被稱為microsat、nanosat或picosats的衛星可以小到10厘米(3.937毫米)英寸),質量為0.1千克(0.22磅)

中國有大約80顆衛星繞地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