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諾依曼探測器是一種假想的太空探測器,設計用來利用任何恒星系統中的原材料進行自我復制。該探測器以約翰·馮·諾依曼的名字命名,他是一位對科學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的數學家。他的貢獻之一是首次對自我復制機器進行...
馮·諾依曼探測器是一種假想的太空探測器,設計用來利用任何恒星系統中的原材料進行自我復制。該探測器以約翰·馮·諾依曼的名字命名,他是一位對科學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的數學家。他的貢獻之一是首次對自我復制機器進行了嚴格的研究他從未討論過利用自我復制的機器探索太空的想法,馮·諾依曼1957年去世后不久,這個概念開始進入科幻小說和未來主義領域。

馮·諾依曼探測器以數學家約翰·馮·諾依曼的名字命名在先進的人工智能和納米技術的支持下,一支由這些探測器組成的艦隊可以幫助整個星系甚至宇宙的殖民地,它們可以攜帶人類的受精卵,或者創造它們所需的信息,在新發現的世界中繁衍生息,而不需要麻煩人類星際飛行。馮·諾依曼探測器甚至可以包含模擬人類,協助決策和數據分析。

理論上可以使用高功率激光器來提高帶有太陽帆的馮·諾依曼探測器的速度可以到達附近的恒星如果馮·諾依曼探測器的速度和自我復制的能力足夠快的話,這些探測器就可以創造出指數級自我復制探測器的定殖波前,向外擴展的速度相當于光速的一小部分。探測器在到達后可以被編程成地形行星,為未來的居民準備世界。小說中最著名的馮·諾依曼探測器出現在斯坦利·庫布里克1968年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中,該片將探測器描繪成一塊黑色的巨石,這個概念出現在許多科幻小說和未來主義作品中,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曾主張,應盡快從地球上派遣馮·諾依曼探測器,他認為,那些以天文學為中心的觀點是浪費了大量的生命資源;并指出自我復制的機器將宇宙變成真正的天文垃圾的危險。這種探測器的一種假想替代形式,被稱為"狂暴者"探測器,理論上可以使用同樣的技術,通過對接觸到的每一個世界進行消毒,甚至消滅現有的生命,使所有世界都無法生存。這種情況可能會通過探測器意外的故障,或者通過有目的的末日科技來展開不管馮·諾依曼探測器是否實現,盡管馮·諾依曼探測器可以利用離子驅動提供足夠的速度來逃離太陽系,這樣的推進力將創造出數千年前到達其他恒星系統的飛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