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是希臘神話中著名的命中注定要殺父娶母的神話人物,對于現代觀眾來說,俄狄浦斯的困境被弗洛伊德用來描述他的戀母情結理論,即男孩和男人渴望超越父親,在性上與母親平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俄狄...
俄狄浦斯是希臘神話中著名的命中注定要殺父娶母的神話人物,對于現代觀眾來說,俄狄浦斯的困境被弗洛伊德用來描述他的戀母情結理論,即男孩和男人渴望超越父親,在性上與母親平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Oedipal Complex)表明,孩子可能會理想化異性父母,同時又想消除同性父母需要指出的是,從心理學上講,俄狄浦斯并沒有一種情結,他絕對不想殺父娶母,更進一步的,他通過這樣做來解決自己的情結,結果卻慘不忍睹

在希臘神話中,命運為每個人創造了一個無法逃避的命運,一位先知預言俄狄浦斯最終會毀滅他的父親并娶他的母親。這讓他的父親萊厄斯很不安,他強迫他的妻子約卡斯塔同意放棄孩子死在山上。一個牧羊人同情俄狄浦斯,他最終被沒有孩子的科林斯國王和王后收養聽到關于他自己的悲慘事實為了逃避命運,他決定永遠不回哥林多。于是他前往底比斯,在路上遇到了他的生父。他們爭吵起來,俄狄浦斯殺死了他。在神話中,萊厄斯和俄狄浦斯的相遇經常被描述為發生在那里三條路相交。因此,從技術上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讓位給另一個人,從而避免命運的降臨。兩個人都被自己的確信所驅使,他們相信自己已經戰勝了命運,這是一個傲慢的例子。他們對彼此的暴力,在他們的心目中,不可能是先知預言的頒布俄狄浦斯隨后前往底比斯,并很快與他的母親約卡斯塔結婚。他和喬卡斯塔育有四個孩子。正如神話和索福克勒斯大戲《俄狄浦斯雷克斯》所記載的那樣,底比斯王國似乎遭遇了不幸,俄狄浦斯去拜訪神諭,尋找原因。他不相信神諭,但是,他的養父去世的消息證實了這一點。喬卡斯塔知道了真相并上吊自殺了。俄狄浦斯把自己蒙蔽在一個可以被解讀為他對命運盲目的象征性表征上。這個故事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它重申了這一點宿命論希臘的一種觀念,即命運是不可避免的。這是許多希臘神話中反復出現的宿命論者的觀念,它也許是解釋古希臘日常生活中無法輕易解釋的悲劇事件的一種方式。通過將命運擬人化,至少有人或某事要為由此產生的恐怖事件負責雖然俄狄浦斯情結的概念一度在心理學中被廣泛接受,但后來不同的學派對此進行了駁斥。相反,現在許多人得出了這樣的解釋:孩子可能一次特別認同一個父母。例如,一個哺乳期的孩子可能特別接近母親,而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可能會對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更感興趣。這自然會導致被忽視的父母有點嫉妒。大多數人意識到這只是一個短暫的階段,他們毫不擔心背后隱藏著危險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