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屬于偶蹄目,鹿科,空齒鹿亞科。它們有著常見的鹿科動物的健美體形,是鹿科中體型較大的成員,其體長1~1.25米,肩高1~1.2米,體重100~150千克。馴鹿腦袋長而直,嘴唇發達,眼睛較大。無論是雄鹿還是雌鹿,它們的腦袋上都長有向前彎曲分叉的角,而其他鹿科動物都是只有雄性的腦袋才上長角的。馴鹿脖子較短,身體健壯,尾巴很短,它們的四肢修長,蹄子很大,適于在雪地和崎嶇不平道路上行走。馴鹿的身上長有厚毛,其背部呈棕色,腹面、四肢內側和尾巴下部呈白色。當夏天到來時,馴鹿會開始脫毛,當秋天到來時,它們則開始長出過冬的厚毛。馴鹿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加拿大、阿拉斯加、俄羅斯北部、挪威、瑞典、芬蘭、格陵蘭島等地。在中國也有少量的馴鹿,它們生活在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與鄂溫克族生活在一起。

馴鹿是一種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動物,很少有人知道它們是陸地上遷徙距離最長的動物。在西方文化中,馴鹿在平安夜會拉著載有圣誕老人的雪橇飛過天際,將新年的禮物送到每個孩子的床頭。馴鹿是一種溫順的動物,但是卻具有堅強的性格和頑強的毅力,這些品質表現在它們每年一次的北極大遷移中。

12月,在北美洲北部的森林中,幾十萬只馴鹿組成的9個大鹿群正在這里過冬。此時許多雌鹿都已經懷孕,它們的肚子中正孕育著新的生命。在茫茫林海中隱藏著致命的危險,饑餓的狼群總是尾隨著鹿群,生與死的較量每天都在上演。
到了來年4月,太陽重新照耀大地,此時雌鹿也已經有7個月的身孕了。在忍受了狼群的騷擾和冬季的嚴寒之后,大群的馴鹿開始了向北的遷徙,它們要在夏天到來前抵達繁殖地。馴鹿后離開了森林,穿越山脈,進入了開闊的平原。在鹿群中,懷孕的雌鹿走在前面,雄鹿則跟在后面。由于馴鹿的數量之多,遷移中的它們就好像一條涌動的棕色河流,滾滾向北奔流而去。路途中危險如影隨形,狼和灰熊會伺機攻擊那些筋疲力盡或是掉隊的馴鹿。
6月,馴鹿抵達了位于北極圈內的繁殖地,這里滿是新鮮的食物,而且沒有了狼群的威脅。很快,懷孕的雌鹿就開始生產了,短時間內有幾萬只小馴鹿降生,它們在母親乳汁的滋養下茁壯成長。盡管食物充足,捕食者較少,但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昆蟲卻在威脅著馴鹿。夏季的北極圈充滿了蚊子和牛蠅,這些昆蟲以吸血為生,給馴鹿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9月,寒冷再次降臨北極圈內的地區,討厭的蚊子和牛蠅消失了,而小馴鹿正在快速成長。鹿群突然變得喧鬧,亢奮的雄鹿們開始用長角決斗,然后尋找雌鹿進行交配。為了繁殖,還在喂養小鹿的雌鹿必須忍受雄鹿的糾纏,不過這就是生命的本質。交配季節后的10月,此時的馴鹿經過一夏天的進食已經膘肥體壯,出生不久的小馴鹿也做好了長途跋涉的準備。在享受了北極圈的夏日之后,龐大的鹿群終于重新南下,它們要回到南方的森林中過冬。當第二年春天到來時,馴鹿們又會回到北極圈內繼續繁殖和交配。

就這樣,馴鹿每年都會跋涉7000千米,往返于北極之間,這個距離相當于從阿拉斯加到墨西哥。馴鹿的旅途中充滿了艱險,它們不但要面對兇惡的狼群,還要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不過它們總能抵達目的地,完成地球上距離最長的陸地遷徙。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