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歷是在凱撒統治羅馬時建立的。我們的歷法,公歷,是儒略歷法的一個改革版本。反過來,儒略歷是羅馬歷法的改革版本在凱撒大帝統治時期,歷法被徹底地重新調整,使其功能更加無縫。
羅馬歷法最初是以月亮的周期為基礎的。在朱利安改革之前,一個月的天數是這樣的:伊努阿利烏斯是29天,二月是28天,馬提烏斯是28天31天,Aprilis是29天,Maius是31天,Iunius是29天,Quintilis是31天,Sextilis是29天,9月是29天,10月是31天,11月是29天,12月是29天,還有一個間隔月是27天31天不變。在新的朱利安歷法中,閏月被完全廢除,而較短月份的天數也發生了變化。原來有31天的月份保持不變,而伊努阿瑞斯、塞克斯蒂利斯和十二月各增加了兩天,阿普里里斯、尤尼烏斯、九月,11月每個月增加了一天,而二月則保持不變,盡管它每四年增加一天,使日歷多少有點平衡Quintilis后來改名為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塞克斯蒂利斯(Sextilis)為紀念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Caesar)而改名為August。
新月之間的間隔時間約為29.5天。看看古羅馬歷法,很明顯,一個月的天數已經不規律了,這是因為早期羅馬歷法和晚期羅馬歷法之間發生了一些變化。最初,羅馬歷法是陰歷,也就是說,每個月的長度大致以月亮為基礎。兩次新月之間的時間大約是29.5天,所以每個月都有29天或30天長。那些有29天的月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那些有30歲的人被認為是幸運的。按照羅馬傳統,一個月里的天數并不像我們今天計算的那樣。羅馬人從日落后第一次看到新月的時候開始計算,根據新月的方向和形狀,羅馬人計算的天數不是從1到29或30天到月亮半滿月的中間點的天數將被確定。第一個真正正式的羅馬歷法已經偏離了真正的農歷,盡管時間間隔比我們現在的歷法均勻得多。歷法只有十個月,一個月的天數是:火星31天,四月30天,瑪尤斯31天,尤紐斯30天,昆提利斯31天,塞斯蒂利斯30天,9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0天,冬天有61天不是某個月的一部分,到了公元前8世紀末,由于羅馬迷信認為偶數是不吉利的,事情變得更加復雜羅馬的傳統國王之一努瑪·蓬皮利烏斯(Numa Pompilius)決定改革歷法,使盡可能少的月份有偶數天。他的第一次改革在歷法的末尾增加了兩個月,一月和二月,并使除二月以外的所有月份都有奇數天。這使得歷法在一個月的天數:31,29,31,29,31,29,29,31,29,29,29,29,29,28。一個流行的13世紀的偽經傳說試圖大幅簡化每個月的天數背后的原因。它認為最初儒略歷是有規律的,月長交替:30,29,30,29,30,29,30,29,30,29.該理論認為,除二月外,凱撒在每個月都增加一天來填寫日歷。該理論進一步規定,在奧古斯都·凱撒統治期間,為了與七月的長度相匹配,8月改為31天。這一理論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一點,包括古老的不規則羅馬歷法。無論古羅馬人使他們的歷法不規則的動機是什么,它可能與奧古斯都·凱撒的狂妄自大無關。
以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命名的公歷每8000年只落后一天。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