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陶紀生物生活在大約4.883億年前至4.437億年前的奧陶紀時期。它開始于一個叫做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它消滅了化石記錄中50%的多細胞生物。當時,所有已知的多細胞生物都是海洋生物。已知的奧陶紀化石...
奧陶紀生物生活在大約4.883億年前至4.437億年前的奧陶紀時期。它開始于一個叫做寒武紀-奧陶紀滅絕事件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它消滅了化石記錄中50%的多細胞生物。當時,所有已知的多細胞生物都是海洋生物。已知的奧陶紀化石數量約為500,遠遠超過了之前寒武紀的大約200種植物。

第一批非維管植物可能與現代地衣相似。奧陶紀時期的特點是適應性輻射和多樣化,只是被所謂的寒武紀爆發所超越,寒武紀末期的大規模滅絕嚴重影響了腕足動物(一種表面上看起來像雙殼類的固定的有殼生物)、三葉蟲(它們不再是原來的了)和早期的無頜魚類牙形刺,頭足類(復雜的軟體動物)和海百合(海百合)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之前的寒武紀動物,有關節的腕足動物幾乎完全取代了它們生活的淺海中的三葉蟲。在整個古生代的其余時間里,這些生物將繼續主導海洋動物群。

第一批陸生植物,包括苔蘚植物,出現在奧陶紀時期。盡管三葉蟲并不那么成功與寒武紀時期一樣,它們仍然數量眾多,種類繁多,與有節腕足動物共享食物鏈的底部。在此期間,大量腹足類動物(蝸牛狀動物)進化而來。存在大量無顎魚類,在這一時期末期出現了下顎形狀早寒武世古太古代藻巖繁盛以來,奧陶紀經歷了第一批珊瑚和第一批珊瑚礁的演化,這是上千萬年來建造的第一批珊瑚礁,被稱為箭蟲的殖民地海洋動物的遺骸。奧陶紀的特點是出現了第一批神經系統發達、腦組織豐富的動物,鸚鵡螺頭足類動物是當時的主要捕食者。這些相對聰明、觸手、大眼睛,硬殼軟體動物可能已經超過了早期的頂端食肉動物,如畸形龍舌類。大型頭足類動物在晚寒武紀出現,但在整個奧陶紀期間有很大的多樣性。奧陶紀出現了第一批陸地植物,非維管植物,類似于現代的地衣、苔蘚,以及苔蘚。這些簡單的植物往往聚集在靠近大海或溪流的地方。雖然一些最早的陸地遺跡化石出現在這一時期,但還沒有發現奧陶紀時期的陸生動物遺骸化石,最古老的動物化石可能是距今1億8千年前的一塊千足蟲化石,在這一時期結束后僅僅1600萬年,奧陶紀的陸生動物化石仍可能被發現。真菌菌絲的發現與大多數植物根部發現的一種特殊類型的真菌非常相似,這表明這種古老的共生關系始于奧陶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