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有了寶寶,媽媽大腦會有什么變化?

    藝術家薩拉·沃克曾跟我說過,成為母親以后的感覺,就像是在居住了很久的家中又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房間一樣。我一直很喜歡沃克的這個比喻,因為其他人說起添了孩子的感受時只會用“一切都變了”這幾個字,相比之下她的描述更加準確。

    有了孩子之后,確實很多東西都變了,但是對于新媽媽們來說,最顯著的那些變化也是最為私密的,即情感上的變化。事實上,情感上的這些變化大多也與神經系統相關。

    一些神經科學專家曾經說起,即使是在孩子出世之前,懷孕的過程也給母親的大腦結構帶來了很多變化。科學家們對新媽媽們的行為變化進行了數百年的觀察,最近才確切地將她們的行為與其大腦前額皮質、中腦、頂葉等處的變化聯系起來。新媽媽們大腦灰質的濃度上升,控制同情、焦慮、社交等功能的大腦區域活動頻繁起來。從最基本的情況來說,以上變化會令新媽媽更加關注嬰兒,這些變化是因為孕期及剛生產后的一系統激素變化引起的。也就是說,包括愛心泛濫、保護欲過度、持續擔心等在內的母愛表現都是從大腦的變化開始的。

    很多科學家認為,掌握新媽媽的大腦情況有助于了解為什么很多新媽媽會出現嚴重的焦慮和抑郁癥狀。據推算,每六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會出現產后抑郁癥,還有更多的女性會在生產后出現強迫癥的癥狀,不停地洗手、不斷地檢查孩子是否呼吸正常。

    母親大腦研究專家皮爾永·吉姆說:“在孩子剛出生的頭幾個月中,母親確實會出現與強迫癥類似的癥狀,以上就是幾種表現。其實新媽媽們經常思考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比如她們一直擔心孩子的情況,反復想著孩子是否健康、是不是生病了、餓不餓之類的。”

    吉姆還說:“新媽媽身上的多個大腦區域出現變化,發生成長的區域包括:情緒調控區、同情心相關區域、以及母愛驅動區域。我認為母愛驅動區域與新媽媽的強迫癥癥狀密切相關。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在剛生產的時候都有照顧自己孩子的強烈欲望。”

    數個互相聯系的大腦區域可以驅動母愛相關的行為及情緒。

    其中最受研究者關注的是一組杏仁形狀的神經元,即杏仁體;它負責處理記憶,并調節恐懼、焦慮、攻擊性等情緒反應。正常人大腦中的杏仁體會在生產結束的幾周或幾個月內加速生長,研究者認為這個過程影響著新媽媽的行為:杏仁體的增長使母親對孩子的需求非常敏感,而且杏仁體各種激素的受體增加,有利于促進母性相關的反應及行為。有數項研究表明,母親只要看著自己的孩子,大腦中的獎勵中心就會點亮。母親大腦中的這些結構影響著她與孩子交流的方式,影響著母親對孩子的關愛程度,甚至影響著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多少。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了,杏仁體受到損傷時,新媽媽們容易出現抑郁癥狀。

    嬰兒大腦中的杏仁體如果受到了損傷,一樣會破壞母嬰之間的聯系。2004年,《神經科學》期刊中刊登過一項研究稱,剛出生的猴子幼仔如果出現了杏仁體損傷,就不會輕易將不舒服的感受用聲音表達出來,對母親的親近程度也不會比其他成年猴子深。新出生的生命辨別自己母親和其他人的能力與杏仁體有關。

    杏仁體的活動還影響著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感情是否強于其他孩子。2011年的一項研究針對新媽媽們杏仁體出現的反應進行,參與的女性稱,看到自己孩子的笑臉照片時,心情比看到其他孩子的笑臉照片時好很多,而她們的大腦活動也如實反應了這一點。科學家們記錄下來的結果顯示,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時,杏仁體、丘腦等處的大腦反應要強烈許多。

    研究者發現,如果看到自己孩子時杏仁體的反應較強烈,那么母親出現焦慮和抑郁癥狀的幾率較低。也就是說,新媽媽的大腦變化不僅促使她們更愛照顧自己的孩子,還會給她們的情緒做出緩沖。該研究的結論如下:

    “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研究中,母親看到自己孩子時杏仁體的反應越大,其母性反應及相關的情緒、經歷變化越為積極向上、親社會。焦慮感嚴重、情緒低落的母親看到自己孩子時的杏仁體反應較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體現出的態度及獲得的經歷多與壓力和負面情緒相關。”

    新媽媽杏仁體的變化與周圍的激素緊密相關。杏仁體中有很多不同激素的受體,例如催產素,它在孕期會大量增加。

    大腦研究專家露絲·費爾德曼在郵件中寫道:“女性懷孕后的變化同時體現在激素和大腦上。催產素控制著所有哺乳動物母嬰之間的聯系,其水平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后大幅上升,而且母親對孩子照顧得越多,催產素產生得越多。”

    女性看著自己孩子的時候,聽著孩子呢喃或哭泣的時候,和孩子依偎在一起的時候,催產素的水平也會上升。哺乳期中催產素的分泌量增加,這可能正是哺乳的女性對孩子的哭聲比不哺乳的女性更加敏感的原因。吉姆說:“生產后的一周內,哺乳的女性對孩子哭聲產生的大腦反應要強于喂配方奶粉的女性。這個情況非常有意思,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影響它的究竟是母乳喂養,還是催產素等其他因素。”

    費爾德曼說,科學家已經掌握的信息顯示,從大腦的變化上來看,成為父母跟墜入愛河是一樣的。這與許多新進父母剛見到孩子時的感受大體是一致的。從大腦結構上來看,變得格外敏感的區域是負責警惕和社交的,即杏仁體,另外還有分泌多巴胺的系統,它令人本能地要把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費爾德曼說:“我們的研究發現,凡是需要維系感情的階段,牽涉到的大腦結構都是相同的。我們已經證明了孩子剛出生后的一些大腦反應與情侶剛墜入愛河時的大腦反應有許多相似之處。”2013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也正是這些反應使得母親特別喜歡孩子的味道。

    有幾位神經學家曾經表示,引起大腦變化最大的是每個女性生的第一個孩子,但是目前還不清楚女性的大腦是否會恢復到還未生孩子時的情況。不過,并非只有第一次為人母會引起大腦變化。

    父親如果積極參與孩子的撫養過程,那么他們的大腦變化也是相似的。費爾德曼等研究者在去年的一次研究中發現,催產素對男性撫養孩子的本能的影響與女性不同。男性的父性主要是由社會認知影響的,這一點在男性和女性身上都沒有什么不同,而女性額外擁有一個“大腦及激素調節系統”,自動地讓她們發展出母性的行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女性為人母的特性在生孩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也許,母性在女性的大腦中正是作為一個隱秘的空間而存在,等待著她們的自我發現。研究者寫道:“雖然只有母親會經歷懷孕、生產、哺乳等刺激杏仁體的敏感性并促進母性發展的過程,人們在進化的過程中還是發展出了其他方法來使男性適應父親的角色,這些方法需要經過很多的鍛煉和協調,在日復一日的撫養過程中實現。”

    換句話說,只要參與照顧自己的孩子,就能培養新的神經通道,打開父母大腦中尚未被發現的空間。

    (作者:Adrienne LaFrance,《大西洋月刊》資深編輯)

    • 發表于 2015-02-04 00:00
    • 閱讀 ( 77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