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原出處:CSDN
通常我們認為,一個技術宅只要懂技術就夠了。但,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你仍然需要多樣化的面試技巧,讓你在千軍萬馬面前殺出重圍。(筆試篇,上)
1、一條軟件缺陷(或者叫Bug)記錄都包含了哪些內容?如何提交高質量的軟件缺陷(Bug)記錄?
一條Bug記錄最基本應包含:編號、Bug所屬模塊、Bug描述、Bug級別、發現日期、發現人、修改日期、修改人、修改方法、回歸結果等等;要有效的發現Bug需參考需求以及詳細設計等前期文檔設計出高效的測試用例,然后嚴格執行測試用例,對發現的問題要充分確認肯定,然后再向外發布如此才能提高提交Bug的質量。
2、Bug必填字段有哪些?
一條bug信息至少需要以下幾條:bug編號、bug嚴重級別及優先級、bug產生的模塊等。首先要有bug摘要,闡述bug大體的內容;其次,找出bug對應的版本,bug詳細現象描述,包括一些截圖、錄像等等;最后就是bug出現時的測試環境,產生的條件即對應操作步驟。
3、簡述一下BUG的生命周期?
提交->確認->分配->修復->驗證->關閉
4、軟件的缺陷等級應如何劃分?
A類:嚴重錯誤,包括以下各種錯誤
1)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機,非法退出;
2)死循環;
3)數據庫發生死鎖;
4)因錯誤操作導致的程序中斷;
5)功能錯誤;
6)與數據庫連接錯誤;
7)數據通訊錯誤;
B類:較嚴重錯誤
1)程序錯誤;
2)程序接口錯誤;
3)數據庫的表、業務規則、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約束條件;
C類:一般性錯誤
(操作界面錯誤,包括數據窗口內列名定義、含義是否一致)
2)打印內容、格式錯誤;
3)簡單的輸入限制未放在前臺進行控制;
4)刪除操作未給出提示;
5)數據庫表中有過多的空字段;
D類:小錯誤
1)界面不規范;
2)輔助說明描述不清楚;
3)輸入輸出不規范;
4)長操作未給用戶提示;
5)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業術語;
6)可輸入區域和只讀區域沒有明顯的區分標志;
測試過程及方法
1、你認為做好測試用例工作的關鍵是什么?
需求和設計文檔的理解程度,對系統的熟悉程度。
2、你認為做好測試用例工作的關鍵是什么?
1)尋找Bug;
2)避免軟件開發過程中的缺陷;
3)衡量軟件的品質;
4)關注用戶的需求;
總的目標是:確保軟件的質量。
3、一套完整的測試應該由哪些階段組成?
測試計劃、測試設計與開發、測試實施、測試評審與測試結論。
4、軟件驗收測試包括?
正式驗收測試,alpha測試,beta測試。
5、系統測試的策略有?
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負載測試,易用性測試,強度測試,安全測試,配置測試,安裝測試,卸載測試,文擋測試,故障恢復測試,界面測試,容量測試,兼容性測試,分布測試,可用性測試。
6、描述軟件測試活動的生命周期?
測試周期分為計劃、設計、實現、執行、總結。其中:
1)計劃是對整個測試周期中所有活動進行規劃,估計工作量、風險,安排人力物力資源,安排進度等;
2)設計是完成測試方案,從技術層面上對測試進行規劃;
3)實現是進行測試用例和測試規程設計;
4)執行是根據前期完成的計劃、方案、用例、規程等文檔,執行測試用例。
總結:記錄測試結果,進行測試分析,完成測試報告。
7、簡述軟件測試中的“80-20原則”(了解就行)
(1)80%的軟件缺陷常常生存在軟件20%的空間里;
(2)測試工作中能夠發現和避免80%的軟件缺陷,此后的驗收測試等能夠幫助我們找出剩余缺陷中的80%,最后的5%的軟件缺陷可能只有在系統交付使用后用戶經過大范圍、長時間使用后才會曝露出來;
(3)80%的軟件缺陷可以借助人工測試而發現,20%的軟件缺陷可以借助自動化測試能夠得以發現。由于這二者間具有交叉的部分,因此尚有5%左右的軟件缺陷需要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發現和修正。
8、詳細的描述一個測試活動完整的過程
1)項目經理通過和客戶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檔,由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共同完成需求文檔的評審,評審的內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和可能有明顯沖突或者無法實現的功能的地方。項目經理通過綜合開發人員,測試人員以及客戶的意見,完成項目計劃。然后SQA進入項目,開始進行統計和跟蹤
2)開發人員根據需求文檔完成需求分析文檔,測試人員進行評審,評審的主要內容包括是否有遺漏或者雙方理解不同的地方。測試人員完成測試計劃文檔,測試計劃包括的內容上面有描述;
3)測試人員根據修改好的需求分析文檔開始寫測試用例,同時開發人員完成概要設計文檔,詳細設計文檔。此兩份文檔成為測試人員撰寫測試用例的補充材料;
4)測試用例完成后,測試和開發需要進行評審;
5)測試人員搭建環境;
6)開發人員提交第一個版本,可能存在未完成功能,需要說明。測試人員進行測試,發現BUG后提交給BugZilla;
7)開發提交第二個版本,包括Bug Fix以及增加了部分功能,測試人員進行測試;
8)重復上面的工作,一般是3-4個版本后BUG數量減少,達到出貨的要求;
9)如果有客戶反饋的問題,需要測試人員協助重現以及回歸測試。
9、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什么是軟件測試,軟件測試分為哪幾個階段?
軟件測試是一個為了尋找軟件中的錯誤而運行軟件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測試是指找到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軟件測試一般分為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測試。
10、一套完整的測試應該由哪些階段組成?分別闡述一下各個階段
計劃階段、設計階段、白盒單元、白盒集成、黑盒單元、黑盒集成、系統測試、回歸測試、驗收測試。一套完整的測試應該由五個階段組成:
1)測試計劃首先,根據用戶需求報告中關于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標的規格說明書,定義相應的測試需求報告,即制訂黑盒測試的最高標準。以后所有的測試工作都將圍繞著測試需求來進行,符合測試需求的應用程序即是合格的,反之即是不合格的;同時,還要適當選擇測試內容,合理安排測試人員、測試時間及測試資源等。
2)測試設計將測試計劃階段制訂的測試需求分解、細化為若干個可執行的測試過程,并為每個測試過程選擇適當的測試用例(測試用例選擇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有效性)。一個常見的軟件測試面試題一個常見的軟件測試面試題。
3)測試開發建立可重復使用的自動測試過程。
4)測試執行執行測試開發階段建立的自動測試過程,并對所發現的缺陷進行跟蹤管理,測試執行一般由單元測試、組合測試、集成測試、系統聯調及回歸測試等步驟組成,測試人員應本著科學負責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測試。
5)測試評估結合量化的測試覆蓋域及缺陷跟蹤報告,對于應用軟件的質量和開發團隊的工作進度及工作效率進行綜合評價。
11、您認為做好測試用例設計工作的關鍵是什么?
白盒測試用例設計的關鍵是以較少的用例覆蓋盡可能多的內部程序邏輯結果;
黑盒法用例設計的關鍵同樣也是以較少的用例覆蓋模塊輸出和輸入接口。不可能做到完全測試,以最少的用例在合理的時間內發現最多的問題。
12、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是軟件測試的兩種基本方法,請分別說明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黑盒測試的優點:
1)比較簡單,不需要了解程序內部的代碼及實現;
2)與軟件的內部實現無關;
3)從用戶角度出發,能很容易的知道用戶會用到哪些功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4)基于軟件開發文檔,所以也能知道軟件實現了文檔中的哪些功能;
5)在做軟件自動化測試時較為方便。
黑盒測試的缺點:
1)不可能覆蓋所有的代碼,覆蓋率較低,大概只能達到總代碼量的30%;
2)自動化測試的復用性較低。
白盒測試的優點:
幫助軟件測試人員增大代碼的覆蓋率,提高代碼的質量,發現代碼中隱藏的問題。
白盒測試的缺點:
1)程序運行會有很多不同的路徑,不可能測試所有的運行路徑;
2)測試基于代碼,只能測試開發人員做的對不對,而不能知道設計的正確與否,可能會漏掉一些功能需求;
3)系統龐大時,測試開銷會非常大。
13、Beta測試與Alpha測試有什么區別?
Beta testing(β測試),測試是軟件的多個用戶在一個或多個用戶的實際使用環境下進行的測試。開發者通常不在測試現場Alphatesting(α測試),是由一個用戶在開發環境下進行的測試,也可以是公司內部的用戶在模擬實際操作環境下進行的受控測試。
14、一個缺陷測試報告的組成
(1)測試軟件項目名稱,每個要測試軟件項目都有唯一的名稱,有的公司對項目還有特定的編號。
(2)測試軟件版本號,測試周期內,一般需要測試多個軟件版本,報告錯誤時,一定要正確填寫產生錯誤的軟件版本號。
(3)測試者名稱,便于分清責任,便于管理。
(4)測試日期與時間,便于分析和統計錯誤報告信息。
(5)測試軟件環境,包括操作系統和其他必要的軟件程序。
(6)測試硬件環境,包括測試計算機和其他測試設備的配置信息。
(7)錯誤描述,簡明的描述錯誤的特征,便于查詢和快速瀏覽。
錯誤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a)錯誤標識編號(ID#),每個錯誤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編號,方便查詢。
b)錯誤類型,根據錯誤類型,分配給適當的人員處理錯誤。
c)錯誤級別,錯誤的嚴重程度和處理的優先級,優先處理高級別的錯誤。
d)錯誤狀態,錯誤狀態表明錯誤是否已經處理和將怎樣處理,根據錯誤狀態,采用適當的處理方法。
e)錯誤處理者名稱,便于分清責任,便于管理。
f)重現錯誤的操作步驟,便于重現錯誤,修復錯誤和驗證錯誤。
g)期望的結果,描述滿足設計要求的結果。
h)實際測試結果,描述實際測試后得到的結果。
i)必要的附圖,便于確認錯誤的表現形式和錯誤位置。
(8)測試者的建議等注釋,便于錯誤處理者快速和正確處理錯誤。
轉載聲明:以上內容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來源信息有誤或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或授權事宜。
需要測試資料?2020年軟件測試基礎視頻+軟件測試資料,點擊下面卡片領取:
kbyx0011.mikecrm.com/oiCzeCv?BIZ=ECOMMERCE&BIZFROM=ORG?kbyx0011.mikecrm.com·······································································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隨意徐昂吧
···································^^····································
你好! 不好 如有疑問,請追問。
···································^^····································
···································^^····································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考試內容與基本要求
專業考試科目分為專業基礎科目和專業科目,專業基礎科目為《C語言程序設計》,專業科目為《軟件工程》。各科目內容按照“了解”、“掌握”、“應用”三個能力層次規定了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為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含義是:
了解: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
掌握: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理解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應用: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系學過的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各科目內容及具體要求如下:
(一) C語言基礎
1. 基礎知識
【了解】C語言的特點;算法的基本概念與特征。
【掌握】C語言程序的結構、運行C程序的步驟和方法。
2. 數據類型、運算符與表達式
【掌握】各種數據類型的常量和變量表示;各類運算符的使用和表達式的計算。
【應用】不同類型數據間的混合運算、強制類型轉換運算符、復合賦值運算符。
3. 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了解】C語句的概念及種類。
【掌握】常用輸入輸出函數的使用。
【應用】順序結構程序的應用。
4. 選擇結構程序設計
【掌握】關系運算符與關系表達式;邏輯運算符與邏輯表達式;if語句及其嵌 套;switch語句;條件運算符合條件表達式。
【應用】選擇結構程序的應用。
5. 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了解】goto語句構成循環。
【掌握】while語句;do-while語句;for語句;循環嵌套;break語句;continue語句。
【應用】循環結構程序的應用;三種結構程序的綜合使用。
6. 數組
【掌握】一維數組的定義和引用;二維數組的定義和引用;常用字符串處理函 數。
【應用】一維數組、二維數組和字符數組的使用。
7. 函數
【了解】常用庫函數的正確調用。
【掌握】函數的定義;函數參數和函數的值;函數的調用;變量的存儲類別(自動,靜態,寄存器,外部);變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應用】函數的嵌套調用和遞歸調用;數組作為函數參數;局部變量和全局變 量。
8. 編譯預處理命令
【了解】不帶參宏定義和帶參宏定義的使用;“文件包含”的處理。
9. 指針
【了解】指針與地址的概念、指針與函數的概念、返回指針值的函數與指向函數的指針變量的區別。
【掌握】指針變量的定義、初始化及指針的運算;指針與數組、指針數組的概念;指針訪問數組元素的方法。
【應用】指針變量作為函數參數的應用;指向數組、字符串、和函數的指針的應用;指向數組的指針作為參數時的應用;返回指針值的函數的應用;指針數組的應用。
10. 結構體
【了解】結構體數組的定義和數組元素的引用;指向結構體類型數據的指針的概念及使用。
【掌握】結構體類型變量的定義、引用和初始化;結構體數組的使用。
11. 位運算
【了解】位運算與位段;位結構定義的一般形式和用法。
【掌握】常用位運算的類型和位運算符的種類、優先級及用法。
12. 文件
【掌握】標準設備輸入\輸出函數的使用;緩沖文件系統的使用。
(二) 軟件工程概論
1. 基礎知識
【了解】軟件危機;軟件的定義、特點、種類;軟件工程定義與目標。
【掌握】軟件生存周期、軟件開發模型。
2. 可行性研究
【掌握】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任務和步驟。
【應用】系統流程圖的符號表示及應用。
3. 需求分析
【了解】需求分析的任務、步驟;需求獲取與分析的常用方法。
【掌握】結構化分析方法(數據流圖、數據字典、加工邏輯);需求分析圖形工具(層次方框圖、維納圖、IPO圖);數據庫內容需求分析(E-R圖)。
【應用】結構化分析方法綜合應用。
4. 軟件設計
【了解】軟件設計的概念、原理;軟件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的目標和任務、軟件結構設計準則與結構化程序設計、人機界面設計。
【掌握】軟件結構設計的圖形工具(軟件結構圖、層次圖、HIPO圖);詳細設計的圖形工具(程序流程圖、N-S圖、PAD圖、判定表、判定樹、PDL)。
【應用】結構化設計方法的綜合應用。
5. 軟件編碼
【了解】程序設計語言的分類、選擇與風格。
6. 軟件測試
【了解】軟件測試的目標、原則;
【掌握】軟件測試方法及分類;軟件測試過程與調試;軟件測試過程;調試;
【應用】軟件測試用例的設計。
7. 軟件維護
【了解】軟件維護的定義、特點;逆向工程與再工程。
【掌握】軟件維護的分類、軟件可維護性。
8. 面向對象方法
【了解】面向對象的概念與典型開發方法;統一建模語言UML。
【掌握】面向對象分析過程(用例模型、對象模型、動態行為模型、物理實現模型)、建立用例模型。
9. 軟件項目管理
【了解】估算軟件規模、人員組織、質量保證、能力成熟度模型。
【掌握】工作量估算、進度計劃。
10. 軟件工程新技術
【了解】軟件復用技術;基于構建的軟件工程技術;軟件過程與標準化;敏捷軟件開發過程;Web軟件工程;軟件產品線技術。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考試方式與時間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滿分為2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考試比例內容
3.題型結構
4. 試題難易程度比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