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超能陸戰隊》里外形像個棉花糖,在片中積極賣萌的機器人“大白”火了 ,到處都能看到它圓圓的身影。
迪士尼切中了美國科技界兩個熱點:機器人和醫療健康領域。大白不僅完美,而且是接近現實可以實現的。

我們來看看片中的大白——氣球外殼、碳纖維的骨骼、可愛的外觀設計,具備語音識別和人體體征掃描的能力,這些都是非常合理又主流的設計。大白同時還是三大科技產業的集合體:移動醫療、機器人制造和人工智能。
移動醫療是什么?
“移動醫療”就是指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例如PDA、移動電話和衛星通信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具體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則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類App應用為主。現在大家比較通常的叫法是mHealth。美國在2010年的移動醫療峰會上,對mHealth下了一個定義——通過移動設備提供醫療服務。這樣一想,會移動的機器人大白,確實符合這個定義。
移動醫療英文最初的全稱是“Emerg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ies for healthcare”,翻譯過來就是“醫療保健行業新興移動通信與網絡技術”。所以移動醫療的興起,一開始的根本原因是通信與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成本的下降、設備的普及,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大量部署,才有了移動醫療的爆發。目前移動醫療還處在通信技術紅利的發展中期。
按邏輯來說,移動設備的普及,促成了移動醫療產業。那么機器人產業是否成熟,就是大白何時造出的指標了。一個24小時陪伴左右的醫生護士是成本極高的,但是由機器人健康助手來代替,成本確實會降至不可思議的低。美國和日本都正在發展著醫療機器人領域,并且各有自己制造醫療機器人的特色。

機器人早已走進醫療領域
人工智能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就開始在醫療上進行應用,參與一些常規醫學疾病診斷。
20世紀70年代,開發出了人工智能技術相關“電腦醫生”項目。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用于診斷普內科復雜病癥的軟件“快捷醫療參考”,這款醫療診斷專家系統收集4300種臨床表征,能夠診斷超過600種疾病,經過系統程序運算,提高快速診斷的可能性。197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開始研制MYCIN系統,兩年后完成投入應用。MYCIN是一個幫助醫生診斷住院血液感染患者、并選用抗菌素類藥物治療的專家系統,至今仍頗具代表性。

韓國:15年內要讓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
韓國自2005年10月推出66臺智能型機器人“小秘”后,將其中64臺家庭型和2臺工作服務型機器人分別免費提供給普通家庭和郵局。2006年6月,根據用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推出更先進的機器人,并免費贈送給千戶家庭試用。
機器人能提供簡單的健康服務,如測量血壓、脈搏等,深受顧客喜愛。近幾年來韓國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政府選中服務型領域機器人作為發展重點。2013年韓國機器人技術將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機器人市場份額15%,出口200億美元,并創造1萬個就業機會。
日本:醫療機器人層出不窮
Twendy-One——日本早稻田大學發明的機器人,和IntouchHealth的遠程醫療方向不同,twendy-one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模擬人類護工。這款機器人的手部極力模仿人類,在最初的演示里已經可以撿起習慣、擠番茄醬,預計在2015年投入使用,用來照顧老人和病人。缺憾是定價昂貴——在3000萬日元左右。
HAL——日本筑波大學企業CYBERDYNE的產品HAL是世界上第一款作為可穿戴助力系統通過ISO13482認證的設備,它的醫用改進型更是作為醫療設備通過了歐盟CE認證。它被設計用來幫助下肢肌肉萎縮的患者,當你想要站起來、行走、停住、抬起腿上下樓梯時,它都會恰如其分的來幫助你完成。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前展示了新研發的護理機器人。這款機器人樣子親切可愛又充滿活力,它能夠像人一樣柔和地抱起坐著的人。

關于未來醫療的瘋狂猜想
移動診所: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在家做自己的醫生:各類 App 配合可穿戴設備可以監控人們的總體健康;更專業的家用設備,如智能體溫計、聯網醫藥包等,可以跟蹤身體的關鍵指標;甚至可以在家自己檢測嚴重疾病,比如歐盟贊助的項目 SniffPhone,可以幫助人們自行診斷癌癥。
人體增強:假肢會變得更便宜、更智能。霍普金斯大學最近展示了讓被截肢者用思想控制假肢的技術;正在研發的人體外骨骼套裝能讓殘疾人重新開始走路,也可以用于增強正常人肢體的機能。同時,皮膚、骨骼、器官的培植和 3D 打印技術也在迅速發展中。或許有一天,我們能給自己配備新的身體部件,就像 Google Ara Project 的手機那樣。
精確醫療:有了更精確的健康數據之后,治療也可以更加個性化。醫生可以開出符合個人基因和微生物狀況的藥方,并在使用中更好地了解藥物的效果。還能更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治療。
20年后的醫療會成為什么樣?從可植入傳感器、仿生外骨骼、到基因排序、個性化精確藥品,其中一些已經成為了現實。畢竟我們已經戴上各種奇形怪狀的可穿戴設備,開始用手機 App 監控自己的健康。科技延伸了頭腦,也會武裝起我們肢體,生活在一個離科幻小說越來越近的世界里,對未來醫療的暢想不那么遙遠,或許也不那么瘋狂。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