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特工片迷不難發現,最近熱映的《王牌特工:特工學院》(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中出現了大量向早期經典特工電影(和電視劇集)致敬的元素,因此片中充滿了濃濃的英式經典特工片的復古氣質,在資訊類網站denofgeek上便有達人總結出了本片主創人員向多達17部特工題材影視劇進行致敬/戲仿的痕跡。

(以下內容可能包含對多部影片的嚴重劇透,請慎重觀看)
雖然年初在北美院線上映時,優雅精致的《王牌特工:特工學院》票房成績敗北年度話題大作《五十度灰》,但顯然前者的口碑和質量都要遠遠好于后者。《王牌特工》既有來自導演馬修·沃恩和漫畫作者馬克·米勒精心打造的英倫紳士魅力和各種腦洞大開的細節需要觀眾認真消化,也包含了足以媲美英國經典幽默劇團蒙提·派森(Monty Python)作品中的那種恰到好處的超現實&無厘頭喜劇氣質,可謂一場將經典娛樂元素海量拋向銀幕的狂歡,熱鬧紛呈的程度足以令觀眾毫無走神的機會。不論是否特工片迷,都可以在觀看時毫不費力地找回在近幾部007系列電影中逐漸失落的那份英式特工片的獨特魅力。
但就像片中永遠衣冠楚楚的帥特工哈利·哈特(柯林·費斯飾)向他的強大“宿敵”瑞奇蒙·瓦倫丁(塞繆爾·L·杰克遜飾)所承認的那樣,人人都愛看那些經典的“老范兒特工片”,尤其是那種戲劇性滿滿的“無所不能的紳士超級英雄”對戰“夸夸其談的自戀狂大反派”的片子。要是沒有這些略顯夸張的大銀幕經典元素(有時候電視劇熒屏上也少不了這些),《王牌特工:特工學院》這樣一部既復古又新鮮的影片也就不會應運而生了。
如果你好奇《王牌特工》中精準傳達出的那種迷人而獨特的復古氣質究竟受了哪些經典英式特工影視作品的影響,并向哪些業界里程碑做出了致敬,不妨看看denofgeek的小編們總結出來的這些容易被忽視的有趣細節。
名叫“哈利”的帥特工


在詳細分解《王牌特工》中較為容易辨認的007梗之前,不妨先看看片中那些國內觀眾可能不太熟悉的致敬出處,這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戴著標志性黑框眼鏡的優雅特工,代號“加拉哈德” (Galahad)的哈利·哈特的人物設定了。他的名字“哈利” (Harry)是致敬60年代英國著名系列特工片中的男主角“哈利·帕爾默” (Harry Palmer)。“哈利·帕爾默系列”電影中的第一部是1965年上映的《伊普克雷斯檔案》(The Ipcress File),改編自英國名作家連·戴頓(Len Deighton)1962年的同名小說。看了上面第一張圖便知,《王牌特工》中的男主角不但名字致敬了哈利·帕爾默,連整體造型上都基本是哈利·帕爾默同款。更有意思的是,不但借鑒了哈利·帕爾默的名字和造型,連扮演原版哈利·帕爾默的演員本尊都被搬到《王牌特工》里來了,他就是片中亞瑟(Arthur)老爺子的扮演者,近幾年才在國內觀眾中火到一塌糊涂的老戲骨邁克爾·凱恩(Michael Caine)。事實上,今年82歲高齡的凱恩當年就是因為成功演繹了連·戴頓筆下的紳士特工哈利·帕爾默,迎來了演藝事業的第一個高峰。哈利·帕爾默系列對《王牌特工》的影響不言自明,除了主角都叫“哈利”之外,那副標志性的黑框眼鏡也被承襲了。
同樣作為上世紀60年代誕生的著名特工電影系列,哈利·帕爾默系列的故事被認為之于過度空想化、華而不實的詹姆斯·邦德“007”系列是一種更“悶騷”、更“硬核”的、“反邦德”式的存在,而這兩位60年代著名銀幕特工的代表作都是出自同一位制片人哈利·薩爾茨曼(Harry Saltzman)之手。盡管兩個系列的主創人員有著高度的重合,但哈利·帕爾默系列被認為對于冷戰題材有著更為“嚴肅”的處理態度。
“不知禮 無以立也。”

說完了外形,下面說說哈利·哈特身上那股迷人的優雅英倫氣質的出處。就像是在電影的結尾,哈利·哈特在紳士風度和精致造型上成功影響了他的少年門徒“Eggsy”(塔倫·埃格頓飾)一樣,哈利·哈特的這份優雅從容不失幽默的正統英倫紳士范兒同樣是承襲自一位特工片界的老前輩--約翰·斯蒂德(John Steed)。這個稍顯陌生的名字是60年代英國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cult劇集《復仇者》(The Avengers,并不是漫威的“復聯”)中的男主角,是由帕特里克·邁克尼(Patrick Macnee)扮演的紳士特工。John Steed永遠穿著合身的訂制套裝和牛津鞋、戴著黑色圓頂小禮帽、手持長柄黑傘,身上具備了19世紀英國貴族的優雅禮儀和翩翩舉止,每當遭遇惡徒時那種貴族被迫與“無禮庶民”斗法的無奈與困惑又使這個角色在優雅之余又多了一分“英式冷幽默”。
《復仇者》劇集于1961年開播,1969年完結,Steed這個迷人的老特工在長達8年的冒險旅程中有無數小伙伴助他一臂之力,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美麗高貴的Peel夫人(最為出名的是由Diana Rigg扮演的第二任Peel,她的形象一直貫穿了50集左右的劇情)。盡管這些華麗的配角搶足了風頭,但Steed還是成就了“打架也必須彬彬有禮”的銀幕英倫老炮典范,隨時準備給當時的“披頭士一代”的小毛頭們上一堂紳士禮儀課。嗯?這里聽起來略耳熟……
永遠別忘了帶傘


因《復仇者》系列劇集走紅的不只有John Steed,還有他標志性的長柄黑雨傘。盡管這件代表著英國紳士身份的優雅小道具和他那頂暗藏鋒利金屬刀片邊、可以飛出去當暗器使用的圓頂小禮帽都是直到第三季才出現的,但這把既趁手又能塑造角色身份的道具武器實在是設計得太妙,以至于從這一季開始,長柄傘就成了Steed人設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像哈利·哈特在《王牌特工》中的手杖、雨傘無不既可閑時耍帥又可忙時殺敵一樣,Steed的豪華定制長柄傘也在U形手柄里暗藏了一柄利劍,而且在某些特定的集數里,這把傘還會根據劇情需要裝配一些在當時看來腦洞無限巨大的高科技小噱頭。盡管Steed的傘沒有哈利·哈特那柄既能撐開來防彈、又能代替霰彈槍的更酷炫,但這件終極武器終究是在其基礎上隨著時代進步進行了改良的致敬產物。
其他致敬《復仇者》的小細節

盡管不像John Steed的高科技雨傘和那股子優雅克制的強調那么明顯,在哈利·哈特和他的小伙伴們身上還能找到其他一些傳承自《復仇者》的細節。其中比較顯著的是哈利·哈特位于倫敦的公寓的內部結構與在《復仇者》第五季中露面的John Steed的房間裝潢極其相似(如上圖),那些精致的無玻璃鑲板墻壁與布置得一絲不茍、低調古樸的英式客廳簡直如出一轍。同樣,《王牌特工》對60年代汽車的喜愛也可以看作是這部2015年的新片對于那個紳士特工影視作品經典叢生的60年代的一次致敬,不過我們有理由懷疑該片對交通工具的選擇是否與John Steed對于20世紀初經典老爺車的執迷有什么關系,當然,那對于身處1965年的他而言,相比1965年之于50年后的今天,還沒有那么的“復古”。
最后,《王牌特工》中十分亮眼的自大狂大boss瓦倫丁身上也能找到《復仇者》第五季中“電腦客之回歸”(Return of the Cybernauts)這一集的影子。誠然這可能只是巧合,但在這一集中,由Peter Cushing客串的反派人物接替死去的哥哥,繼續完成創造“電腦客”(Cybernauts)的罪惡事業。這種金屬構造的無腦產物本質上是英劇奇異博士(Doctor Who)中的“電腦人”(Cybermen)的一個變種。創造“電腦客”旨在開創一個由特定領導者操控的自動化新紀元,劇中Peter Cushing扮演的反派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綁架了當時頂尖的科學家并迫使他們就范,隨后使用科學家提供的技術幫助潛入了Emma Peel的意識并對她實施了精神控制,遭到控制的Emma Peel失去理智后襲擊了Steed并將其俘獲,試圖對其進行洗澡控制。當然最后Steed逃脫并解救了Emma Peel,雖然本劇的主旨與《王牌特工》中的故事主線并不一致,不過這一點上確實出現了相似(可以說是疑似致敬)的情節。
來自《秘密特工》的你

《王牌特工》中主角們為之效力的這個虛構出來的名為“Kingsman”的神秘特工組織的設定借鑒了一部依然是60年代出品的美國原創間諜喜劇劇集《秘密特工》(U.N.C.L.E.,又譯“紳士密令”)中的神秘組織U.N.C.L.E.。U.N.C.L.E.的全稱是United Network Command for Law and Enforcement,即“執法聯合網絡指揮部”,既不服務于某一政府也不效力于任何特工機關,是一個位于曼哈頓聯合國總部大樓附近的獨立組織,但其可以代表美國、英國、荷蘭、希臘、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甚至還包括俄羅斯。《復仇者》的故事也是關于一個虛構的特工機構,但是該組織始終沒有直接出現名稱,并被推測是隸屬于英國秘密情報局(British Secret Service)的一個部門,而U.N.C.L.E.則和Kingsmen一樣,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際情報組織。
開外掛的“爪牙”們

《王牌特工》對于007系列最明顯的致敬點之一可能就是Sofia Boutella飾演的刀鋒女Gazelle了。這個不離瓦倫丁左右的女助手身材曼妙、心狠手辣、能力全面,且和瓦倫丁一樣“三觀不正”,但最吸引人的還是她小腿肚以下那副由閃瞎眼的鋒利金屬刃形假肢組成的“雙腳”。這樣戲劇化又有些夸張感的人物設定來自于007系列電影中的一批超難對付又相當漫畫化的“惡魔二當家”們,他們都以超越常人地殘暴、狡詐并裝配以某種肢體改裝型“外掛”的形式存在,全力輔佐大反派,忠心耿耿并隨時準備出手殺害正義主角和他的小伙伴們。為觀眾所熟知的包括《金手指》(1964年)中的亞裔反派Oddjob(Harold Sakata飾)和最早出現在《鐵金剛勇破海底城》(1997年)中由Richard Kiel飾演的名奸角“Jaws”。
Oddjob、Jaws和刀鋒女Gazelle一樣都是通過殘忍而特別的殺人方式出名的(帶鋼刃的小禮帽和能啃斷脖子的金屬尖牙),為這類影片中夸張中二又自大的反派集團添上了一絲頑皮氣息,就像武俠小說一樣,不會“為了殺人而殺人”的正義之士慣用的武器大抵正常而乏味,但那些陰森邪門的殺人工具通常屬于心理扭曲之徒,他們不但自我感覺極端良好、缺乏正常的情感,還會把殺戮當成玩耍,甚至不惜為了殺戮之效力主動改造身體,這類角色自然令人既咬牙切齒又難以忘懷,有時甚至成了電影中最大的噱頭。同類型的還有1973年《鐵金剛勇破黑魔黨》(Live and Let Die,又譯生死關頭)中不那么著名的角色Tee Hee Johnson(Julius Harris飾),即便他甚至連羅杰·摩爾版邦德片中的最佳反派之列也未能排進,但他在右手腕的斷肢上改裝金屬右手的設定也可以看作是Gazelle金屬腳的靈感來源之一。
吃她一腳!

史上最強的邦德電影小道具之一,同時也是最早出現的小道具之一,就是在1963年的《來自俄羅斯之戀》(From Russia with Love)中的俄國女特工“祈洛莎”Rosa Klebb(Lotte Lenya飾)藏在牛津鞋中的有毒尖刀了。電影逼近尾聲時,一片欺詐性的平和表面之下,Rosa忽然向肖恩·康納利扮演的邦德亮出了藏匿鞋中的毒刃,進行了留名影史的最后一分鐘突襲,這也是007系列史上首個女反派的最經典一擊。盡管在電影中Daniela Bianchi飾演的邦女郎槍殺了Rosa,阻止反派集團立功(在伊恩·弗萊明的原著小說中,Rosa確實用這雙毒鞋把邦德刺傷,害他入院搶救),但這雙令人防不勝防的牛津鞋從此獲得了長久的銀幕生命力,不斷出現在各類影視作品中,當然也包括《王牌特工》。這次,這雙鞋也致敬性地在最后關頭大放異彩,成功助Eggsy斗敗了另一位陰狠的女反派。有時候,電影中的武器再厲害,能否成功使用也要看使用者是不是代表正義。
傳說中的“大哥大鞋”

看過《王牌特工》的你肯定注意到了,就在哈特叔向Eggsy“引見”那雙著名的暗器鞋時,還順帶提了一嘴“以前我們的鞋里還裝過電話呢。”除了賣萌之外,當然還是在向屢獲奧斯卡獎和托尼獎的著名喜劇片編劇、導演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原創的經典搞笑特工形象致敬,這雙笑果十足的男士真皮“大哥大”最早出現在布魯克斯1965年的電影《糊涂情報員》(Get Smart)中,由名叫Maxwell Smart卻蠢萌得一塌糊涂的美國特工使用。
“柯南同款手表”

使用暗藏各種小裝置的手表的第一人當然不是死神小學生柯南,同樣是隨著時代進步功能不斷進化的長壽特工道具,這款手表最早出現其實是在1962年的電影《諾博士》(Dr. No)中,這也是漫長的007電影系列中的第一部,可算是銀幕特工暗器界的大前輩了。首次大銀幕亮相的邦德先生首次使用這款手表時是將其作為蓋革計數器進行放射性探測。而在較近的兩部007電影(1995年的《黃金眼》和2002年的《擇日而亡》)中,皮爾斯·布魯斯南扮演的邦德腕上名貴的高級表關鍵時刻即可變身為火焰救生鐳射槍。而像《王牌特工》中這樣,在手表中置入“發鏢”裝置的邦德片,則是1979年的《太空城》(Moonranker)。
雖然在007系列電影中的道具手表發射出的鏢并沒有使人失憶的功能,但對敵人造成的傷害可一點都不小,在《太空城》中,羅杰·摩爾就成功使用此舉誘使大反派Hugo Drax踏出了人類的一小步……就踏到他的空間站氣閘外面掛掉了。
火焰噴射打火機

這件殺傷力大而直接的武器源自于一部在《王牌特工》中被哈利·哈特調侃為“太嚴肅”的邦德片--1989年的《殺人執照》(License to Kill),領到這份“執照”并使用了這件熱情武器的正是最為“嚴肅”的第四任邦德蒂莫西·道爾頓(Timothy Dalton)。于是輪到哈特動用打火機的時候,果然方式就非常不溫和了,在一場痛快淋漓的暴力戲碼中直接點著了自己的對手之一。這一幕直接被分為PG-13級,而國內銀幕上的這一幕已經被刪掉了。
鋼筆里的毒藥

盡管與在007系列電影中描述的使用方法有所不同,但確實是邦德最先見證了大銀幕上的有毒鋼筆。在《太空城》中Holly Goodhead博士就有這樣一根鋼筆,與《王牌特工》中更為先進而隱蔽的通過鋼筆上的開關遙控毒發的原理不同,是通過筆上隱藏的細針來注射毒液的,但也僅僅是存在于討論階段,也許并未在007系列中使用過。類似的道具還有自爆鋼筆,盡管在007系列中并沒有一種像《王牌特工》中那樣可以充當手榴彈的自爆打火機,但會爆炸的鋼筆確實存在于《黃金眼》中,布魯斯南扮演的邦德在片中還使用它簽了字。會爆炸的打火機的設計也許正是在向這根鋼筆致敬。
公文包里的飛行器

在1967年的007影片《雷霆谷》(You Only Live Twice )中,Q博士為邦德制造的輕便漂亮的小型直升機“Little Nellie”,只用幾個小部件就把邦德帶到了日本。一旦裝配完畢,這架單人直升機就成了一座會飛的武器庫,而在《王牌特工》中,在特訓之后成功晉級為新任蘭斯洛特(Lancelot)少女特工Roxy(Sophie Cookson飾)使用了與之相似的自制黃色微型飛行器,當然是比Little Nellie更加野心勃勃的版本,直接飛去了大氣層邊緣。Roxy的這架飛行器除了顏色之外,外形上已經脫離了007電影中飛機的外形,由氣象氣球運載升空,裝配有非常先進的導彈與雷達系統。
沒有傘包的“跳傘”

《王牌特工》中讓人十分揪心的一段就是當預備最后晉級的五名特工學員躍出機艙進行跳傘考試時,被梅林(Merlin)告知,他們五人中只有四個人的降落傘能正常使用,這項殘酷考驗無疑是在致敬《太空城》中的一段經典的空中搏斗戲,當然這次可不是為了彼此協作,更沒有一位善良的梅林在地上幫他們了:邦德、Jaws、和一位不知名的反派統統掉出了飛機艙,在三個人中只有兩個降落傘包的緊急事態下展開了降落傘徒手爭奪戰。你猜最后誰空著手掉到了地上?
大反派的巢穴

總的說來,《王牌特工》最后的高潮部分到來時,瓦倫丁與其黨羽藏身的冰窟看上去是從康納利和摩爾時期的邦德電影中獲得的設計靈感。這一時期的絕大多數反派老巢都是出自好萊塢著名電影場景設計師Ken Adam之手。當然,負責《王牌特工》美術指導與場景設計的Paul Kirby同樣享譽盛名,且這次通過再現精良的復古英倫風情展示了他卓越的技藝,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今天的大師也都是深受前輩大師的影響成長起來的,可以看出Paul Kirby正是通過打造《王牌特工》這場復古盛宴,來向影響他至深的兩部007電影致敬。
其中一部是《雷霆谷》中,大反派Ernst Stavro Blofeld(Donald Pleasence飾)在日本島外的某座火山內的秘密藏身巢穴,我們在《王牌特工》中看到的由火山巖石組成的墻壁以及部分紅色的地面均是致敬此處。另外在1969年上映的、唯一一部由喬治·拉茲比(George Lazenby)主演的邦德電影《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中,也可以看到由Syd Cain設計的反派Blofeld的位于冰山深處、內部裝潢閃閃發光現代感十足的巢穴。
面對面聊聊怎么樣?

《王牌特工》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要算是特工哈特發現瓦倫丁就是自己要對付的“大壞蛋”時,當即表示自己必須找機會跟他“面對面談談”。這種英雄與反派在或明或暗地知曉彼此的敵對身份的情況下,在正式場合當面鑼對面鼓地進行試探性言語交鋒的戲碼是007系列中不可或缺的經典橋段,從《諾博士》開始,到最近的《天幕殺機》(Skyfall),幾乎每部007電影中都有不同形式的邦德與大反派表面談笑風生實則暗藏殺機的對峙戲。這其中最有趣的一次嘗試可能是《金手指》中,邪惡的Auric Goldfinger(Gert Fr?be飾)邀請肖恩·康納利扮演的邦德前往他的地盤美其名曰“喝酒”(順便還泡了妞),實則為了戲耍委托邦德調查他的邪惡計劃的CIA與MI6并“禮貌地”警告邦德。這種大反派露出真面目之前把邦德當作客人施以禮遇,雙方在你一言我一語之間營造出濃烈殺機的鋪敘方式在《王牌特工》里被巧妙地玩轉一番,哈特盛裝前往瓦倫丁的晚宴,故意學著英國口音的瓦倫丁煞有介事端出來的晚餐卻是“麥當勞”,兩人除了例行的互相試探底細,還借機大談老式特工電影里的英雄-反派關系,氣氛劍拔弩張的同時不失幽默,還玩了一把致敬,令人拍案叫絕。
最后一幕的誘惑戲碼

007電影中另一個經典但沒那么高懷舊價值的特征就是邦德的風流本事了,連不怎么看特工電影的人都知道,邦德是個幾乎能把演員表中滾過去的所有女性角色都泡到手的“老流氓”。邦女郎不但美麗,而且種類繁多,不但有粉嫩甜美的(《鐵金剛勇破海底城》),還有悲劇色彩的(《女王密使》、《皇家賭場》)。但大多數情況下,心地善良的邦女郎在智商上都有點令人著急(《太空城》)。《王牌特工》也不忘了在最后借渾身“七情六欲”的Eggsy玩了一把邦德式的風流戲碼,但“一不小心”玩成了少兒不宜的R級效果。
在所有致敬007系列的梗當中,這一個可能算是《王牌特工》中少見的不足之處--其他用蒙提·派松慣用的嘲弄權威的方式對美國政府的吐槽是不錯,但對于英國機構在花銷上的銀幕嘲諷卻是明顯地缺乏。
對“007之父”飲酒品味的犀利吐槽

邦德的另一個標志是走到哪兒都要喝一杯的“伏特加馬提尼”,按照“007之父”伊恩·弗萊明1953年發表的《皇家賭場》小說,初出茅廬的邦德在失去了繼亡妻之后最愛的邦女郎Vesper Lynd之后開始喝專屬的“Vesper馬提尼”,在2006年的電影版中,Vesper Lynd由伊娃·格林飾演。在原著中,弗萊明向讀者描述了如何調制這樣一杯正宗的馬提尼:“必須使用V形高腳香檳杯……三份金酒,一份伏特加,半份Lillet開胃酒。加冰,搖勻,再加一條細長的檸檬皮,明白?”
但在絕大多數丹尼爾·克雷格以外的演員主演的邦德電影中,已經開始游戲花叢的邦德通常點的就只是單純的“伏特加馬提尼,搖勻,不要攪拌”并且應該是使用苦艾酒代替Lillet開胃酒。但《王牌特工》的兩位主創馬修·沃恩和簡·高德曼似乎對這兩種調制方式都看不順眼。
在《王牌特工》里,哈特先是跟Eggsy許諾會教他如何調真正的紳士喝的正宗馬提尼,而后在Eggsy赴瓦倫丁的秘密巢穴一場戲中,我們看到他運用了哈特教他的知識從容地跟酒保點酒,在被問到馬提尼需要怎么調的時候,Eggsy答:“當然是只用金酒,不要伏特加,還要盯著一瓶沒開封的苦艾酒攪拌10秒鐘。”簡直把邦德的酒品吐槽出翔。
要是邦德和Eggsy在酒吧碰見了,估計他倆會打起來吧。
(via denofgeek)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