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旅游名博@長腿叔叔 在微博發的一組圖片,引起網友和媒體的關注,從微博信息中了解到,從深圳機場出發的某航班飛機上出現“人間仙境”,客艙成了“桑拿房”,據乘務員向乘客解釋“因為外面濕度大,空調把濕氣循環進來了”。

看到該旅客的照片,筆者也是醉了,真可謂“人間仙境何處覓,飛機客艙現真容”。
雖然@長腿叔叔 隨后在微博中解釋“這是起飛前在地面哦,不是在天空上哈,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但仍有很多旅客擔心了:會不會是空調系統有故障啊?

前兩天剛碰到某航班因空調系統故障導致座艙釋壓,氧氣面罩脫落的事,昨天又出現客艙“仙境”的事,最近飛機空調系統很忙!
客艙“仙境”到底是誰在作怪呢?筆者來給您解答。
其實這種情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沒錯,就是“起霧了”。霧的形成條件是什么呢?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這也是為什么秋冬早晨多霧的原因。
下圖是以山谷中的霧為例,地面變冷以及山坡上的冷風使貼近地面的空氣變冷,空氣中的水汽凝結形成霧。

飛機客艙的霧其實跟山谷中的霧很像。最近深圳暴雨,正式進入了“劃船模式”,空氣中的水汽那是飽和的不能再飽和了,氣溫也很高。當飛機空調一開,大量冷空氣從客艙四周上部的空調出口噴出,向下匯入客艙,客艙溫度快速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立刻液化凝結成水滴,從而形成這種“仙境”。
筆者與一名在南方沿海城市工作10多年的機務朋友Wolf了解了一下,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南方城市高溫多雨的季節,且易發生在空調系統比較給力的機型上,比如A320系列的飛機。而在北方,因為氣溫較低,且氣候干燥,則很難見到這種情況發生。
那么該旅客說的外面濕度大,空調把濕氣循環進來了,這個說法有可能嗎?其實這個可能基本不存在,因為第一,外面和里面的空氣濕度是完全一樣的,艙門才關閉沒多久嘛;第二,空調系統有一個部件叫做水分離器(見下圖,B737NG的),它的作用就是將空調系統中的水汽分離出去,將干燥、潔凈、溫度適宜的空氣供到客艙,如果水分離器故障,則會出現一系列空調故障,比如制冷效果差、有異常噪音等。

當乘務人員發現客艙出現大量水霧,可通知機組,機組可以將溫度調高一點,同時不要使用空調高流量方式,改為使用自動方式,能夠減少水霧的產生。
所以旅客大可不必擔心空調系統有問題,其實這種“仙境”說明空調系統很給力,很安全,并非有誰在“作怪”哦!
還有一點對機務兄弟們要說的是,夏季來臨,又是空調系統故障高發的季節。各公司目前應該都有春夏換季工卡,一般會涉及空調熱交換器、設備冷卻、座艙壓力控制系統測試、引氣系統健康測試等工作,各航空公司的機務兄弟們要加強這方面的維護,讓空調系統輕松點,不要太忙了!
(作者:郵航蔣濤 )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