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關于恐龍,不可不知的十件事?

    關于恐龍,古生物學家還有很多不甚了解之處——但基于目前已經了解的情況來看,研究和觀測這些生物似乎是很有趣的。

    約2億3千萬到6600萬年前,地球上生活著許多種恐龍,它們有著長得令人驚奇的壽命,和極快的奔跑速度。而接下來便是一些有關恐龍的事實。

    1. 博爾特跑得比霸王龍還快

    ?

    電腦模擬霸王龍的跑動情況顯示,它的最高時速約為29公里每小時。雖然這并不足以趕上汽車,但抓住大部分人類已經是綽綽有余了。

    這是說,除非你是一名像尤賽恩·博爾特一樣的運動員,跑步時速為44公里每小時,你才不會被抓到。

    但就算是博爾特,也得拼命奔跑才能擺脫似鴯鹋龍(Dromiceiomimus)的追捕,這種恐龍的最高時速為60公里每小時。

    2.有些恐龍能活到300歲

    “古生物學家估計,大型恐龍的壽命在75歲至300歲之間。然而,這些估計是以我們已經掌握的冷血動物的信息為基礎的,如果恐龍是暖血動物的話,它們的壽命就會比這短了。”勞拉·米爾斯(Mears)這樣寫道。

    大多數估計結果認為,最長壽的恐龍壽命至少有75歲,最高則長達3個世紀,雖然確切年齡還存在爭議。

    也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恒溫動物,即它們的體溫能近似于保持不變。

    此外,有些恐龍體型太大,如果它們是暖血動物的話,就會從內部被“煮熟”了,這說明它們確實是冷血動物,而且有很長的壽命。

    與此相對的是,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古生物學家邁克爾·德米克(Michael D'Emic)認為,恐龍和今天的哺乳動物一樣,是暖血動物。去年有些研究者認為恐龍既不是冷血動物,也不是暖血動物,而是處在這兩者中間。但德米克并不認同這種看法。

    他考慮了從化石中得出的恐龍的重量和生長速率,對它們的新陳代謝做了判斷,從而得到這番結論。

    3. 恐龍曾經歷過兩次大滅絕

    大多數人都知道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小行星撞擊地球,清除了地球上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物種。

    然而,這并非是恐龍經歷過的第一次大滅絕。兩億一百三十萬年前,恐龍在晚三疊世-侏羅紀時也經歷過一次滅絕。

    人們認為,那次滅絕掃除了許多陸生動物,但也使得體型龐大的恐龍成為史前世界的主宰。

    “在晚三疊紀末期發生過一次大滅絕,許多陸生動物都因此而銷聲匿跡,為有些體型巨大的恐龍的演變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米爾斯解釋道。

    4. 有些恐龍有羽毛,但不會飛


    如果你看了電影《侏羅紀世界》,你也許會注意到,就像之前的《侏羅紀公園》一樣,伶盜龍(velociraptors)被描繪成嚇人的、沒有羽毛的生物。

    但近幾年的研究顯示,有些恐龍實際上是身覆羽毛的——雖然它們顯然飛不起來。

    “別去管你在課本、博物館中看到的圖片,現在我們知道,大多數恐龍既不嚇人,也不光禿禿。”米爾斯說道。

    “我們已經知道,兩足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是有羽毛的,但在2014年,在西伯利亞發現的一種恐龍也有羽毛,說明鱗片在恐龍演化過程中很早就被羽毛取代了。”

    5. 霸王龍的存活時間比劍龍更靠后

    “雖然霸王龍和劍龍(Stegosaurus)常常被描繪在一起,但這兩種恐龍根本不可能同時同地出現。”米爾斯說道。

    “劍龍生活在侏羅紀時期,而霸王龍直到白堊紀時期才出現,比劍龍晚了8千萬年。”

    6. 恐龍身上的跳蚤大小為現代跳蚤十倍

    如果你覺得現代的跳蚤很可怕的話,多為恐龍想想吧。

    證據顯示,在白堊紀時期(1.45億至6600萬年前)和侏羅紀時期(2.01億至1.45億年前),侏羅似蚤(Pseudopulex jurassicus)和巨大似蚤尤為喜愛寄居在恐龍身上。

    這意味著,它們有著足夠長的爪子,能抓在恐龍身上,還有類似皮下注射器的口器。

    最大的雌性似蚤約有20.6毫米長,雄性則為14.7毫米長。

    “化石顯示白堊紀和侏羅紀的恐龍身上寄居著一種類似跳蚤的昆蟲,約為今天跳蚤體型的十倍大。”

    7. 最大恐龍蛋約有48厘米長

    “最大的恐龍蛋是在上世紀90年代于蒙古發現的,約有45厘米寬,60厘米長。”米爾斯說道。

    “和人類體型相比,恐龍蛋簡直小得令人吃驚。”

    8. 阿根廷龍比藍鯨還要長

    體型最大的恐龍歸屬誰家始終飽受爭議,但阿根廷龍的體型之大無人存疑,體重達70噸之重。

    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生活在9700萬至9400萬年前,體長約40米,身高約7.3米。而藍鯨也只有30米長,雖然它體重更驚人,重達200噸。

    此外,研究者們剛剛得出結論,此前被認為是最大的恐龍無畏龍(Dreadnoughtus)實際上并沒有科學家們以為的那么大。

    研究者們對由古生物學家于2014年在南美洲發現的一種罕見化石進行了分析。這一巨大的化石發現于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幾乎所有主要骨頭都完好無損,使得科學家能夠對它的總體大小進行估測——最終測量結果為26米長,40噸重。

    9. 首次有記載的恐龍化石1677年發現

    歷史上首次有科學記載的恐龍化石為斑龍(Megalosaurus)化石,在1824年由威廉·巴克蘭(William Buckland)正式命名。

    而實際上,它是由牛津大學教授羅伯特·普勞特(Robert Plot)于1677年發現的。當時他認為,這可能是恐龍的下肢骨。

    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巴克蘭先生才成為了為恐龍正式命名的第一人。如今我們知道,這種肉食性恐龍名為斑龍,7米長,1.1噸重。

    10. 恐龍今天仍然存在

    “19世紀時,人們發現了一種名為始祖鳥(Archaeopteryx)的恐龍化石,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恐龍和今天的鳥類之間存在聯系。”米爾斯說道。

    “人們認為,早期鳥類從侏羅紀晚期的獸腳亞目肉食恐龍演變而來,其中有些挺過了大滅絕,逐漸產生了今天我們熟悉的鳥類。”

    但和恐龍相似的不止是鳥類,現代鱷魚的祖先也被認為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有些人認為,這兩種生物之間也存在某種關聯。

    • 發表于 2015-06-22 00:00
    • 閱讀 ( 143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