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嗎?那是長發飄飄、霓虹燈閃爍和消費主義盛行的10年。新電視網絡MTV在80年代初初現崢嶸,掀起了音樂錄像的流行大潮。到80年代末,隨著柏林墻的倒塌,全球政治格局為之一變。這十年間,發明家們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很酷的發明。

DMC-12曾經在1985年的電影《回到未來》中大出風頭這份名單里不乏一些稀奇古怪的發明。例如,DeLorean DMC-12運動汽車。這款汽車很奇特——試駕的記者說,它很難操縱,也不像其他運動型汽車加速那么快,甚至速度也不太快。它的外觀很獨特,采用不銹鋼板做車身,鷗翼車門,但是前途卻晦暗不明。不過后來,一部叫做《回到未來》的電影上映,給DeLorean帶來了新的希望。在劇中,它成為一具時光機器。

相信我,雖然我們的起點有點可笑,但是下面的名單可是很嚴肅的。
第10名:便攜式攝像機

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便攜式攝像機。富士公司于1986年發明了現代的便攜式相機,柯達、佳能和尼康等主要的攝影器材公司也很快推出了類似的產品。購買攝像機不再是一項昂貴的投資:便攜式攝像機價格低廉,使用方便,一個特定的場合通常恰好使用一卷底片。內置式的閃光燈逐漸成為便攜式攝像機的標準配置,有些攝像機甚至可以實現手工縮放。
便攜式攝像機并沒有全面占領攝影器材市場,但是絕對壟斷了旅游產業。便宜的一次性相機很適合旅途中使用,拍攝和沖洗都很簡單。
數字攝像機的出現結束了便攜式攝像機的光輝歲月。數字攝像機將圖像保存在記憶卡里,而不是永久性地定格在膠片上,從而使攝像機可以實現無限次地反復使用。不過,便攜式攝像機仍然保留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很適合孩子使用,不慎掉進海里的時候也不會讓你損失幾百美元。
第9名:尼古丁貼片
煙草會令人上癮,也不利于健康。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電影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電影明星瀟灑地吸煙。甚至在20世紀80年代,吸煙仍然很常見。但是那時候,已經有一些研究人員想要了解為什么煙草會使人上癮,并想辦法戒除這個習慣。
其中最成功的研究者可能是Murray E. Jarvik博士,他在六七十年代研究了尼古丁的效果,并確定了它是煙草中使人上癮的成分。Jarvik 和他的學生了解到,采集煙草的人經常會患“綠色煙草病”——皮膚接觸了煙草葉片后導致的尼古丁中毒,并開始在1984年嘗試如何通過皮膚攝入尼古丁。尼古丁貼片就此誕生。

好吧,是幾乎就此誕生。Jarvik的發現于1985年申請了專利,但是直到1992年才真正推向市場,并且需要醫生的處方才能購買。幾年后,尼古丁貼片變為非處方藥,從此幫助了成千上萬的煙民戒除了煙癮。
第8名:百憂解
處方藥總是有很多令人擔憂的副作用,百憂解也不例外。但是這不能改變自1987年問世以來,百憂解幫助上百萬人解決了抑郁癥的事實。

早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就發現氟西汀可能具有抗抑郁的效果,但是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都沒有批準該藥上市。
20世紀70年代,美國禮來公司發明了氟西汀,并申請了專利;1987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該藥上市,商品名為百憂解。它很快大獲成功,成為治療抑郁癥和強迫癥的常用藥物,使百憂解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抗抑郁癥藥物的代名詞。
雖然這么有名,但是百憂解并不是被應用最多的抗抑郁藥物:在美國,舍曲林和西酞普蘭的需求量都比氟西汀大。但是,就連那些沒有使用百憂解的抑郁癥患者也從該藥身上獲了益:它的專利在2001年到期,一大批仿制藥隨之問世。
第7名:即拋式隱形眼鏡
隱形眼鏡已經出現了幾十年,與最早的硬塑料鏡片已經有很大區別。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用水凝膠制作的軟鏡片。軟鏡片的迅速流行并不是什么秘密:它們比原來的鏡片透氣,佩戴也更舒服。從此以后,軟的和硬的隱形眼鏡的透氣性都有所改善,可以長時間佩戴。

1987年,隱形眼鏡的方便性進一步提高。就是在這一年,即拋式隱形眼鏡出現在了市場上。在即拋式隱形眼鏡出現之前,佩戴隱形眼睛和佩戴框架眼鏡差不多。你每天用的都是同一副眼鏡,必須定期清潔和護理它。隱形眼鏡丟了,將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隨著即拋式隱形眼鏡的出現,這個問題完全不存在了。而且,它還有日拋、周拋和月拋等多種選擇。
第6名:航天飛機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執行完登月任務以后,NASA的工作人員就開始尋找一種新型的航天工具,能夠進入太空,又能安全地返回。他們最終的研究成果就是航天飛機。設計它的工程師和技師希望,它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還能夠成為繞軌道運行的科學實驗室,能夠承擔多種科學實驗,以加深我們對宇宙的了解。航天飛機對于使用和維護太空中的設備也有重要作用,包括人造衛星和國際空間站。
第一艘航天飛機是1981年4月12日升空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這次任務持續了不到兩天。哥倫比亞號安全地返回了地球,并為NASA提供了關于航天飛機設計的重要信息。

從哥倫比亞號升空至今,航天飛機已經執行過130多次任務,這個項目也激發了大量兒童研究科學和探索太空的興趣。
第5名:IBM和Mac個人電腦
這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一場電腦革命。早期的計算機都是龐然大物——有些甚至有整層樓那么大。而這些電腦的處理能力還不如今天的一只普通的智能手機。隨著小型化時代的到來,電腦變得越來越小,個人電腦也變成了現實。
1981年,IBM的5150個人電腦問世。它使用英特爾8088處理器和PC-DOS1.0操作系統。這款電腦支持微軟的BASIC程序語言。在20世紀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IBM就是個人電腦的同義詞。實際上,老的IBM電腦就是如今上百萬人在使用的基于windows系統的個人電腦的祖先。

1984年,蘋果公司推出了Mac電腦。這是第一款用戶界面以圖形為基礎的個人電腦。其他的計算機都需要用戶輸入命令才能啟動應用,而Mac電腦用圖標來代表程序,還使用一種叫做鼠標的奇怪設備。雖然鼠標和圖形用戶界面都不是什么新的創意,但是它們一直沒有應用到大眾電腦市場,直到Mac電腦上市。
第4名:CD
20世紀80年代初的音樂收藏家幾乎沒什么選擇。音樂發燒友抱怨說,唯一值得聽的聲音都保存在黑膠唱片上。但是這些唱片很占空間,而且很容易損壞。錄音帶和八軌道磁帶比較節省空間,但是磁儲存格式的效果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差。索尼和菲利浦等公司突然推出了一種替代品:CD光盤。

20世紀80年代早期和中期,工程師撰寫了大量文本來設定CD格式的標準。一共有五本書,每本都是不同的顏色。第一本是紅色的,設定了用CD記錄音頻的基本標準。后來的幾本書擴展了這些標準,使CD增加了數據儲存能力,并創造了CD-ROM和CD-RW格式。
這不僅給音樂產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客觀上造成了磁帶和唱片市場的終結,還大大促進了計算機產業的繁榮。以前使用的軟盤存儲能力有限,而且接觸了磁性環境還會丟失數據。CD以一種光的形式儲存信息,比一般磁盤的數據存儲量大得多。最早的CD驅動器非常昂貴,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種存儲形式已經在音樂和計算機存儲市場占據了主流地位。

第3名:高清電視
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播放高清電視,但是高清電視的發明卻是在更早的時候。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廣播電視公司(NHK)就開始研究新的電視標準,包括更寬的屏幕和更高的分辨率。到了1980年,第一批產品原型完成,其清晰度遠遠超過以往的所有電視,讓觀看者大為驚嘆。

NHK公司急于將這個新標準推廣到世界其他地區,以確保日本企業在電視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直到1987年,NHK公司才得到機會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展示高清電視到底能做什么。觀看的委員們有人震驚,也有人焦慮。高清電視能帶來的,已經不僅僅是視覺享受,它的影響范圍很廣,從電視制造市場到半導體產業都會受到波及。
美國決定緩慢、謹慎地接受這個新事物。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高清電視才進入美國消費市場。但是這種震驚了美國消費者的電視本來可以提前10年就走進每個家庭的。
第2名:DNA鑒定
1984年的科學界發生了突破性的變革。英國的基因學家Alec Jeffreys試圖追蹤家庭代際之間的遺傳標志,結果偶然發現了更重要的東西:每個人都有獨特的DNA特征。這看起來很明顯,對嗎?在當時并不是這樣——Jeffreys的發現對于科學和其他很多行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獨特的基因特征來自于我們的父母,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DNA檢測追溯不同代際之間的聯系。但是DNA顯然還有其他用途——你想象一下,如果沒有DNA鑒定,現代刑事犯罪調查會是什么樣。Jeffreys提出了DNA鑒定這個詞,并因為這項成就獲得了爵士身份。

隨著DNA鑒定走出實驗室,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今天法證科學的發展都應該歸功于DNA鑒定。和人類一樣,動物也有獨特的基因密碼,我們可以借助它從事很多工作,比如抓捕非法出售瀕危動物皮毛的盜獵者。
第1名:永久性人工心臟
對人工心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通過外科手術給人類移植人工心臟是在1969年。但是早期的人工心臟都是臨時性的,其目標是借助這個設備使患者暫時生存,直到找到真正的心臟進行移植。

而Jarvik-7人工心臟則不同。工程師把它設計成了一個永久性的設備,而不是臨時性的設備。Jarvik-7的第一次移植發生在1982年。主刀醫生是William DeVries,接受移植的患者是Barney Clark。人工心臟先是在壓縮空氣中跳動,幾根管子從壓縮機里伸出來,通過腹部的切口插進Clark的身體。Clark在手術后生存了112天,然后去世。

靠Jarvik-7人工心臟生存需要一些很嚴格的調整。它有一個很大的家庭用控制系統,差不多有家用電冰箱的一半那么大。還有一個便攜式的控制系統,其電源設備就像一臺磁帶錄音機那么大。即使在現在,幾家醫療機構使用的人工心臟,也和1982年為了暫時延長患者壽命而使用的Jarvik-7人工心臟差不多。
最后,我們該停止對20世紀80年代的回顧了,這樣的回顧只不過是為了讓我們懷著更高的激情走好下一步。
(作者:Jonathan Strickland/Wesley Fenlon;via howstuffworks)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