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政治與足球:剪不斷理還亂?

    別看煤球王在上周末的國王杯決賽中再次“放大招”,強行收下全球懂球帝們的膝蓋,但近期國際足壇的最重磅新聞還不屬于他——在國際足壇“橫行”了17年的“統治者”布拉特辭職了!

    即使是再有才華的作家也很難想出“布拉特辭職”這樣的劇本:上月末,國際足聯多位高官因貪腐被逮捕,里邊不乏有布拉特的心腹親信;隨后,當大家認為國際足聯要“改朝換代”的時候,布拉特又在爭議中贏得連任;在歐足聯、英足總的聲討中,布拉特前一分鐘還在展望未來,后一分鐘就突然宣布辭職,變化之快讓全世界咋舌!

    不過,這次“事變”一定程度上已經超出了足球圈的范疇。除了美國突然插手國際足聯貪腐案件調查,進行司法介入外,包括卡梅倫和普京等大國政要都對布拉特之前連任發表了意見。這么多政界大佬對足球“指指點點”,在足球史也算是非常罕見的“盛況”了。

    雖然大家總是說“足球要獨立于政治之外”,但在現實世界中,政治與足球可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布拉特“倒臺”背后的大國暗戰

    布拉特為何火速辭職?其“真正意圖”還不得知。不過,布拉特的左膀右臂、FIFA二把手——國際足聯秘書長瓦爾克最近倒是遭了秧。原來,有媒體查明南非在申辦2010年世界杯時有賄選行為,而瓦爾克也牽涉其中。一旦罪名坐實,瓦爾克也會受到制裁,這對于布拉特也相當不利。有分析稱,布拉特辭職實則是一種自保行為。

    實際上,若不是美國充當“紀檢委”揪出了國際足聯內的腐敗官員,布拉特在足球圈的統治恐怕真的可以延續到2019年。但美國為何要跟國際足聯這般過意不去呢?

    大多數球迷都能想到的原因是——美國對2022年世界杯的申辦失敗。

    就在瑞士方面逮捕國際足聯貪腐高官的同時,瑞士當局也開始了對2018和2022兩屆世界杯申辦的調查,坊間多有傳聞,這兩屆世界杯的申辦過程也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一樣“暗藏玄機”。其中,2022年世界杯最后的兩個競爭者就是卡塔爾和美國。美國強力介入這一事件,不排除有調查“卡塔爾是否許以國際足聯利害”這個原因。畢竟本國被“黑掉”是件極其讓人惱火的事情。

    同理,在布拉特4天前成功連任的時候,反應最強烈的莫過于英足總了。英足總主席戴克威脅國際足聯要退出2018年世界杯,副主席吉爾主動辭去國際足聯副主席以示抗議。此事甚至驚動了英國政壇高層,連英國首相卡梅倫都強硬“要求”布拉特辭職,這還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個卡梅倫嗎……

    當然,得知布拉特下臺的消息后,英格蘭人民也是“喜大普奔”,前幾天還跟國際足聯斗嘴的戴克一改常態,高呼“布拉特下臺的日子是足球史上偉大的一天”。

    不用說,英國尤其是英格蘭對布拉特“恨之入骨”也是因為世界杯申辦失敗——在申辦2018年世界杯時,英格蘭以2票的恥辱成績黯然出局,笑到最后的則是俄羅斯。

    事實上,也只有拿下2018世界杯舉辦權的俄羅斯還在為布拉特抱不平。

    普京是唯一一個在布拉特連任后公開表示支持的國家元首。對于美國主導的對國際足聯貪腐案件的調查,普京也認為這是美國逼迫國際足聯褫奪俄羅斯世界杯主辦權的行為。

    政治與足球毫無關聯?現在看來,未必如此。

    干凈的世界杯?

    2018和2022世界杯的競選“貓膩”似乎呼之欲出,2010世界杯又曝出賄選丑聞。與此同時,意大利《羅馬體育報》再放猛料——2002年世界杯韓國隊與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兩場淘汰賽都被認定是假球,韓國人以極其不光彩的手段終結了馬爾蒂尼們的世界杯夢。

    《羅馬體育報》向來有“羅馬故事會”的稱號,這篇頭版報道雖然足夠震撼,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質性的證據支持此觀點。不過,雖然“韓日世界杯黑幕”尚有疑問,但世界杯創立85年來,所謂的“黑幕”也并非不存在。

    談到這一話題,為韓日世界杯“叫屈”的意大利人民要尷尬了。畢竟1934和1938年意大利連續兩次奪冠,當時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也算是“居功甚偉”。墨索里尼操控比賽的陰謀論早已成為全球球迷們的談資。

    1934年,意大利獲得世界杯主辦權,為了展現“羅馬帝國傳人”的偉大,意大利被墨索里尼“保送”到了決賽。決賽中“領袖”親自指派裁判,并且聲稱球隊失敗就要接受軍法處置。意大利憑借極其兇狠的犯規贏得了比賽。

    1938年世界杯決賽,墨索里尼那條“要么贏,要么死”的電報更是歷史留名,再次受到生命威脅的意大利球員徹底“殺紅了眼”。幸運的是,意大利隊4:2擊敗匈牙利隊,成為世界杯歷史上第一支衛冕成功的球隊。賽后,匈牙利隊門將斯扎波還開玩笑說:“我們輸了一場比賽,但救了22個人的命”。

    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同樣也有黑幕傳出。彼時的阿根廷軍政府被魏地拉統治,民生凋敝,社會矛盾尖銳。而軍政府計劃用一次完美的世界杯賽事來“麻痹”熱愛足球的阿根廷國民。

    不過阿根廷的賽程并不順利,第二階段小組賽與秘魯隊的比賽就成為決定命運的生死戰,阿根廷須以4-0以上的比分才能晉級。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秘魯隊非常“配合”的派上了替補隊員,還奉上2個烏龍球,讓阿根廷以6-0的比分晉級。

    賽后就有媒體爆料,一位阿根廷商人作為中間人在比賽之前就與秘魯足協取得了聯系,給秘魯隊全員以金錢賄賂;而秘魯政府也得到3.5萬噸糧食和5000萬美元的貸款資金。

    死于政治的“夢之隊”

    足球與政治的關系實則還并非如此簡單。政治既可以干預比賽,扭轉比賽局勢;也可以“徒增事端”,讓一支王牌勁旅分崩離析。

    二戰后的第一支夢之隊——匈牙利隊就因成為政治的犧牲品而一蹶不振。

    匈牙利隊在上世紀50年代初橫掃歐洲無敵手,從1950年到1956年,匈牙利曾在國際賽場上上演了43勝7平1負的超強戰績,并獲得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金牌。若不是1954年世界杯決賽被上演了“伯爾尼奇跡”的西德隊擊敗,這支球隊完全可以競爭史上最強的稱號。

    但是好景不長,1956年,匈牙利國內出現變局,在外參賽的多名匈牙利國家隊主力拒絕回國,并自發組成球隊,在歐洲各地踢表演賽以維持生活。在1957年前后,一些匈牙利足球隊的肱骨之臣來到西班牙,開啟了足球生涯的第二春。

    前有庫巴拉,后有柯奇士、齊伯爾、普斯卡什“叛逃”加盟巴薩和皇馬,這些匈牙利足球精英在為兩支西甲球隊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宣告匈牙利“夢之隊”的徹底破產。

    匈牙利的事例也許過于久遠,而更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與中國足球淵源頗深的南斯拉夫足球。

    南斯拉夫曾經是東歐足球的領軍人之一,上世紀60年代兩度曾闖進歐洲杯決賽,雖然都未奪冠,但實力仍屬歐洲一流。

    8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人才輩出,在1987年的世青賽上還一舉奪冠。號稱“歐洲巴西隊”的南斯拉夫隊除了擁有完美的團隊和技戰術,球員們的個人能力相對于意德荷等傳統強隊更是不遑多讓——博班、薩維切維奇、蘇克、米哈伊洛維奇等名將皆是后來歐洲豪門的核心領袖。

    1990年,南斯拉夫在意大利世界杯當中點球惜敗最后的亞軍阿根廷,名列第5;1991年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紅星隊首獲歐冠和豐田杯,一時風光無兩。南斯拉夫足球也進入了最后一次巔峰。

    但時值巴爾干半島危機,南斯拉夫陷入內戰的泥淖當中。1992年,南斯拉夫因“內戰”被強制禁賽,不能參加當年歐洲杯。代替南斯拉夫出戰而奪冠的丹麥成了足球史上最大的黑馬,而分裂的南斯拉夫則讓那批才華橫溢的球員失去了最后一次以“南斯拉夫球員”身份增加榮譽的機會。

    南斯拉夫分裂后,分裂出來的克羅地亞在1998年的世界就獲得季軍,原屬南斯拉夫的博班、達沃·蘇克和普羅辛內茨基贏得了當年未曾獲得的殊榮。這一切不禁讓人們設想——如果南斯拉夫沒有解體,這群天才球員的上限究竟能達到多高。

    與南斯拉夫足球“同命運”的蘇聯足球也因為國家解體而不復風采,如今的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很難重現當年蘇聯在足球圈的影響力;80年代前期橫行歐洲足壇的比利時也因為國內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民族問題僵化,導致球隊更衣室矛盾激化,一群足球天才難以實現抱負,直到近兩年阿扎爾和庫爾圖瓦們擔當大任,比利時足球才再一次迎來春天。

    被政治“毀滅”的足球,不由地讓人扼腕嘆息。

    足球如何振興國家?

    雖然受政治影響的足球賽經常與“黑幕”相掛鉤,但兩者的關系也并非只有負面效應。事實上,足球為一個國家和民族帶來“正能量”的例子也有很多。

    已成經典的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VS英格蘭就是這樣的例子。

    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爆發馬島戰爭,最終阿根廷戰敗,這成為阿根廷人心中永遠的痛。對于阿根廷隊的球員來說,“可以輸給任何隊,就是不能輸給英格蘭隊”已經成為他們的絕對信條。

    天意使然,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兩個“仇家”相遇了。八強戰上,阿根廷全隊卯足了勁要與英格蘭一爭高下,而馬拉多納更是憑借“上帝之手”和連過5人的精彩進球,以一己之力在淘汰英格蘭。不但讓自己永載足球史冊,更是將4年前阿根廷戰敗的苦澀全部奉還給英國。這場足球史上最偉大的勝利,彌合了阿根廷的戰爭創傷,同時使阿根廷人更加團結。

    同樣,1954年的世界杯決賽,也讓飽受戰爭瘡痍的西德重拾了民族信心。小組賽中,西德隊被當時世界最強的“魔幻匈牙利”以3-8的懸殊比分狂屠;而決賽雙方又是這兩隊。賽前幾乎沒人相信西德會贏,但他們確實創造了奇跡。上半場2球落后,隨后西德隊反擊并追平比分,最終由拉恩打進致勝球,西德奪冠。

    這是二戰后德國首次參加世界杯,被視為該國重新被世界接納的標志。德國人堅韌不屈的精神造就了這場被稱為“伯爾尼奇跡”的世界杯史上最經典決賽,這也被視為是德國再次崛起的一次標志性事件。

    • 發表于 2015-06-05 00:00
    • 閱讀 ( 83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