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度知道網友 正義的貝殼 (科學編輯)
一個正規的大型動物園,總是會宣稱自己園內有好幾百種動物,其中不乏珍品云云。但是,我們去動物園逛下來,常常除了獅子、老虎、猴子以外,都記不得自己看到了多少種。動物園里的動物去哪兒了呢?
其實,出現這種事兒,有兩方面原因,一在你,一在動物園。在這篇文章中,我將以北京動物園為例子,詳細和大家說說這件事兒。
大部分游覽動物園的游客,都不是專業的動物愛好者。面對許多種動物,很難將其區分開。北京動物園擁有三種貘,這在全國都是極其少見的,要知道,全球也只有 4 種貘,而且數量都很少。但對于一般游客來說,要想區分幾種貘非常難,頂多能夠分成兩種,一種身體一截白一截黑,一種渾身灰不喇唧。前者是產自東南亞的馬來貘,后者其實還能分成兩種:一種是兩側臉頰各有一顆“美人痣”的中美貘,一種是頭上頂著莫西干發型的南美貘。這樣的差異,即使有標識牌你也許都分不清。怎么辦?其實,想逛好動物園,你需要一個博物學家作導游帶你玩。若你有個好解說(例如我),會發現動物園里的動物還真的是挺多的。
不過,即使你有個好導游,有些動物你依舊看不到。例如,北動的小型貓科動物館里有獰貓、兔猻、豹貓三大萌物,我每次去必會去小貓館膜拜,但至今從未見過獰貓,只見過兔猻的半個屁股,邂逅過豹貓一次。這又是為什么?動物園為什么要把它們藏起來?
有很多因素。
首先,大家去的常常不是時候。動物園一般開門都不晚,但是游客常常姍姍來遲,多在上午九點以后才進門,下午四五點就出去了。但是,動物園里展覽的許多動物,都是昏行性的。就是說,每天早上天剛剛亮、下午天要黑沒黑那時候,它們是最活躍的,和人類最活躍的時間剛好錯開了。即使是參展的動物,在不活躍的時間也可能躲在洞里或是內室,不愿見人(動物園里的獅、虎懶洋洋也是這個原因)。另外,對于北京動物園這樣的高緯度地區動物園來說,冬天是個大問題。許多動物怕冷,于是在冷天不能放到室外。于是,冬天就別想在外頭看到大象、犀牛、長頸鹿什么的了。
其次,有些動物就是不應該參展。現代的動物園有兩個基本目的:第一,進行野生動物保護教育;第二,對一些珍稀動物進行繁殖、遷地保護。無論是出于哪個目的,處于待產、受傷、身體虛弱、尚未熟悉環境等狀態下的動物,都不適合展示。對于絕大部分動物來說,人類是個又大又可怕長得很奇怪還吵吵嚷嚷的動物,一群人類更會給它們帶來不小的壓力。如果身體狀態不好,強行讓它們見客,是會對它們帶來傷害的。這樣不展示的動物有意義嗎?當然有。北動的獰貓常年不見客,但它們成功在內館里繁育出了后代,這在中國動物園界是件大事兒,它們為這個數量稀少的種群的存續,作出了大貢獻。
另外,就算是身體狀況好,在外見客的動物,你也不一定看得到。一個好的動物園,其存在是為了高尚的目的,但這掩蓋不了他們的原罪——畢竟剝奪了動物的自由;于是,園方為了彌補這一點,也為了讓保護教育、繁殖保護的效果更好,必須要讓場館的設施更完善,讓動物活得更自在。為了做到這一點,動物飼養者們必須進行“豐容”,也就是為動物創造一個更舒適的生活環境。于是,動物園園方會給動物一些適合它們玩的玩具(例如大木球、鐵通,甚至是裝著獵物糞便的木箱子),給場館做合適的綠化等等。這其中,園方常常會給一些害羞的小型動物居住的場館里,增加樹叢、土堆、柴垛等物件,這些物件能夠隔離游客的視線,讓動物有隱私之處。這樣的事兒,北動的有些場館做得不錯。
說到這兒,肯定有讀者會說:我可管不了你這么多,我就是想看動物,把它們趕出來不行么?對于一個文明的國家來說,動物福利是一個必須要被考慮的問題。強行將動物趕出來見客,可行是可行,但罔顧動物福利,會對動物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健康問題。并且,這種行為將傳遞出錯誤的信息,會給野生動物保護教育事業帶來副作用。說到這里,必須得提提著名的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他們經常把懷孕、哺乳期的母虎放出來讓游客圍觀,這一點非常不厚道。
動物園的設計,不是把動物圈養起來就完事兒。這其中包含著許多技術性問題。在動物園里散步,可不要僅僅是圍觀哦。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