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擁有諸如“白癡箱子”、“笨蛋盒子”或是“瞪眼盒子”之類的綽號,電視迷也被嘲笑為“沙發土豆”。然而,電視這個“獨眼怪物”會奪走人們的思考能力嗎?
電視被抹黑的歷史比大多數人的年齡更長久。人們懷有各種或許有些夸張的疑慮,認為電視會促生兒童的反社會態度、暴力行為,甚至會使兒童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或患上肥胖癥。但是,電視真的到了侵蝕兒童智力的地步嗎?
幾十年來,教育學研究者一直致力于這個話題,不幸的是,他們的研究結論充斥了復雜和含糊不清之處。如果你想知道那些花了大量時間看電視的兒童在學校里表現的是否糟糕,答案卻取決于他們生長在什么樣的家庭里。如果孩子出身在中產階級家庭,那么花大量時間看電視會讓他們學業較差。很顯然,孩子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多了,有利于促進智力增長的親子交流時間就被占用了,更別說還有做功課的時間。基于這樣的原因,孩子們每天看電視最好不要超過3個小時。
從貧困家庭孩子那兒獲得的研究結果與上述情況則完全不同。貧困家庭的孩子看的電視越多,他們的學業就會越好。如果父母無力促進孩子的智力成長,那么與其和父母交流,還不如讓孩子去看“白癡箱子”。澄清一下,這里并不是說貧窮人家孩子的智力也是“貧窮”的。觀察研究表明,領救濟金的父母花在親子交流上的時間,要比上班族父母及專職父母少得多,這導致了他們孩子的詞匯量相對貧乏。
不同的家庭是這樣的情況,那么不同的國家又是如何呢?較富裕的國家兒童的IQ也較高,學習成績更好,且能獲得更高水平的教育(美國常常被指出在富裕國家中表現不佳,尤其在兒童的數學和科學方面,但是這可能是由于測試規則的不同而導致的例外情況)。
是什么原因導致富裕國家兒童獲得更高的學業成就呢?可能是因為富裕國家在教育方面投資更多,父母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機會,或者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地進行復雜思考和解決問題。綜合這些因素來說,相對于農村經濟,在城市經濟體制中想要獲得成功所需要的教育和智力因素顯得更為重要。換言之,富裕國家的兒童從大眾傳媒當中獲得了更多的大腦刺激。
當我分析1999年舉辦的第三屆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的內容時,發現富裕國家兒童的學業優勢,可以通過該國報紙的印刷量和每千人擁有的電視機數來反映。
其中的證據,可以支持大眾媒體促進智力成長的論斷。電視的存在對于科學成就的取得尤其重要。這些發現很有趣,顯然與看電視會變成笨蛋的觀點相悖。然而,這些結論也有待質疑。例如,即便在1999年,擁有大量報刊發行的國家里的孩子們也并不一定會去讀那些報紙;擁有大量電視機的國家里的孩子們也并不一定會去看電視,等等。
幸運的是,2001年一項來自國際閱讀能力促進(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計劃的研究中,調查者詢問了孩子們閑暇時間的利用情況,包括看電視或使用電腦。研究結果顯示,每天看電視的孩子比例較高的國家里,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更高,而更高的閱讀能力預示著更高的IQ(因為閱讀能力和IQ高度相關)。每天使用電腦的好處與看電視類似。更重要的是,這些電子媒體的使用情況完美地解釋了為什么富裕國家的孩子學業更好。
就像電視對貧困家庭的孩子有潛在的好處一樣,電視同樣也對窮國的孩子有好處。那些在看電視上花費精力比較適中的孩子,在學業上表現更好,可以說這些孩子變得更聰明了,還得多虧有了“白癡箱子”和“笨蛋盒子”!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