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潮紅、夜間盜汗、喜怒無常——女性的絕經及期間的不適癥狀都是男人惹的禍?
“男性傾向于選擇更年輕的配偶,這使得年長婦女的生殖能力失去意義。”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進化基因學家們在《PLOS 計算生物學》網絡期刊上聲稱,“男性的這種擇偶傾向最終導致了女性絕經的產生。”
但也有英國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搞反了方向:是因為女性生育能力減弱,才導致男性在擇偶時偏好更年輕的女性。
交配偏好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都困惑于為何人類這一物種的雌性無法終生繁衍后代(編者注:一般情況下,動物界中的雌性直到死亡或接近死亡時都保持著生育能力)。
之前有一種“祖母效應”的假說,該假說認為女性到了一定年齡后,難以活著看到自己新生的孩子長大成人,就會喪失生育力,從而能夠去照料年輕女性的孩子。于是絕經期就被認為是一種阻止年長女性再度生育的生理機制。(編者注:祖母假說(grandmother hypothesis)是人類進化史上的著名理論,該理論認為一些足夠長壽的古代女性去照顧她們的女兒的孩子,使得這些女性的后代有更多的存活幾率,同時她們的長壽基因也傳給了更多的后代,從而使得人類的壽命逐漸變長。)
但是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認為事實并非如此,而是因為生育的減少導致了絕經的發生。通過計算機模型運算,研究團隊得出了進化論上的結論:絕經期緣于交配偏好——因為所有年齡段的男性都喜歡選擇更年輕的女性作為配偶。
這就意味著,年長的女性繼續保持生育能力變得“毫無意義”。負責這項研究的進化遺傳學家拉瑪·辛恩(Rama Singh)教授說,男性選擇年輕配偶的行為改變了女性的持續生育能力。他告訴BBC:有證據表明,在人類歷史上,男性始終偏好更年輕的女性。
他強調,他們研究的是數千年前的人類發展軌跡,而非最近的社會模式。
進化反應
英國女性平均絕經期為52歲,此后,她們平均還有30年的壽命。
“社會機制在不斷變化著、有些女性會因為教育或職業因素而晚成家。”辛恩教授稱,壽命的延長和生育的推遲,可能在漫長的歲月中潛在地改變了女性的絕經時間。
但是牛津大學動物學系從事進化生物學研究的麥斯威爾·巴頓喬博士(Dr Maxwell Burton-Chellew)對該理論表示反對:“作者宣稱人類存在絕經期是因為男性對于年輕女性的強烈偏好。實際可能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年長女性的生育能力已經衰退,所以男性才選擇更為年輕的女性。”
他認為更合乎情理的觀點是:假設男性祖先聰明到與任何能夠為之繁衍后代的女性交配,他們對于年輕女性的偏好則是針對女性絕經期的一種進化反應。
他補充道:“從進化論觀點看,年長女性面臨著一個有趣的選擇:要么生下一個孩子,但可能無法活著看到他長大成人;要么不再生育,進而全力幫助她的年輕親眷們繁衍后代。”
(作者:蕨代霜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