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海洋專家們一起潛入南沙群島的海底世界來逛逛吧!這里有長相奇特的鱗鲀,有滑稽可愛的飛魚,還有其它色彩艷麗,你都叫不出名字的珍稀魚種。誰說一定要遠行才能開眼界!知力君敢說,今天介紹的這些魚你就叫不出名字!如果你不信,就來檢驗一下吧!
1. 卵圓疣鱗鲀

卵圓疣鱗鲀(學名:Canthidermis maculatus),俗名疣鱗鲀,一般生活于熱帶海區,從非洲東海岸到日本和澳大利亞,以及西沙群島海域、廣東沿海、臺灣海峽、東海南部沿岸等都有分布。鱗鲀是鲀形目中體色最光彩奪目的一群,具有像盔甲一樣厚的體表,眼睛的位置高,長長的吻配上一張小口,樣子既滑稽又可愛。鱗鲀背鰭的第一硬棘很粗壯,第二硬棘則具有類似扳機安全扣的功能,因此它的英文俗名為“扳機鲀”。這類魚的皮特別厚,鱗片緊貼皮上,很難刮除,如果想吃它,只能連皮帶鱗片一起剝下。所以有個別稱叫“剝皮鲀”,臺灣則稱“剝皮仔”。鱗鲀遍布于各大洋,多屬珊瑚礁的底棲習性。測量圖中這尾卵圓疣鱗鲀,全長293毫米,體重484克。
2. 飛魚

《南沙群島至華南沿岸的魚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陳清潮主編,科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一),2002年出版(二)】》圖譜(以下簡稱圖譜)中記載有飛魚科魚類7種,飛魚與頜針魚同屬頜針魚目。飛魚長相奇特,整個身體像織布的“長梭”,長長的胸鰭一直延伸到尾部,像鳥類的翅膀一樣,憑借流線型的優美體型,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運動,空中停留的最長時間是40多秒,飛行的最遠距離有400多米。在后甲板兩側的藍色海面上,看到飛魚時隱時現,破浪騰飛,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 金線魚

這是金線魚,它與鰤、魚舵同屬鱸總科,金線魚科在中國只有金線魚1屬,圖譜中有8種,這種叫深水金線魚。測量全長為306毫米和284毫米,體長212毫米和195毫米,體重192克和149克。
4. 鲯鰍

這種叫做鲯鰍,隸屬于鱸總科鲯鰍科,中國有1屬1種——鲯鰍。圖中的大魚長1065-856毫米,重4960克,是難得一見的大魚。
5. 黑鰭蛇鯖

蛇鯖隸屬于鱸形目帶魚亞目,帶魚亞目下分帶魚、蛇鯖2科,有10屬10種,這尾叫黑鰭蛇鯖。看到這尾魚,一般人都以為是帶魚,想不到它叫蛇鯖吧!
6. 短吻弱棘魚

短吻弱棘魚隸屬于鱸總科方頭魚科,方頭魚科下分方頭魚、弱棘魚2屬,圖譜收有方頭魚屬6種和弱棘魚屬2種,這尾短吻弱棘魚,長197-179毫米,重38克。
7. 黑邊角鱗鲀

這尾黑邊角鱗鲀,長231-189毫米,重315克,圖中的這尾黑邊角鱗鲀個體比較大,體型和鰭條都很完整。
8. 宅泥魚

這尾宅泥魚,對照圖譜,隸屬于鱸亞目雀鯛總科雀鯛科,圖中這尾宅泥魚長108-89毫米,重33克,與三斑宅泥魚相近。
9. 眶棘鱸

這是在南沙群島南薰礁附近的眶棘鱸,隸屬于鱸總科眶棘鱸科,該科只有眶棘鱸1屬,圖譜收有12種。這尾眶棘鱸剛釣到時背部體色較深,經測量,長121-164毫米,重121克。
以上魚類只是這次南沙群島考察中的一部分,專家在南沙群島經歷近半個多月的考察,從珠江口起航,行程近千海里,來到北緯8°以南,東經112°以西的西南漁場。在這里漂航數天,最南到了北緯4°52.8,最西到了東經108°53.8。每一組照片和資料都是海洋專家歷盡辛苦獲得的,因此是很珍貴的哦!那么,看到這里,你是否加深了對海洋魚類的了解呢?有興趣的話,抽時間也去南沙群島感受一下吧!
(本文改編自《南沙群島采集魚類標本記錄》,作者: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水產專家姚國成,中國水產學會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劉雅丹,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有知識,你就來!百度知道日報開放入駐,還猶豫什么,快來報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