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媒體報道,我國計劃于2020年左右發射嫦娥四號。一旦任務成功,嫦娥四號將成為人類第一艘在月球背面登陸的飛船。
月之暗面
在農歷每月十五之夜,一輪圓月高懸于天空。從地球上看去,月球表面的月海、環形山等地貌明暗間,“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即來自于古人對這些地貌形態的想象。在之后的一個月中,盡管“月有陰晴圓缺”,但月球卻始終將自己的同一面朝向地球,似乎沒有旋轉。但實際上,月球在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而我們之所以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是因為它的公轉周期和自轉周期相同,均為27.3天(月相變化的周期為29.5天,多出的2.2天來自于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這樣,當月球向一個方向自傳一定角度后,地球相對于月球的位置會向相同方向移動相同的角度,月球朝向地球的就總會是同一面了。

這種現象的形成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來自于地球對月球的潮汐鎖定。月球在公轉過程中,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并不均勻。靠近地球的一側,萬有引力大于公轉的離心力,處于這側的巖石被拉伸,向靠近地球的方向隆起。在遠離地球的一側,受力情況相反,巖石向遠離地球的方向隆起。當月球的公轉速度和自傳速度不同時,由潮汐力引起的隆起位置會不斷改改變,但隆起位置的改變始終跟不上地球與月球中心連線方向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潮汐力將改變月球的自轉速度,最終使得月球的自傳和公轉周期相同,潮汐力引起的隆起始終處于地月中心的連線上。


在潮汐鎖定的作用下,人們難以在地球上一睹月球背面的神秘面容,“月之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成為月球背面的別名。有人甚至想象過,月之暗面上存在著外星人的秘密基地或是敵對國家的核武器庫。但事實上,月之暗面并不是一個特別準確的稱呼。除了滿月的那天,月之暗面和月球的其他部分一樣,也能被太陽照射到。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探測器第一次拍攝了月球背面的圖像。隨后,蘇聯、美國發射多艘飛船對月球進行全球探測,阿波羅8號和之后登月的宇航員們更用肉眼看到了月之暗面的獨特景象:這里一片荒涼,沒有秘密基地。這里見不到月球正面廣泛存在的平坦的月海,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撞擊坑。(下圖中,左圖為月球正面,右圖為月球背面)

替補隊員的新使命
當我們的家用電器出現故障時,可以從容的請維修人員解決。但航天器一旦發射到太空中后,很難在其出現故障時派航天員修理。一艘航天器一般耗資巨大,凝結著許多科技人員數年的心血。因此,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是航天工程實施的重中之重。提高可靠性的一個方式是冗余備份。衛星上搭載的關鍵器件,可能要同時安裝好幾個。這樣,如果一個器件出現故障,另一個器件可以立即替換上去,保證系統連續、穩定工作。而即將成為嫦娥四號的那顆衛星,本來是嫦娥三號先導星的冗余備份。它是和先導星一模一樣的“替補隊員”,一旦先導星在發射前的測試中出現故障,它將接替先導星來完成計劃中的工作。
在嫦娥三號取得工程意義上的成功后,科學家們為這位替補隊員安排了新的任務:在月球背面著陸。
人類對月球背面的認識遠不如月球正面全面。雖然人類對月球背面已經有過許多次探測,但那些探測都是由環繞月球飛行的飛船完成的,還從來沒有哪艘探測器真正在月球背面著陸過。隨阿波羅17號完成人類最后一次登月的宇航員兼地質學家哈里森·施密特曾經向NASA提議,發射一艘新飛船,載宇航員到月球背面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撞擊坑著陸,在那里展開探測。遺憾的是,實現施密特的建議不但需要登月飛船,還需要一顆月球中繼通信衛星。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樣的計劃風險高、耗資大,因此被NASA拒絕。如果嫦娥四號成功著陸,美國科學家的愿望將由中國的探測器實現,人類在太空探索中的疆域也將由我們的探測器向前拓展。
著陸月球背面:挑戰與機遇
在月球背面飛行的飛船,由于月球的遮擋,不能和地球直接進行無線電通信,地面控制系統的測控信號不能直接傳輸的飛船上。如果是一艘環繞月球飛行但不著陸的飛船,在測控信號中斷的過程中,可以保持原來的狀態繼續飛行。然而對于一艘要在月球背面著陸的飛船,通信卻是不能中斷的:地面的控制系統要不斷的監測飛船的狀態、發送控制命令,以使飛船穩穩當當的在計劃好的區域著陸。通信問題是嫦娥四號任務最大的挑戰。按照國外深空探測任務的經驗看,一般會預先發射一顆通信中繼衛星,由它在合適的位置轉發信號,覆蓋地球直接發射的無線電所不能到達的區域。在“神舟”飛船執行載人航天任務時,我國的“天鏈”系列中繼衛星曾經大展身手,在飛船飛過地面測控信號的盲區時,為飛船提供通信保障。航天員王亞平在神舟十號上進行太空授課的過程中,一部分視頻信號就是靠天鏈衛星傳遞的。這表明我國已經成熟掌握了衛星中繼通信技術,極有希望應用于探月工程中。

氦-3是氦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它可以和氫的同位素氘發生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是一種高效的核反應原料。據估計,如果核反應釋放的能量完全轉化為電能,那么所有美國家庭在2001年所使用電能只需消耗16.7噸氦-3來產生。地球上氦3的儲量比較小,而月球背面的氦3儲量則比較豐富。這是因為太陽風在吹拂月球背面時不會被地球遮擋,太陽風中的氦3可以充分的沉積在月球背面的月壤中。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登陸后,將有機會詳細的探測月球背面月壤的性質,為今后月球資源的開發打下基礎。
欣賞古典音樂時,需要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使樂曲的細節不被噪音湮沒。天文學家們利用射電望遠觀測天體,鏡聆聽宇宙天體用電磁波構成的“交響樂”時,也希望能夠處在寧靜的電磁環境中,避開其他電磁波信號的干擾。在月球背面,月球像一面隔音墻,擋住了地球的各種干擾信號,從而可以獲得在地面和近地軌道上所不能獲得的觀測質量,幫助科學家了解宇宙、恒星起源和黑洞演化的規律。嫦娥四號計劃在月球背面架設射電望遠鏡和射電頻譜儀,來實現月球背面的射電天文觀測。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科學家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克羅拉多大學領導的LUNAR計劃已經開始為月球的射電觀測做準備。嫦娥四號能否爭得先機,還需拭目以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