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廣義相對論是怎么被證明的?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來的一個精確描述牛頓萬有引力的理論。這個理論比牛頓萬有引力更加優美,也更加精確。

    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愛因斯坦在德國提出了這個理論。

    因為這個理論可以解釋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所以大家對這個理論還是有點相信的,但物理學家需要找到更多的證據來判斷此理論是否正確。(進動,一個自轉的物體受外力作用,導致其自轉軸繞某一中心旋轉,也叫做旋進。)

    星光偏析實驗

    于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馬上有幾個英國物理學家投入到了檢驗廣義相對論理論的實驗之中,這個實驗就是星光偏折實驗。

    星星,在夜空中眨著眼睛。其實,這些我們人類肉眼能看到的星星,至少離我們地球有幾光年甚至更遠。

    那么遠的距離,對地球人來說,星星發過來的光就是一束平行光線。但是,因為地球是在太陽的引力場中運動的,所以我們可以使用廣義相對論的語言:這束平行光線也是一根“類光測地線”。因為廣義相對論使用的數學工具是微分幾何學,所以測地線的方程很容易用微分幾何的語言寫出,因此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描述星光在引力場中的運動軌跡。

    那么,星光偏折又是怎么回事情呢?

    原來,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場的存在被等價為時空的彎曲,所以,光線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走出來的這條“類光測地線”在空間上看起來就是彎曲的——這非常像一根筷子插在有水的杯子里,在水面附近筷子好像折斷了,這是光的折射現象。星光偏折也類似一種光的折射現象。


    那么,如果物理學家能測量出星光被太陽的引力場偏折了多少,就可以來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到底正確不正確了。

    在日全食下觀測星光偏折

    當時相信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物理學家鳳毛麟角,很多人不懂他的理論,因為這個理論對數學要求太高,而且在物理上很反傳統。所以,1919年,這個實驗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外行物理學家對實驗能結果的看法可謂莫衷一是。

    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做呢?

    我們可以把地球繞太陽的運動看成一個橢圓,那么,某顆恒星與地球的連線交這個橢圓于兩個點,我們可以在這兩個點上拍攝星星的照片,然后把這兩張照片進行對比。(這兩點,一個點是地球在太陽與恒星之間,另外一個點是太陽在地球與恒星之間,位置關系是不同的。)

    當太陽在地球與恒星之間的時候,太陽光線太亮,恒星發的光會被太陽光淹沒,根本就測不出來。所以,需要找到日全食的時候,這個時候太陽光不見了,恒星發的光可以在地球上拍照拍出來。

    為了進行1919年的日全食觀測,英國的物理學家們共準備了三架望遠鏡,包括兩架10英寸口徑的,一架4英寸口徑的備用望遠鏡。

    愛丁頓帶領的劍橋大學小組在非洲西岸的普林西比島(Principe)使用一架10英寸的,克羅姆林帶領的格林威治天文臺小組在巴西的索布拉爾(Sobral)使用另兩架。

    由于云彩的影響,愛丁頓小組獲得的數據不多,只有兩張可用的底片。而且,因為當地輪船公司即將罷工,他們只好提前離去,所以他們缺乏在當地拍攝的同一高度同一天區的對照底片。最后愛丁頓拍了一張另一天區的照片,然后在英國拍攝對照底片。

    克羅姆林小組的10英寸望遠鏡是在夜間對好焦距的。當早晨發生日食時,由于溫度已經升高,熱脹冷縮導致望遠鏡對焦不準,因此星象大多不清晰。

    4英寸望遠鏡得到的底片效果則比較好。4英寸望遠鏡底片上共有7顆可用恒星,得到的偏折角是1.98 角秒;愛丁頓小組10英寸望遠鏡上有5顆可用星,得到的結果是1.61 角秒。這兩組數據是當時愛丁頓等人公布的數據,具體數據到底有沒有被動手腳,科學史上存在一定的爭議。

    根據廣義相對論,遠處恒星發出的光線經過大質量的天體如太陽時,由于引力的作用將發生偏折;日全食期間,太陽被遮蔽,這時拍攝的恒星,與平時在夜間拍攝的同一天區的恒星進行比對,會發現星體的位置發生變化。

    實際測量的時候,不同的恒星偏折角不同。通過數據擬合,給出在太陽邊緣處的偏折角。在建立完整的廣義相對論后,愛因斯坦計算發現在太陽邊緣處星光的偏折角是1.74角秒。

    所以,愛丁頓等人公布的數據與愛因斯坦計算出來的數據是接近的。這意味這什么?

    這意味這愛丁頓等人的實驗是支持廣義相對論的。

    這對愛因斯坦后來在全世界聲名鵲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來有人還把這個事情拍攝成一部電影,叫做《愛因斯坦與愛丁頓》。


    (出品:科普中國;制作:北京納亞時代廣告有限公司;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轉載請注明“來源:科普中國”。)


    有知識,你就來!百度知道日報開放入駐,還猶豫什么,快來報名!

    • 發表于 2015-09-28 00:00
    • 閱讀 ( 75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