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迷你動物,可以無限縮小嗎?

    當巴布亞新幾內亞夜幕降臨,你會聽到從森林覆被里傳出的高亢的、類似昆蟲的叫聲。然而,它們并非昆蟲,而是完全成型的青蛙。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發出聲響的動物只有7.7毫米大。

    這種迷你的兩棲動物發現于2009年,它比先前的記錄保持者——2006年在蘇門答臘發現的淡水小鯉魚還要小許多。小青蛙的發現引發了一場尋找世界最小生物的競賽。

    神秘的“迷你世界”

    科學家一般以為,經過幾百年的努力,如今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動物都已被人類認識。但其實,即使很多體型正常的物種,從猴子到鹿,直到現在我們還會不時發現新的亞種,因此,那些微小的迷你動物就更難發現了,還有很多沒被發現也不奇怪。而最近發現的迷你動物越來越多,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人們日益意識到了它們的存在,也有可能與新工具有關。以前我們錯過了更小的魚,是因為漁網有點大了,所以讓它們從中溜走了。而當魚類學家編織了更小、更精密的網后,他們才發現它們的存在。而其他對此感興趣的人紛紛效仿。

    總之,在最近幾年里,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迷你動物。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迷你世界”,它一直存在于地球之上,長期以來我們卻忽略了它的存在。而事實上,實驗室DNA分析數據還提醒我們,那些迷你動物表面上看起來與體型正常的物種很相似,其實它們是各自獨立的物種,也就是說迷你青蛙與我們所知道的青蛙是不同的,屬于獨特的物種。

    那么,是什么讓這些的動物長得如此之小呢?這是不同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例如,許多微小的魚都生活在沼澤里,因為水量很少的的沼澤里,長得小有利于它們的生存,在遇到干旱的時候,具有迷你體型的個體能更好地在小水洼中生活。此外,在正常體型動物不注意的小生態環境中,有著更微小的豐富食物,迷你動物獨占了這些食物資源,生活得有滋有味。

    這些迷你動物大多生長在小型島嶼上,而不是大陸上。顯然島嶼的生態環境更有利于小動物的生長,而不利于大體型動物的生長。


    迷你動物是如何發育的?

    迷你動物是怎樣使自己變得這么小的?變小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早早地停止生長。這些迷你動物更進了一步:它們往往在發育早期就停止生長了,這意味著正常動物的一些成體特征它們從未有過。例如,迷你蛙的骨架就是“簡化版”,它比體型正常青蛙的骨架要簡單一些,這極可能是身體發育不完善的緣故。同時,它們的足趾數量也更少。

    許多迷你蛙還會越過一個或多個發育過程,有些甚至是直接成熟——它們會跳過整個蝌蚪期,直接變為成體。而這可能是受到了生活環境的限制,或許它們的生存環境里積水不多,這樣,與其戰戰兢兢地在水中度過,還不如直接越過這一時期來得痛快。

    2006年,科學家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發現的迷你鯉魚,其演化歷程與迷你蛙很相似。盡管它們看起來像幼體,但其所具備的特征,比如說雌性有卵,表明它們確實是完全成熟的個體。同它們的“近親魚種”——鯉魚相比,迷你鯉魚根本沒有經歷過幼魚的發育成長期,而是直接進入了成熟期。

    然而,迷你魚并不只是直接跳過了發育期的幼魚,它們還演化出了獨特的功能,比如雄性小鯉魚長有奇怪的、經改造的腹鰭——兩個鼓槌似的東西,上邊有小鉤子和突出的邊。當看到它們的腹鰭時,魚類學家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們和其他3000多種鯉魚家族的成員一點兒也不一樣。

    科學家認為,跳過發育期的方法為它們開辟了新進化的可能性。體型變小使它們創新了更多的發育方式,使它們能做到其他生物不能完成的事情。這就像蓋房子,在部件不變的情況下,面積越大,能放在每塊面積上的東西就越少;但如果面積很小,每塊面積上必須要放進很多部件,這就要考驗蓋房者的智慧了,為了安放這些部件,蓋房者需要創新出更多的方式來。

    多小才是最小

    不過,身體并非可以無限縮小,它是有限制的。許多約束都源于這樣一個事實:當生物體形態固定,表面積和體積之比會隨著體型縮小而增加。這對溫血動物和哺乳動物是個大問題:在這樣的定律下,它們長得越小,熱量散失的速度將越快,這樣它們必須提高能量生產速度,以更快地補充能量。體態“迷你”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將它們的代謝速度推到了極限。比如,體型最小的、身長只有40毫米的哺乳動物鼩鼱,它們必須要不停地吃東西以補充皮膚散失的熱量。

    因此,再小的溫血動物也要比冷血動物的體型要大,例如,目前人類所知的最小的鳥是古巴蜂鳥,它有30毫米長,最小的哺乳動物鼩鼱身長40毫米,都要比最小的爬行動物——14毫米的加勒比侏儒壁虎大很多。

    那冷血動物可以無限小嗎?也不能。雖然對冷血動物來說,熱量損失不是問題,但水分損失對它們來說卻是個嚴重的問題。如果把一只迷你蛙暴露在干燥的空氣中,恐怕幾分鐘之內它就干透了。因此,科學家測試迷你青蛙的跳躍能力時,都要非常小心地不要讓它離開水過久,就怕發生不測。

    這些動物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多孔皮,表面積和體積比又超大,所以體內水分很容易快速流失,或許,這也是為什么迷你蛙會選擇居住在潮濕的枯枝落葉中的原因吧。

    對魚類,這個問題也許更好解決。作為生活在水中的冷血動物,魚類的熱量損失和干燥都不是問題。遺憾的是,還有其他因素在限制它們的大小。

    與同類正常體型的魚相比,迷你魚的骨架不僅大大壓縮,而且大大簡化了,骨刺變少。但和正常的魚一樣,迷你魚也要看、要聽、要運動啊,該有的活一樣都不能少,迷你魚那簡化骨架恐怕時刻都不能“閑”了。因此迷你魚即使能再小下去,骨架也沒辦法再簡化了。

    而且,器官按比例縮減也有基本的底限,例如,器官由細胞組成,而組成腦和眼睛之類的復雜器官,細胞必須滿足一定的數量。實際上,微型動物的器官與身體的比例要比正常動物大。隨著脊椎動物變得越來越小,滿足身體各器官的要求將是越來越棘手的問題,而最棘手的莫過于需要在身體里放置幼體,因為你不可能造出只有一半器官的幼體。唯一的方法是后代長得更小,但更小的后代必定會為了生存而拼命掙扎,結果是數目越來越少,以至于消失。

    2008年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蛇——位于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熱帶島嶼上100毫米長的盲蛇(或者叫做蚯蚓蛇)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種迷你雌性盲蛇一次只產一個卵,它的體腔大部分空間都被用來放卵了,如果它再小下去,卵只能要更小,這樣的動物還能生存嗎?

    所有這些因素表明,比迷你更小的生物恐怕很難存在了。

    • 發表于 2015-09-07 00:00
    • 閱讀 ( 73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