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黑衣人》系列科幻電影已經拍攝了4部。不過,黑衣人(Men in Black,縮寫為MIB)這一形象并非電影的原創,而是來自于一個歷史并不悠久的現代都市傳說。
“不明飛行物”的熱潮
1947年6月24日,美國商人肯尼思·阿諾德目擊到9個不明飛行物體像“飛舞的碟子”一樣從他所駕駛的飛機左前方快速飛過并消失。從此以后,飛碟(Flying Saucers)一詞進入人們的視野。
同年7月8日,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斯韋爾的《每日新聞報》登出一條消息:7月4日“空軍在羅斯韋爾發現墜落的飛碟”。這條新聞馬上被《紐約時報》等報刊轉載,進而通過無線電波傳遍世界。但軍方很快出來辟謠,說:根本沒有什么飛碟,墜毀的是氣象氣球。這便是鼎鼎大名的“羅斯韋爾事件”。
半個月內連續發生的兩件事情,以及后續鋪天蓋地的目擊報告,直接引發了全美上下持續20年并蔓延至今的飛碟熱。
據飛碟愛好者考證,從1947年12月開始,美國政府先后執行了“信號計劃”和“怨恨計劃”,專門搜集飛碟與外星人的相關情報,并且評估外星人是否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規模最大也最為公眾所熟知的是美國空軍于1952年實施的“藍皮書計劃”(Blue Book Project)。這項計劃一直進行到1969年12月,共搜集并研究了12618件UFO(Unidentified FlyingObject,不明飛行物)報告。
UFO的說法以及與之接觸的幾類方式就出自該計劃。藍皮書計劃最后總結說:大部分UFO報告都只是誤認了自然現象(云、星星等)或是普通飛行物;少數幾件是謊報;只有701件(約6%)被歸類為原因不明。

官方的結論不能使飛碟迷們信服。既然官方是不可信任的,那么,飛碟迷們就只好自己動手。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成立了數以百計的民間飛碟愛好者組織,而國際飛碟社(International Flying Saucer Bureau,IFSB)是其中較為有名氣的一個。
多人稱自己遭遇黑衣人
艾伯特·K·班德(Alfred·K·Bender)是國際飛碟社的創始人,他生于1921年,從小就對“神秘學”感興趣,同時他還是一個恐怖和科幻小說迷。
1952年,國際飛碟社成立之后,班德和朋友們一起用專業設備進行攝影和航空分析,調查和報告UFO的相關事件,還出版《航天雜志》宣傳自己的結論和主張,在飛碟迷中頗有影響。但次年的10月,國際飛碟社發出了兩份奇怪的聲明,表示飛碟的真相已經大白,但是公開的時機還未到,接著就莫名其妙地宣布解散了。
很久以后,班德才在接受訪談的時候表示:(可能是在1953年9月)有3個黑衣人來找他,叫他閉嘴。這是有案可查的史上第一例黑衣人事件。
班德受到驚嚇,從此放棄了自己的全部飛碟探索活動,并對與黑衣人的談話諱莫如深。1956年,班德的朋友以此為由寫了一本書,1962年班德自己也出版了一本名叫《飛碟和三個黑衣人》的書。
在書中,班德進一步擴展了他的故事。他說,黑衣人交給他一個小金屬碟,告訴他:只要在啟動的收音機旁,將碟子緊握在手,說“Kazik”,就能聯絡外星人。班德由此知道了外星人的許多秘密。
黑衣人的故事不脛而走,從此以后,目睹黑衣人的報告也從無到有,越來越多。很多自稱遭遇飛碟的人,都聲稱后來遇到了神秘的黑衣特工,警告他們不要亂講飛碟的事情,并告訴他們發生的一切都是幻覺。
他們所獲得的關于飛碟的物證和資料也莫名其妙地丟失。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英國《飛碟雜志》的創辦者瓦維尼·格范因病于1964年10月去世后,其家中所有關于飛碟的材料都無端地消失了。
在這些匪夷所思的報告中,黑衣人的面目逐漸清晰起來。他們總是身著黑衣、黑褲、黑領帶,似乎對UFO遭遇者的身世背景了如指掌。他們有時操非常正式而古板的英語,有時操美國電影中黑幫角色的那種俚俗粗鄙的英語。他們的膚色要么是怪怪的黝黑,要么是怪怪的蒼白。他們有一張東方人的娃娃臉,眼睛對光線敏感,瞳孔像貓一樣呈垂直狀。他們頭發整齊、一絲不茍,動作僵硬,表情木訥,就像假人或機器人。
外出行動的時候,他們戴著太陽眼鏡,駕著黑色嶄新的舊式名車,通常是凱迪拉克,從不開前燈,但是有綠或紫光照亮車內。一般是3人一組,有時是1人。還有報道說,他們有像是奇怪的電燈泡似的眼睛,具有心靈感應能力,用眼睛瞪著人就能造成被視者劇烈頭痛。
對于黑衣人,飛碟迷們有著種種猜測。一種說法是,黑衣人就是飛碟的主人,或者受飛碟主人的指派,保守飛碟的秘密。另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黑衣人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探員,他們用這種古怪的方式,搜集飛碟的相關資料,并掩蓋飛碟事件的真相。
隨著飛碟目擊事件增多,越來越多的飛碟迷開始聲稱受到黑衣人騷擾。這其中不乏名人。美國政府受到壓力,不得不出面予以澄清。
1967年2月,美國空軍藍皮書計劃發言人喬治·弗里曼上校在記者招待會上針對黑衣人說了這樣一番話:
有一些神秘人士,穿著美國空軍的制服或擁有其他讓人印象深刻的政府干員特征,叫UFO目擊者閉嘴。這些神秘人士與空軍無關。空軍查過一些個案,但仍沒有查出什么。這些人冒充空軍軍官與政府干員,已經違反了聯邦法律。空軍很想抓一個來,不幸的是空軍總是等到失去時機時才得到消息,但空軍仍在努力。
有人就此認為,弗里曼上校的這段話,雖然否認了黑衣人與美國空軍的關系,卻正式承認了黑衣人的存在。因此這段話經常被后來的飛碟學者引用,作為黑衣人存在的證據。
黑衣人越來越玄乎
1953年,CIA基于國家安全成立了羅伯森調查小組來調查UFO現象。
該小組提交的羅伯森報告(RobertsonReport)指出:沒有發現足以證明UFO會威脅國家安全或者是來自地球以外的證據,然而對于UFO報告的持續關注,卻有可能造成通訊管道阻礙以及大眾的非理性行為,進而妨礙政府運作。
小組也擔心美國的潛在敵人會利用UFO現象來對付美國。因此,小組建議:國家要遏止UFO熱潮,要監視民間飛碟愛好者組織,防范其進行顛覆美國的活動。
羅伯森報告本身屬于絕密,被有關人士泄露后引起了軒然大波,最后一條尤為刺眼。
中央情報局是否真的監視過班德,班德是否真的遇到過黑衣人的威脅,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經由班德之口,經由眾多目擊者的口耳相傳,黑衣人已經成了現代都市傳說的一部分。
事實上,早有學者指出,國際飛碟社解散的真正原因是經費不足。
班德既是國際飛碟社的主任,又是組織刊物《航天雜志》的經理,自然需要為國際飛碟社的解散提供一個合理的借口。像經費不足這樣的理由雖然真實,卻不夠引人眼球,而班德這樣狂熱的飛碟迷并非受過嚴謹教育的科學家,嘩眾取寵是其本性,于是班德用一個“莫須有”的黑衣人來解釋,結果給自己帶來了一輩子的名氣。
就像在故事里,黑衣人是飛碟的影子一樣,但凡出現飛碟的地方就會出現黑衣人,班德也成了黑衣人的影子,但凡提到黑衣人的地方就必然提到班德的大名。
就這樣,黑衣人誕生了。有人原創,就有人跟風仿冒,黑衣人的故事就如滾雪球一般,越編越多,也越編越離奇了。
(作者:蕭星寒)
有知識,你就來!百度知道日報開放入駐,還猶豫什么,快來報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