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讀物和科幻電影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奇幻的場景:導彈、火炮在電閃雷鳴之中瞬間化為灰燼;龐大的艦隊在狂風巨浪、天崩地裂之下葬身大海……也許我們會感覺自己離這些“神器”很遙遠,可實際上,它們早就已經被應用了。
地震也能當武器
在我國古代,諸葛亮巧借東風燒敵船、關云長決堤放水淹曹軍等都是利用自然能量大敗敵軍的光輝范例,只不過他們所利用的氣候地理條件是自然形成的。
而現代以來的利用則是人為制造的,這就是地球物理武器,具體是指借助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人為地制造或誘發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海嘯、洪水、雪崩、火山爆發等,從而創造有利于己方的作戰條件,以便摧毀敵國軍隊、破壞敵方政治經濟體系或遏制敵方軍事行動的戰爭手段。
以地震為例,實驗證明10萬噸TNT當量的核爆就可引發里氏6.1級地震。1988年,原蘇聯在哈薩克斯坦進行地下核試驗,2天后遠在千里之外的亞美尼亞地區就發生了大地震,導致4.5萬人喪生;1992年,美國在內華達州沙漠中進行核試驗,10天后洛杉磯地區就發生了強烈地震;2002年阿富汗反恐戰爭期間,美軍在某山區大量使用高當量的鉆地炸彈,導致該山區發生局部7.2級地震。
雖然目前要想隨心所欲地制造地震還面臨著不少問題,但隨著相關技術的突破,這一“殺人不見血”的超常規兵器終將問世。2003年,伊朗東南部發生6.7級地震,導致3萬多人喪生,就有人懷疑是某國人為制造的災難,意在懲罰伊朗的恐怖分子;而2004年發生在東南亞的地震和隨后的印度洋大海嘯,也有一些機構認為是某國制造人工地震時失控使然。

防不勝防的氣象武器
干旱、洪水、高溫高寒、臺風、雷電、云霧也是非常有效的戰術武器。
例如干旱武器系統,它通過向近地大氣發射極低頻電磁波或向云中撒播化學制劑,控制敵戰區“上游”的天氣,造成局部地區長時間的連續干旱,導致河流干涸、飲水奇缺、農作物絕收,從而造成部隊給養困難以及社會動亂。1970年,美國曾對古巴實施代號“藍色尼羅河”的干旱氣象試驗,在古巴的上游云層中大量布撒碘化銀使之提前降雨,結果導致古巴大面積反常干旱,長期無雨,農作物大量減產,全國出現糧食危機。
再例如臺風武器系統,它主要是以核爆或強電磁波引發臺風,并通過投放化學催化劑改變臺風速度和方向的方式,將臺風引向敵方,以摧毀其軍事目標或致癱其局部工業經濟體系。
1974年,美國用人工控制臺風的技術,將一場即將在美國海岸登陸的強臺風引向了中南美的洪都拉斯和委內瑞拉等國,造成這些小國經濟損失數千萬美元,人員傷亡逾萬人;1977年,美國實施的低頻發射試驗在北威斯康星州引發強風,30余萬畝森林被毀于一旦;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登陸,幾乎摧毀了整個新奧爾良市。事后,美國氣象學家發現,從“卡特里娜”運動的軌跡看,自然形成的幾率為零,因此它很可能不是天災,而是人為制造的災難。事實上,早在多年前,美國“麥金萊氣候實驗室”就己能夠在3分鐘內制造出11級暴風,因此制造出類似于“卡特里娜”颶風的災害并非難事。
此外,雷電、暴雨和云霧武器系統也都達到了應用水平。“麥金萊氣候實驗室”的“天火”計劃己能在轉眼之間制造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的自然條件,并將其引向敵方戰區;其人工降雨技術已可達每小時降雨數百毫米的水平,密度較大的毛毛細雨可以給敵方雷達搜捕目標造成很大困難;其云霧武器系統既能制造濃云重霧保護己方目標和作戰行動,又能在需要時消除濃霧,確保己方的正常作戰行動。例如科索沃戰爭期間,南聯盟地區就一改常年5~6月份的多云霧天氣,保持了一個多月的風和日麗,使美軍的空中轟炸得以順利進行,當時俄羅斯軍事專家就推斷是美軍的消霧手段使然。
危害巨大的生態武器
生態武器是指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人為地使人類生存環境發生局部惡變,間接地達成己方戰爭目的一種地球物理武器。
例如吸氧武器,其原理是讓裝有大量吸氧物質的炮彈在敵方陣地上空爆炸,使炸點周圍的氧氣瞬間消耗殆盡,導致敵方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上世紀70年代,美軍曾在越南春祿地區使用了吸氧炸彈,導致大片熱帶叢林枯萎,迫使隱蔽其中的北越游擊隊員出逃;1985年,蘇聯在入侵阿富汗時也使用了吸氧炸彈,曾使半徑400米范圍內的生物全部死于非命。
又比如臭氧武器,它可以將吸收臭氧的化學制劑發送到敵目標上空的臭氧層中,制造局部臭氧層“空洞”,使超強度的太陽紫外線直接殺傷敵方區域的人員;也可以讓臭氧劑炮彈在敵方上空爆炸,增大局部空氣中的臭氧濃度,從而使敵方人員在毫無查覺的情況下遭到生理殺傷(臭氧含量達1%的空氣即可使人感到強烈不適),喪失戰斗力。美國、俄羅斯都曾致力于研究制造臭氧武器的方法,目前都具有實戰應用的能力。
化學雨武器的戰術效果視摻入的不同制劑可有許多種:有的可在短時間內使敵武器裝備銹變、腐蝕,以致無法修復和使用;有的可在一定時間內使人體器官遭受不可逆的傷害,最終失去作戰能力甚至死亡;也有的可使局部環境中的動植物不能生長乃至死亡,從而消除敵人的隱蔽場所。有資料稱,當年美軍在越南戰場上就用飛機撒布過植物殺除劑,導致受害地區的農作物大面積死亡,植被在數年內難于恢復,也使當地新生兒畸形的幾率大大增加,危害至今。
比核彈還好用的武器
地球物理武器的威力極其巨大,動輒便是山崩地裂、狂風巨浪,其撼天動地的破壞力和令人聞之色變的震懾作用,足以在極短時間內吞噬一支龐大的軍隊,掀翻一支龐大的艦隊,將無數城市和村鎮,甚至是一個小國夷為平地。其戰場消耗之少遠勝過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作戰效果卻遠高于后者,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高效作戰武器。
地球物理武器的隱蔽性也非常好,不用像戰略核武器那樣需要躲躲藏藏,卻能讓對手防不勝防,甚至被攻擊后都不知道該向誰宣戰。因為地球物理武器往往是在距攻擊點之外很遠的地方施放的,例如引發地震或海嘯的核爆炸,一般在距攻擊點數十至數百千米之外的地方便可投放,而且誘發的自然災害大多要滯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產生的后果又與自然環境的突變渾然一體,所以受攻擊的一方往往渾然不覺,往往只能歸咎于“天災”,而發起攻擊的一方則可輕易逃脫“人禍”的責任,不像使用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樣,會遭到國際社會的指責。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