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最近上映的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上演了一出時空穿越的大戲,年近三十還一無所成的夏洛,參加高中時曾經女神的婚禮時徹底崩潰了,就在人生的低谷中,他穿越到過去,展開了不一樣的人生。
時空穿越到底是什么?電影《夏洛特煩惱》的時空穿越觀有沒有不合理之處?又如何科學穿越?且聽細細道來。
時空穿越的發軔
最初在牛頓時代,人們對于“時間”的定義,還是絕對的、一致的。但到了“對于任何一個觀察者光速總是一樣的”的相對論時代,人們拋棄了絕對時間的觀念,每個觀察者都有“屬于自己的鐘”,這就意味著時間成為了一個更為主觀的概念,這也使時空穿越在概念上成為了可能。
在一個經典的科學幻想體系里,黑洞、或曰蟲洞,在穿越的過程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所謂黑洞,即根據廣義相對論所預言,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和星體(非一個“洞”),它的質量如此之大,引力場如此之強,以至于任何輻射與物體都無法逃脫,類似于物理學上的假設“黑體”,它因此而得名,而這種無法逃脫的邊界,就被稱為“事件視界”。
黑洞的理論太過迷人和神秘,故而成為很多科學幻想的素材。一般來說,影視作品里的時空穿越,比如《星際穿越》,就是通過黑洞進行的。而蟲洞,也與黑洞息息相關,至少在理論上講,二者緊密相連而不可分割。
蟲洞也叫做愛因斯坦-羅森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愛因斯坦和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做出一個假設,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間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無根無據的數學伎倆,但是到了六十年代,羅伊·克爾對于動態黑洞的發現,使得蟲洞的可信程度大增——原本的史瓦西靜態黑洞并非是最佳的物理解法,動態黑洞理論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如果一個物體或者宇宙飛船,沿著旋轉黑洞的旋轉軸心發射進入,理論上可以經受住重力場的撕扯,進入另一個時空,而連接兩個時空之間的通道,就是愛因斯坦-羅森橋。

夏洛能不能追到秋雅?
影片中夏洛回到了高中時代,向著后來錯過的女神秋雅發起了攻勢,并終于抱得美人歸,看起來固然很有意淫的快感,但我要暫且行一行煞風景之事,咱們不妨來探討一下?如果嚴格按照科學理論進行推測,夏洛真的有機會追到秋雅嗎?

第一種常見的理論——觀察者理論。此種理論認為,在時空旅行的過程中,你只能是一個觀察者,就像電視機前的觀眾無法和電視機中的演員和場景互動一樣,對于過去的人來說,你不存在,你雖然看的到他們,他們卻看不到你,而你也無法干涉他們。如果按照此種理論——夏洛大概只能像一陣風一樣,無助的在教室上空盤旋,眼睜睜的盯著袁華泡上夏洛,再甩了她,無能為力,實在是憋屈——完全感受不到一點喜劇感和快感,《夏洛特煩惱》活生生變成了一部悲劇片。
第二種常見的理論——平行世界理論。此種理論認為,改變時空會導致時空分裂,出現另外一個平行世界。你所做的改變都是在平行世界里發生的,并不能改變原來世界里的人和事。如果照這種理論,夏洛在平行世界里追到女神秋雅,當上了歌壇的“大哥大”功成名就,最后悲慘的因為艾滋病死去。雖然他那時已經醒悟,馬冬梅才是過一輩子的人,也為時晚矣——他不可能再穿越回原來的世界,和馬冬梅好好的過日子了,畢竟是在平行世界。這聽起來也不算太好,影片的結局部分相當于被生生閹割了呀!
第三種常見的理論——宿命論。此種理論認為,你之所以會穿越,是因為這是注定要發生的事情,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穿越后的世界,你的改動都是真實的。這很容易產生一種悖論——相當于結果是發生在原因之前的,我們也可以看到從未來來到現在的人。可基于這種模型,霍金說,我們必須假設現有宇宙是在減速膨脹,并且到一定程度后變為加速收縮,為了解決熵的問題,他提出處于收縮態的宇宙具有因果倒置特性。但2011年諾貝爾獎得者已經證明我們所處的宇宙是加速膨脹的了,所以因果倒置是不存在的。假如這種理論是正確的,過去時代的夏洛的同學們,就看不見穿越回過去的夏洛了。
不過說了這么多,藝術的歸藝術,科學的歸科學,二者并沒有沖突,筆者也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
(出品:科普中國;制作:北京燕清聯合文化產業發展中心;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轉載請注明“來源:科普中國”。)

日報看多了,你也想分享?機會來了!知道日報招募作者啦!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