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天然食品會使兒童性早熟的話題在持續刷屏,豆漿、蜂王漿、牛初乳等成為主要攻擊對象。不僅如此,反季節蔬菜、水果和動物性食品等甚至也被列入打擊名單中。這些說法到底是對研究成果的總結,抑或只是朋友圈謠言?
蜂王漿:√
確有微量激素,發育遲緩才可少吃

蜂王漿中除了有豐富的蛋白質外,還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如多肽類物質、多種酶和激素,而激素中又以保幼激素和蛻皮激素最為豐富,性激素含量僅為微量。盡管如此,嬰幼兒身體的內分泌環境非常微妙,攝入含激素的食物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若是長期食用蜂王漿,有可能出現性早熟的情況。
家長們經常會聽說哪些食物里面“有激素”,就開始擔心孩子吃了引起性早熟。不過首先要知道,激素對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性激素,兒童就無法進入成年,人類更無法繁衍后代。
但凡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不推薦服用蜂王漿。對于那些體弱多病、發育遲緩的兒童可適量服用,有利于增強其身體抵抗力。切不可不管兒童發育狀況,肓目地給兒童服用蜂王漿。
牛初乳:√
含有少量激素,已被禁止
牛初乳是指從正常飼養的、無傳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分娩后72小時內所擠出的乳汁,含有較多的免疫因子、生長因子等活性成分。

然而牛初乳的營養比例并不如商家宣傳的那么理想,實際上它的脂肪含量偏低,不能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需求。而且牛初乳中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質,對提高寶寶抵抗力來說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并不是絕對的。
家長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牛初乳中含有少量激素,如果寶寶長期過量服用,攝入的激素在身體中不能自然代謝掉,就會留在身體里促進性腺發育,所以不建議長期食用。
自2012年9月1日起,嬰幼兒配方食品中將不得再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制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目前沒有牛初乳的相關國家標準,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選購和食用要格外謹慎。
來歷不明的家禽魚蝦:√
催大的肉類,常吃可能會致性早熟
說到動物性食品,目前飼料生產企業良莠不齊,市場上有些家禽魚蝦是被“促長劑”和“催肥劑”催大的,更有甚者直接給動物注射激素類藥物,促進動物猛長。
如果喂食了這樣的飼料,其中的激素在促進雞鴨魚蝦生長的同時,也在其體內有所殘留。孩子們每天吃這樣的食物,最終會造成性早熟的情況發生。臨床資料顯示,出現性早熟的兒童基本都是愛吃肉的孩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孩子吃肉的量也要做些控制。
豆類及豆制品:不確定
因異黃酮中槍,少吃并無影響

由于大豆(黃豆)及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很多人擔心孩子吃了豆制品會引起性早熟。這種植物雌激素雖然對成年人不構成威脅,但各方針對兒童的研究結果則說法各異。
有研究顯示,嬰兒食用黃豆奶粉對其將來的發育有害。國外曾報道,男孩在發育期間食用大量黃豆,很可能對他們的生育能力造成損害。但加拿大衛生部在對黃豆嬰兒奶粉安全問題進行研究后,認為不必對此過于驚慌。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可以證明黃豆奶粉有害的直接證據。
總結來說,對豆類及其制品與性早熟的關系,學術界雖然有不同的褒貶之詞,但至今極少有兒童因為吃豆制品引起性早熟的例子。因此只要進食適量就不會引起孩子性早熟,男孩女孩均可適量吃豆制品。不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6歲以上兒童能夠攝入大豆或豆制品。特別提醒家長們,最好不要讓學齡前的兒童長期、大量食用豆制品。
反季節果蔬:不確定
學界看法不一,孩子要少吃

反季節果蔬通常會用到植物激素,那植物激素會不會把人類也催熟呢?現在專業層面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學者認為植物激素只對植物有用,動物是識別不了植物激素給出的成熟信號的。然而也有學者認為,這些激素成分畢竟進入了蔬菜水果中,如果孩子經常吃這些被催熟的食物,會有導致內分泌紊亂的危險,進而可能會導致性早熟出現。建議孩子還是要少吃反季節的蔬果。
TIPS:避免性早熟的方法主要是“管住嘴”
1. 遠離含有雌激素或睪丸激素的藥品或飲食;
2. 保持正常體重,飲食上減少食用油膩食物和甜食,多吃應季蔬果;
3. 不要盲目給孩子食用蜂王漿、花粉制劑、雞胚等“補藥”;
4. 妥善存放避孕藥物、豐胸美容品等,以免孩子誤服或接觸;
5. 家長平時應多留心觀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過早出現、10歲以下的孩子身高增長突然加速等現象,一旦發現類似異常,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6. 環境污染對兒童早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因此,魚類吃深海魚好一點,肉類要少吃豬肉、雞鴨鵝的頸部、動物的內臟、人工喂養的洋雞和油炸食品等。
(作者:左小霞,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責任編輯:左嬌蕾)
【有獎調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領域專家為您提供個性化服務,你會來體驗嗎?——點我拿獎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