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瑯琊榜》的熱播和落幕,大家對歷史的關注視角也開始轉移。“幸福的家庭大致都一樣,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似乎,“長久的王朝大致都相似,而短暫的王朝卻各有各的精彩。”看慣了唐宋元明清的輝煌,大家的視角開始關注白駒過隙的短命王朝。透過《瑯琊榜》我們對南北朝的南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的但是,一部《瑯琊榜》似乎只是興趣的先導,尤其是它模糊的結局,更是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眼球。武帝駕崩,靖王登基,賜新軍“長林軍”。然而這樣一個自以為是的開國皇帝是怎樣結束自己的一生呢?難道真的像野史中所說的那樣,堂堂一朝皇帝竟然是被活活餓死的嗎?
輝煌一生
南北朝南梁的開國皇帝蕭衍(464—549年),此人生于蘭陵世家,但并非是紈绔子弟。相反,他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在經史詩文、音樂繪畫、棋藝書法等方面也有很高的的造詣,堪稱全才。與當時的沈約、謝眺、范云等人被稱為“竟陵八友”。但是,在這八個人中,論膽量,蕭衍的膽識卻是這八個人中無法相比的。
似乎上天有意偏袒這個英年才俊,不僅給了他聰慧的頭腦,還賜予他顯赫的家室。
在南北朝時期,家族的背景至關重要。生于名門世族的蕭衍剛做官就是衛將軍王儉的下屬,相當于在中央防衛軍的一把手下面當差,所以,他的前途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果然這位才俊并沒有辜負眾望,他先是得到了南齊掌權大臣蕭鸞的重任,并且在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幫助蕭鸞奪得政權,順利登基,就是齊明帝。之后力退北魏,安定國家,維持政局穩定,他都忠心為之。
然而,這位短命的齊明帝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因病一命嗚呼了。承襲父位,他的兒子蕭寶卷即位,就是無能的東昏侯。這位東昏侯才是位真正的紈绔子弟。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讀書,以捕鼠為樂,通宵達旦,樂此不疲。登基后更是任意妄為,冤殺忠臣,親信宦官小人,治國無術,任意殺戮。朝中忠心正直之臣個個心驚膽顫,忍無可忍。蕭衍審時鐸度,洞察時局,招募甲士馬匹,聯合南齊康王蕭寶融一起舉兵攻打齊國宮城,后和城內王珍國等大臣里應外合,誅除了東昏侯,擁立蕭寶融登基。蕭衍也因此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
雖然大權在握,謹慎周全的蕭衍并沒有立即廢君反叛,而是靜待時機。有一次,原來的好友沈約看透了蕭衍的心思,向他提及此事,他卻假裝糊涂,推辭過去。其多疑謹慎,可見一斑了。后來第二次提及,蕭衍也沒有立即回應,猶豫片刻后,說了句“讓我想想吧”。沈約又告知了范云,兩人都希望擁立蕭衍做皇帝,后來在兩人的勸說下,蕭衍屢次假裝辭讓,最終在眾人的“盛請”之下,蕭衍行“辭請”之禮(即多次請然后故意辭掉然后再請再辭,這是當時南北朝的一種禮),派人給和帝送去生金,逼其吞金,終代齊建梁。當上皇帝后,他在執政前期曾創造了良好的業績,國家一度政局穩定,國庫充足,文化繁榮,還算的上是一位明君吧!
潦倒終了
這位梁武帝,82歲尚身強體健,能帶兵打仗,可謂是養生長壽的杰出榜樣。但是,這樣一位健康慈善的皇帝,怎么就被活活餓死了呢?難道是老年癡呆忘記吃飯了嗎?事實并不是如此簡單。
首先要聊一下梁武帝的信仰了。眾所周知的是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講究儒雅。梁武帝一生也是酷愛佛教,相傳曾經三次剃發出家,后被重金贖回。但是即使身處朝政,也擋不住一個人的信仰。這位自稱“菩薩皇帝”皇帝的武帝終日燒香拜佛,然而過猶不及,后來發展到不理朝政,這就為他的悲劇種下了禍根。
另外,還要說明一下梁武帝的家庭問題。他因為早年無子,為了帝位被傳于異姓之族,于是就把侄兒蕭正德過繼膝下,封為太子。可是,造化弄人或是當時醫學落后,后來他又有了兒子。當然,帝位要傳給自己的兒子啊,于是蕭正德就倒霉了,罷黜太子尊榮改封西風侯,他的弟弟蕭統被封為太子。這樣一來,要強的蕭正德怎能忍受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屈辱,朝廷之中爭奪太子的爭斗就此展開。此時,內有太子之爭,外有侯景之亂。蕭正德為了奪得軍事力量,不惜勾結外患把梁武帝囚禁在臺城。太清三年(549年)三月,臺城被侯景圍困已經一百二十多日,糧食早已斷絕,能豋城抗擊者不足四千人,城內各派軍力相互觀望,互相傾軋,都希望彼此出兵以削弱對方兵力。作為南梁援軍柳仲禮也是“唯聚妓妾,飲酒作樂,諸將日往請戰,仲禮不許”。朝內臣心渙散,朝外援軍更無心為之。
在此危難之際,梁武帝被困在臺城凈居殿,不許人接近。朝中權勢都在忙于自己的軍政權力,根本無暇顧及被禁臺城的無權無力的遲暮皇帝。剛開始的時候侯景還派人送去一些粗茶淡飯,后來連粗糧也不給他送了,最后梁武帝憂憤成疾,又加之此時的梁武帝已經年事已高,缺吃少穿,最后竟被活活餓死,享年86歲。
歷史上被餓死的皇帝
齊桓公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春秋五霸”之首,算得上一位有所作為的君主吧?他就是被餓死的。他餓死的原因似乎和梁武帝有不謀而合之勢。
齊桓公原來有三個老婆,但是卻都沒有兒子。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社稷怎么拱手讓人?于是為了傳宗接代,他又娶了六個小老婆。果然不負皇恩,他的妃子們就為他生了一堆兒子。本來齊桓公想立鄭姬生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另一個小老婆就不甘心了,就勾結朝中重臣豎刁和易牙,勸說齊桓公改變心意。于是朝中黨爭不斷。后來齊桓公病重,他的眾多兒子就開始爭奪權位。互不相讓。為謀私利,哪里還顧及老爹的死活!身受重病的齊桓公被軟禁在一個小屋里養病,但是卻沒有太醫醫治,沒有太監伺候,連病帶餓,最后不得善終。看來皇室貴族,子孫滿堂并非是好事啊!

提起趙武靈王,大家都會想起“胡服騎射”這個成語,這個在沙場上御烈馬,挽雕弓,抗敵軍的一代梟雄,沙場的殘酷沒有并沒有將他摧毀,最終卻也載在了自己的兒子手里,終“而死于沙丘宮”。
剛才那幾位都是名正言順的皇帝,還有位自封的“草頭王”袁術,這廝也說得上是位亂世英雄。袁術號稱出身于“四世三公”,東漢末年趁著黃巾起義之際割據了一塊地方后,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居然排排場場地做起了皇帝。然好景不長,終也被餓死。據說袁術死得很慘。《三國志。袁術傳》里說,袁術死的時候,身邊已沒有糧食。詢問廚房,回答說只有麥屑三十斛。廚師將麥屑做好端來,袁術卻怎么也咽不下去。其時正當六月,烈日炎炎,酷暑難當。袁術想喝一口蜂蜜水,也不能夠。袁術獨自坐在床上,嘆息良久,突然慘叫一聲說:“我袁術怎么會落到這個地步啊!”喊完,倒伏床下,吐血一斗多死去。
忽然想起《紅樓夢》中描寫王熙鳳的詩句“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一朝君王,竟被活活餓死,真是“嘆人世,終難定!”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