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是一種我國特有的鹿類動物,它有一個廣為人知的俗名叫“四不像。”人們在觀察麋鹿時,總能從它們的身上找到一些常見動物的影子,久而久之,就總結出了“臉似馬非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這樣四個最為明顯的特征。麋鹿為什么會長得“四不像”?麋鹿的四個“不像”中蘊含了怎樣的科學道理?
在大自然中,各種生物的外觀顯然不是隨性所欲,異想天開形成的。不論是多么古怪的體形、外貌都是生物適應環境的一種反映,是億萬年自然選擇的結果。可以說,麋鹿的四個“不像”與它所生存的自然環境是緊密相關的。
大多數鹿類動物,比如馬鹿、狍子都棲息在山林之中,而麋鹿是一種典型的濕地鹿類,潮濕、泥濘、蚊蟲滋生的沼澤才是它們的生存家園。正因如此,麋鹿的許多生存需求與其他鹿類有所不同。
對于麋鹿而言,飲水和采食水草的時候很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擊。它們將嘴巴探入水面以下,眼睛還要留意周圍潛藏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具備一張似馬非馬的“大長臉”能夠有效提高安全系數。麋鹿的臉又長又瘦,眼睛和嘴巴相距很遠,即便口鼻已浸入水中,眼睛依舊能觀察岸上的風吹草動。
在湖泊、河流的岸邊,常長有蘆葦之類茂密的水生植物,形成了麋鹿的天然隱蔽所。麋鹿的鹿角形態獨特,穿行在蘆葦叢中也不容易被勾住、纏住,這使麋鹿能夠自在地躲藏和活動。麋角的形態有何特殊?大多數鹿類的角,其主干上的枝杈都伸向前方,而麋鹿的角,其主干上的枝杈都伸向后方。麋鹿雖有鹿角,其形態卻和其他鹿類大相徑庭。
行走在松軟的沼澤地上,暢游在湖泊和河流之中,如果麋鹿擁有四只像馬蹄一樣緊湊、密實的蹄子很可能會“泥足深陷”。所幸,麋鹿的腳掌寬大如牛,四個腳趾之間叉開很大,增加了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使它們在泥濘的灘涂上也能行走自如。麋鹿的前兩個腳趾之間還長有一層肉膜,作用類似于鴨子的腳蹼,能夠加快其游泳的速度。
濕地潮濕的環境是蚊蠅滋生的理想溫床。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如果沒有驅趕蚊蟲的有效手段,很可能會染上傳染病,造成傷口感染,甚至導致死亡。麋鹿擁有一條像驢尾一般修長的尾巴,算上尾巴末端的一撮尾毛,全長可達70厘米,是已知的鹿類動物中最長的尾巴。這條長尾巴靈活有力,揮動頻繁,是麋鹿驅趕蚊蠅的重要工具。
說道這里,我們已經不難看出,麋鹿幾種“似是而非”的體貌特征能夠很好地適應濕地的自然環境,對麋鹿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界優勝劣汰的洗禮中,符合“四不像”外貌特征,適應性更強的麋鹿較多地存活了下來,而不具備這種外形、生存優勢的個體則趨向消亡,被逐漸替代。麋鹿“四不像”的樣貌正是在自然選擇的進程中漸漸形成的。
當然,麋鹿雖然俗稱為“四不像”,但這個“四”只是一個虛數,并不是限定麋鹿身上只有四種似是而非、耐人尋味的地方。也許你通過自己的觀察,還會發現麋鹿與其他動物相像的特征,這些體貌特征具有什么作用和意義,這一切,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