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什么是惡搞?

    話不多說

    先來看一段視頻截圖(沒看過視頻的可以百度看看)


    看完這個惡搞視頻,二扔和大家一樣笑得前俯后仰……這個梗來自于哪里?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這是小羋月和羋姝初次見面時玩耍的一個游戲,沒想到后來竟成為一句令人唏噓的話語。

    盡管二扔并沒有看到過視頻中的這個片段,但幾乎可以判斷,這段視頻有一半是被后期加工惡搞的。那什么是惡搞呢?

    名詞解釋

    惡搞,原意指出于惡意的搞笑,現在指在已有資源(如新聞圖片、文藝作品)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原來的格調和氣氛大變,包含各種搞笑犯貧元素,同時,新作和原作的對比往往能增強搞笑程度。(來自百度百科)

    由于“惡搞文化”的流行,人們在社會學、倫理學、教育學以及法學等學科視角下對其展開了深入細致的探討。在這種社會現象的背后,其實是有其心理的根源。研究在這個文化后面的根源,將有助大家更加深刻理解這樣的流行文化,進而是社會現象。

    集體狂歡心理

    網絡的集體狂歡是網絡行為的價值取向與網民的興趣、情感、認知傾向性等個人的心理需求相契合而產生的結果。隨著時代發展,國家的經濟文化水平正在極速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生活壓力。而惡搞恰巧彌補了這方面壓力的釋放。平時“正兒八經”的電影電視劇,以及無法適應人們對多樣化文化的需求。這些“正劇”通過被加工,似乎變得更加有趣歡樂,在這種加工中讓大家找到了釋放的感覺。  

    從眾心理與標新立異

    我們大五人格微信公眾號對從眾心理曾有過多次的介紹。許多社會現象的造成其實都起源于“從眾心理”,也就是人們對流行的追求。惡搞文化最開始是出于部分不愿意隨波逐流的人群,將一些傳統資訊重新解構,變成一種獨特創新的文化。但是隨著這樣標新立異的人越來越多,標新立異似乎也變成了“從眾”。

    自我實現心理

    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由于網絡傳播快,成本低,許多普通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網絡世界占據一個角落,成為“網紅”。比如之前的芙蓉姐姐靠秀身材,鳳姐靠征婚,滑板鞋靠雷人……各種普通人使用“出位”的方式,迅速在網絡世界獲得關注,獲得自我實現。

    碎片化時間消化

    惡搞文化具有快餐化的特點。在大家印象中,看到的惡搞視頻、段子、漫畫,多以簡短、碎片化的特點為主。比如上個廁所,比如吃個午飯,比如約會等人等等碎片時間。在短暫的時間中無法從事連續性強或是難度比較高的一些活動,閱讀簡短的“惡搞文化”也是許多人打發時間的好方法。

    結語

    總之,二扔對“惡搞文化”還是持非常開放的態度,畢竟它不僅有趣,具有創意,還能幫大家釋放壓力,何樂不為?只不過在惡搞的同時,還是保留底線,畢竟有些惡搞過度,特別是針對個人的惡搞,也可能傷害到話題者本身。


    文章首發自微信平臺“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作者:二扔

    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5-12-29 00:00
    • 閱讀 ( 92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