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古代帝王怎么保護自己的陵墓?

    1983年6月,廣州市北郊一座稱為象崗的小山上,幾十名民工伴著推土機的轟鳴正在鑿石刨土。海拔高度為49.71米的小山包,已被鑿掉17米。正干得起勁,民工們突然發現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崗巖石塊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一塊又一塊整齊排列的砂巖石板。每塊足有5平方米大,3600公斤重。動用吊車吊起石板后發現下面有一條神秘的通道,共用750多塊紅砂巖石塊砌成,上蓋28塊大石板,估計當年建造開挖土方3000立方米,450多噸,可見工程量之浩大。

    廣州市文管會考古隊得到消息,很快派考古人員趕到現場。經勘查,這是一座石室古墓。考古人員感到事關重大,迅速向文管會作了匯報。20分鐘后,廣州市文管會副主任、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來到了象崗山。他掏出裝有五節電池的大號手電筒,從縫隙中向下窺視。隨著手電筒光柱不斷移動,麥英豪先是看到用石塊砌壘的墓壁,碩大的石制墓門,墓室中一堆凌亂不堪的器物。在這堆零亂的器物中,一個大號銅鼎和幾件陶器格外顯眼。麥英豪將手電的光柱停駐在這幾件器物上,上下打量,從形制、特色等多方面觀察判斷,這應是2000多年前漢代的一座石室墓葬。

    為了進一步弄清情況,當天晚上10點鐘,麥英豪率領幾人悄悄來到象崗工地,令考古隊員黃淼章拽著一根繩索從裂隙進入墓穴探個究竟。借助手電的光亮,黃淼章穿過一條過道,跨入廳堂的一個耳室,眼前的景物驚得他目瞪口呆(葫蘆娃被亮瞎眼之類的表情):只見碩大的銅壺、銅缸、銅提桶、銅鈁和無數的玉飾零亂陳列于一層辨不清質地的零碎器物之上。這些器物光芒四射、燦爛奪目。十幾分鐘后,黃淼章根據麥英豪的指示,懷抱一件大玉璧、一個銅編鐘、一個陶罐,來到了墓室的裂縫之下,先讓上面的考古人員把文物小心翼翼地用一個布包提了上去,然后自己借助繩索鉆出墓穴。

    廣州方面隨后又派專人到北京向國家文物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詳細匯報,最后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廣東省博物館聯合組成象崗漢墓發掘隊,經過考察和發掘,證明這就是在地底埋藏了210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墓。這是嶺南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完好、隨葬品最豐富的一座漢代彩繪壁畫石室墓。


    任何朝代的帝王都會想方設法避免自己的墓葬被人盜掘。如果說趙眜在治國方面沒有多大能耐的話,那么他在防盜方面則可以說是堪稱楷模了,因為他的墓歷經2100多年而完好無損,不能不說是一個帝王陵墓中的奇跡。

    趙眜采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能夠逃過盜墓賊的搜尋?他的墓室結構是不是本身就有防盜功能?

    研究趙眜的地宮時會發現,即便是盜墓賊找到趙眜的墓葬,要想盜取墓中的東西也絕非易事。因為墓的形狀有點像個“甲”字,頭北腳南。那個“田”字是墓室,伸出來的一豎是通向墓室的墓道。墓道是長方形的,填滿了黃土和大石塊,大概是在封墓以后再填進去的,防止有后來者靠近墓門。

    整個墓葬的最外圍是一條斜坡形的墓道。狹長的墓道盡頭,是兩扇石頭門,門上安有青銅鑄的“鋪首”——兩個口銜門環的獸頭。獸頭紋樣猙獰,頗有幾分威嚴。


    跨過一道石門坎,來到一個四方形的石屋子里,這是前室,它的四面都有門。進入前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滿屋子的圖案。這種像卷曲云彩一樣的圖案,用紅色和黑色顏料繪成,布滿了四面墻壁和頂上的石質“天花板”。

    前室南面是墓室的第一道門,北面是關得死死的兩扇石門。東、西兩面的“門”,嚴格說來只是兩個門洞。東、西兩“門”各通向一個狹長的石室。東邊為東耳室;西邊的叫西耳室,也是石頭砌的。東邊一間蓋頂的石板已有一塊掉了下來,就像開了個“天窗”。借著暗淡的光線,可以看到室內地上靠墻放著一列青銅鐘,還有石頭制的打擊樂器——磬。室內還有其他大型的青銅器皿以及一些小件玉器、銅兵器和一個殉葬人。第二道石門后,是安葬墓主人趙眜的地方,第二道石門下的門檻是用兩段石條接成的;門檻就砌在地面的泥土上,是可以拆移的。打開第二道石門后就進入墓主人——趙眜的地宮。

    地宮本身是長方形的,全部石砌,不過沒有前室那些美麗的圖案作裝飾。在東、西兩面也各有一個門洞,顯然又是通到旁邊的墓室去的。墓室的后部還用石柱隔出一個小小的隔間,那里頭堆滿了大大小小的銅器、鐵器和陶器,像個儲物室一般擁擠。抬頭向上看去是蓋頂的石板,石板下面,是壓在石墻上的兩排挑檐石。

    在墓主人所在的地宮兩側和后端還各有一個墓室。東邊的那間墓室里有4個殉葬人,還有許多精雕細刻的玉飾和一些銅器、陶器做隨葬品,此外還發現了4枚印章。墓主所在石室西側的墓室有7個殉葬人,殉葬人的隨葬品少得可憐,除一兩件簡單殘破的玉器外,每人有一面或兩面銅鏡。

    這是一個龐大的地下宮殿,也是揭開眾多不解之謎的關鍵之所在。因為了解清楚了趙眜墓室的結構,才能理解要盜這個墓有多難。

    據曾任廣州市考古隊隊長的黃淼章介紹,在全國,漢墓99%被盜,長沙馬王堆、南越王墓沒有被盜,因此更顯得非常寶貴。南越王墓這座墓堪稱地下寶庫,共出土各類文物達1000多件(套),內涵非常豐富,尤以銅、鐵、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的“皇帝”印璽,最為珍貴。


    (作者:孫建華,“我們愛歷史”授權轉載)

    • 發表于 2016-01-13 00:00
    • 閱讀 ( 74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