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可謂臉部的收官之筆,其長短翹縮不僅決定著人的臉型,也會影響五官的比例效果,對面部美感和儀容氣質具有重要修飾作用。有趣的是,下巴居然是人類獨享的天賜之作,猿類以及我們的直立人祖先并沒有這樣的生理結構。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嚼出來的下巴
對于下巴這個人類獨有特性的由來,學者們意見不一,爭論不休。有些人認為這是語言的產物,人類語言出現的時間和下巴出現的時間差不多,隨著語言的出現,人們說話時舌頭和相關肌肉會不斷活動,這種頻繁的肌肉運動導致面部下端出現了這一突出的骨骼結構。而另一些學者提出咀嚼假說,認為咀嚼動作會對面部某些骨骼產生一些機械力壓迫,這會導致骨骼受力發生一定的形變,隨著一代代的基因傳播,將突出的頜骨這一性狀保留下來,就成為我們與眾不同的下巴。
上面兩種觀點實際上都是認為是力的作用讓下頜向外生長,但也有人認為下巴不是下頜“凸出去”形成的,而是因為口齒“收回來”造就的。靈長類動物和類人猿的牙齒和頜骨向前突出,牙齒野蠻生長,以咬食堅硬粗糙的食物。而隨著人的進化發展,食物越來越精細,牙齒不再是用來撕咬的工具,而主要用于咀嚼,以促進更精細的消化。這個時候動物型的前突口齒沒有必要,牙齒越來越整齊,逐漸后縮,而下巴沒有跟著一起縮回來,就形成突出的下頜結構。

男女下巴并不同
優秀的異性會通過基因將自己突出的體貌特征傳揚下去,而下巴對于面部吸引力影響重大。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在異性選擇上,審美因素占據重要比重,那些擁有整齊牙齒、端正下巴的個體更能贏得異性青睞。通常女性更欣賞下巴較寬較方的男人,認為這種人更強健、更穩重,而男性則對女性下巴較窄較尖的“V”字臉情有獨鐘。
如果這一推論是正確的,那么平均來看,男性的下巴應當會比女性更寬。專家通過測量180名受測試人員的下巴,得出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這也從某個角度證實了咀嚼假說不可靠。因為如果僅僅是因為咀嚼而形成下巴這一結構,那么男性和女性之間應該不會有明顯的差異,畢竟大家的食物結構都差不了多少。
下巴是進化的副產品?
而最新的研究對傳統觀點都進行了否定。哈佛大學教授洛文丁認為,下巴并非進化的產物,只是由于面部各個部位生長速率不同而形成的副產品而已,用處不大。在嬰兒階段至成年階段,面部骨骼會改變形狀和位置。一個胖嘟嘟的小圓臉是如何長得棱角分明,風流倜儻的呢?在人成長的過程中,下頜骨會逐漸向回縮,而臉部骨骼向下生長,而下巴就像一座無人問津的孤島,沒有跟上下頜內縮的步調,反倒在縱向生長的骨骼影響下,顯得更加突出。
紐約大學的布拉米奇也部分同意洛文丁教授的意見,不過,他認為雖然下巴的進化意義不大,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實際作用的。比如,下巴的存在使得喉部和舌頭有足夠的空間,從而保持氣道通暢。人類在進化中大腦變大,為了適應直立行走,保持視線水平,身體做出了許多調整,下巴的出現可能就是這種變化的次生產物。一般來說,人的后腦比較大,重心應當稍微向后,不易保持平衡,但是當我們面部有了下頜這一突出的骨骼結構,就能夠讓以脖子為軸心的大腦袋不易后偏,在跳躍或跑動中更好的保持頭部平衡。現在摸摸你的下巴,是不是該為它做出的小小貢獻驕傲一下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