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由于心源性猝死事件在學生、運動員等群體中頻頻發生,“猝死”已經成為了民眾間的一大熱門話題。在為那些被心源性猝死奪去生命的人感到惋惜之余,公眾人物也在不斷呼吁整個社會對這種致死性的突發疾病給予更多關注,以盡量避免悲劇的發生。如此一來,“猝死的發生能否預知”便成為了不少人所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很多針對心臟驟停(SCA,也就是心源性猝死)的研究已經表明,心臟驟停事件并非不可預測,大多數患者在經歷SCA之前4周已經有明顯的報警癥狀,正是對這些癥狀的掉以輕心,導致了SCA的發生。
心臟驟停的最常見病因
在不少關于SCA事件的新聞報道之中,我們都能看到“當事人在此前身體狀況良好”這句話,而且這種在SCA發作之前的“身體狀況良好”,很容易讓當事人家屬認為SCA的診斷有誤,從而尋求進一步解釋甚至于發生糾紛。然而實際上,SCA通常都和潛在的身體疾病相關,只是很多此類疾病在引發致命后果之前難以被發現。一般而言,導致SCA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惡性心律失常:眾所周知,心臟是維持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而心臟的有序工作,又離不開其內部精密的生物電傳導。所謂的“惡性心律失常”,正是指那些足以致命的心臟電生理紊亂,此類疾病不僅在SCA的病因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絕大多數患者在沒有發病時根本不會有任何癥狀,一旦發病即可在短時間內死亡,可謂是心臟的“隱形殺手”。相當一部分惡性心律失常具有遺傳傾向,它們往往由心肌結構和性質的變異(“心肌病”)或是心臟電信號傳導環節(如傳導電信號的解剖結構、影響電信號的離子通道)改變引起,前者隨心肌病變發展還可能出現其他嚴重癥狀(如心力衰竭)。在少數情況下,部分藥物(如抗生素、抗過敏藥)也可在沒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導致惡性心律失常。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ACS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心臟病發作”,這一概念包括了3種有著相似之處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心肌梗死的一種較輕類型)和不穩定性心絞痛(UA,一種更接近于心肌梗死的嚴重心絞痛)。這三種疾病的癥狀都來源于心臟的供血動脈冠狀動脈的部分或完全受阻,而ACS在發病前和發病初期的胸痛癥狀,正是心肌能量和氧供應紊亂的表現,也是典型的報警癥狀。隨著ACS病情的發展,心肌細胞會由于能量和氧供紊亂而死亡,此時受影響的心肌就可能產生心臟電信號傳導異常,從而引起惡性心律失常致死。而在有些情況下,ACS也會使心肌的運動能力嚴重受損,患者會在短時間內死于循環衰竭。
意外情況引發的SCA:日常生活中所能見到的絕大多數“猝死”事件,都是由上述兩種情況引發的SCA,然而在有些時候,SCA也可由獨立于這兩種病因的其他意外情況引起。意外情況中最常見的,就是迷走神經反射被觸發所引起的反射性SCA。迷走神經作為人體外周神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許多常見的生理活動(如心臟活動)均有調節作用,人在進行某些特殊動作或行為時,便有可能觸發神經反射,導致迷走神經興奮,心率或血壓在嚴重情況下可以極度降低,誘發SCA。例如在以前的一則新聞中,一對小情侶在嬉鬧過后,女孩因為SCA不幸身亡,法醫在經過尸體解剖后發現,女孩發生SCA的原因是頸部的頸動脈竇(頸動脈上的一個部位,內含大量神經組織)在嬉鬧中被按壓,直接觸發了使心率極度降低的迷走神經反射。除了頸部的頸動脈竇受壓,很多動作也可以觸發迷走神經反射,包括按壓或在眼科手術中牽拉眼球(學名“眼心反射”,通過刺激眼部的三叉神經分支而激活迷走神經,是眼科手術中SCA的常見病因)、用力咳嗽(通過改變胸腔壓力激活迷走神經)等。
心臟驟停能否預知?
在傳統的觀念之中,“猝死”往往被視為一種突發疾病,既沒有有效的措施來搶救,也不能夠被提前預知。不過根據很多具有SCA搶救經驗的醫院,以及部分發達國家的SCA研究數據庫的資料顯示,SCA在發作之前并非不可預知,只是在大多數隨后猝死的患者之中,這種報警癥狀沒有被重視罷了。
在SCA領域具有最大影響力的俄勒岡意外猝死研究中,研究人員就曾從839名發生SCA的患者中收集與報警癥狀相關的數據,并進行了系統分析。結果顯示:
半數以上(430人,占全部研究患者的51%)患者在SCA發作的前一個月內發生了至少一種報警癥狀;
最常見的四種報警癥狀為:胸痛(199人,占全部有報警癥狀患者的46%),呼吸困難(78人,占比為18%),流感樣癥狀(41人,占比為9%)以及心悸/暈厥(22人,占比為5%);
90%的患者在SCA發作前24小時內再次出現了報警癥狀,然而,在所有發生了癥狀的患者中,僅有19%呼叫了救護車;
相比于那些沒能及時呼叫救護車的患者而言,及時呼叫救護車不僅意味著患者有更大幾率接受路人實施的心肺復蘇術、在醫護人員到來時有可除顫心律(惡性心律失常的早期可以通過電除顫搶救,但一旦疾病進展,心律往往不能通過除顫而恢復正常),SCA發生后的存活率(32.1%對6%)也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經歷心臟驟停后能否搶救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自身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對身體突然出現的不適癥狀提高警惕,及時就醫,重視自己的疾病史和家族史資料,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很可能將拯救你的生命,避免悲劇發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