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武器又稱失能武器,是使人員和武器失去作戰能力而附帶殺傷、破壞效應較小的一類武器。
非致命武器可分為對付武器裝備和對付人員的兩大類。
第一類,反武器裝備非致命武器。它目的是使敵方武器難以工作。

各種化學劑技術:1. 脆化技術,將一種透明化學液體附著金屬和鋁合金上,使其改變分子結構,降低其特性和質量;2. 化學聚合劑,可使燃料成焦狀,通過人工布施和空中投放,使飛機車輛的發動機吸入后變臟,而無法工作;3. 將化學劑撒入水中,使水變粘稠,改變水的壓力和流速等特性;聚合物還可以纏繞在發動機渦輪葉片上,造成水電站不能正常通電;4. 化學潤滑劑可使機場跑道,鐵路軌道、公路變得非常滑,從而導致飛機難以起飛,車輛無法行駛。
計算機病毒技術:由于各種武器裝備和C3I系統的廣泛使用,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國家運行命脈。用計算機進行戰爭,其作用已不亞于核武器,計算機病毒科通過有線線路、計算機網絡中的配套設備、無線電波等途徑嵌入各個領域的計算機系統,達到竊取情報、使指揮失控、情報通信失靈的目的。
其他技術:細菌破壞技術,利用酸堿微生物腐蝕混凝土中的有機物,造成倉庫重地、設備器材的損壞。用碳纖維、碳粒子技術,制成專門破壞配電系統的彈藥,可導致發電廠、雷達站、供電系統短路,從而破壞電力、電網等。高功率微波技術可造成電子器械點火裝置失靈。將電磁脈沖發生器用炮彈或導彈發射出去,可破壞遠距離的電子系統。

第二類,反人員非致命武器。它可使敵方戰斗減員,使敵方造成沉重的傷員負擔。國外正在研究的反人員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化學失能劑、刺激劑、粘性泡沫等。
次聲波武器,是利用炸藥爆炸或空氣震動產生低于500赫茲低頻聲波,以引起人員惡心、嘔吐、失衡等癥狀,使人喪失戰斗力。致盲武器,發射低能激光使人員失明,使光電傳感器燒壞。在馬島戰爭中,英國使用艦載激光器,使阿根廷戰斗機駕駛員失明,3架飛機墜海。此外,利用高能炸藥爆炸加熱氣體原理研制的輻射光彈,也可產生極強閃光使人致盲。
麻醉劑武器,指通過飛行等裝備噴撒的一種鎮靜劑,如二鉀氬氦,通過皮膚迅速吸收導致人員麻醉,暫時失去戰斗力。
肥皂化學粘劑,若直接噴射到人身上,可將人員死死纏住,使其不能行動。美軍在索馬里行動中使用了一種“太妃糖槍”,可以將人員包裹起來并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它可以作為軍警雙用途武器使用,美國已開發出了第二代肩掛式粘性泡沫發射器。
通過化學失能劑驅趕目標或使目標失能,通常是使用化學催淚劑。
非致命武器對未來作戰將會產生深刻影響。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