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從小清新到黑科技,折紙還可以這么玩

    美國每年有超過5千萬人需要進行住院手術。對患者來說,這是個既痛苦又昂貴的過程:據調查,在美國住院一天的平均花銷高達2200美元以上。要知道,這筆錢足夠抵一輛二手車!或者7周半的最低工資!再或者9800個麥樂雞塊!

    不論你怎么看,2200美元都是筆不小的開銷,因此如果能盡快痊愈出院對患者來說不啻是巨大的福音。

    如果我們告訴你,實現更快更經濟痊愈的關鍵是這個,你怎么看↓

    是的,就是折紙——把紙折疊成不同形狀的手工藝活動。別小看折紙,對從事醫療器械創新的工程師來說,它可是靈感的源泉呢。

    當然,醫療上的折紙藝術跟你家三年級小朋友的手工課內容還是不太一樣的:

    這些源自折紙藝術的新型工具是由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的研究者們開發出來的。個中精華之處就在于其簡單性。不同于以往增加更多活動零件的方式,研究者們反其道而行之,用折疊和自帶的鉸鏈完成了同樣的任務。

    這是一種全新的醫療思路,甚至可能引發機器人外科手術的革命。

    下圖就是由對折紙演化來的醫療工具的放大版演示,它將紙花變成了一把迷你手術鉗:

    這一創新的結果就是一把超級小的手術鉗,能夠突破現有技術局限,進行更為細致入微的工作。

    換句話說,這些新型工具會留下更小、更精確的切口,減輕手術給病人帶來的心理和生理創傷。

    更小的切口和更微創的手術意味著病人會在最短時間內出院,恢復正常生活。畢竟,術后要恢復的可是消除病灶后在身體上留下的一個大洞啊!更加微創的手術意味著更快的痊愈。

    “這也許就是那最關鍵的一環,”這一項目的研究者之一拉里·豪威爾說道。他表示,他們的目標就是有朝一日讓外科手術微創到不留疤痕。“事實上我們已經接近這一目標了。”

    如果你認為這種新手術鉗看起來不夠小巧靈活,快去面壁吧。這些研究者生生把傷口縫合的過程演繹出了詩意:

    豪威爾教授說,這個項目最酷之處就在于見證藝術對科學的啟發。對這項新技術來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科學家們在看似與傳統工程無關的藝術中發現了新的設計靈感,而這些靈感會引爆一連串了不起的新發明。

    楊百翰大學研究者們特別關注的一項就是可折疊填充物,希望將來有一天可以作為脊柱受損軟骨的替換物。

    這一團隊早先為NASA研發過太陽能板及其他設備,其創意與脊柱填充物的構思類似——把原本很大的東西盡可能縮小以便于裝備,需要時再打開。

    這樣的裝置可以使原本極端復雜的東西大大簡化。類似楊百翰大學團隊開發出的這種微創科技使醫生們得以將某些心臟手術變成門診過程。

    這種創新鼓舞人心,具有實用性,而且——講真,外觀也好酷炫。這些高大上的設備將會使未來的外科手術從繁重艱巨的苦差事解放出來,變得輕松簡易,棒棒噠。


    編譯:未來論壇 商白,來源:Upworthy,作者:James Gaines, Parker Molloy

    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為 “未來論壇”微信賬號(ID:futureforum)

    • 發表于 2016-03-17 00:00
    • 閱讀 ( 75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