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看把你能的,耀斑還不夠,又弄出個“炒急搖拌”(陜西口音?求發音指導),你咋不上天嘞!

我不去,天上輻射比地面大。
今天的段子要從美國發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開始,2009年這家伙開始工作以后,捕捉到來自別的恒星的“能量”,這些能量以類似太陽耀斑的形式傳播到太陽系,科學家計發現這種耀斑能量超過所有人類觀測到的太陽耀斑,包括最著名的卡林頓事件以及萬圣節耀斑,堪稱超級。

卡林頓事件是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一次太陽活動,在一段時間內太陽釋放出相當于億萬顆百萬噸量級的原子彈的能量,在經過一億五千萬公里的星際穿行后擊中地球,帶來超強地磁暴和幾乎半個地球都可見的極光,被當時的人們記錄下來,史稱“卡林頓事件”。“炒急搖拌”的能量是它的萬倍甚至更高,如果擊中地球,就不是地磁暴這么簡單了,很可能大氣層都會受到巨大影響,地球生命將受到威脅。
但是吧,太陽的脾氣比起那些恒星要好不少,它自己的磁場能量也很難累積到這種程度再釋放。盡管如此,科學家還是將超級耀斑視為對地球的一個潛在威脅,因為太陽脾氣雖好,也禁不住有外界的刺激——這就是超級彗星撞擊(直徑達到幾十千米的超大彗星)。之前經常提到的掠日彗星,就是一些危險的“小家伙”。假設,有一個大彗星,帶個墨鏡聽著音樂曬太陽,不知不覺睡著了,突然被一股熾熱驚醒,發現它正以極高的速度沖向太陽,由于體積大質量大,所以沒有在撞擊前被太陽風“吹散”。

當它倆結結實實的撞在一起時,就像給太陽這顆大氣球來了一針,巨大的能量有了出口,洪荒之力咆哮著奔離它一直以來的束縛——太陽。超級耀斑釋放的能量物質一路歡愉的穿梭在行星際空間里,水星還沒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就沒“水”了,金星被吹的成了“全”星,地球還好,基本沒少東西,就是大氣層被吹沒了,這...

這段看似扯扯的場景是實實在在有可能發生的。科學家利用美國航天局“開普勒”太空望遠鏡2009年4月至12月的觀測數據,以銀河系中離地球數百至上千光年的約8.3萬顆大小和表面溫度與太陽類似的類太陽恒星為對象,分析了這些恒星每30分鐘亮度的變化。結果發現,有148顆類太陽恒星的表面出現過365次超級耀斑,并估算出超級耀斑的發生頻率是500到600年一次。
那么太陽到底有沒有爆發過超級耀斑?目前看來是沒有的。
不過,在公元775年,太陽爆發了一次次級超級耀斑,能量是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以來所觀測到的最強爆發的10到100倍,而這次爆發過程已經通過“碳十四”的方法驗證過了。為何這么大的一次太陽事件卻在我國歷史資料中沒有記載呢?這就是命運的安排了,如果這次超級耀斑發生在人類社會高度文明的電子時代而不是唐代,如果還有后世的話,教科書中會提到“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遭受的最大的一次災難”。
PS:關于太陽耀斑的那些事兒

相關參考:
太陽噴發“超級耀斑”可摧毀地球大氣層
http://www.lamost.org/public/node/212
利用LAMOST數據研究發現太陽可能發生“超級耀斑”
原文發表在空間天氣(space_weather)微信公眾號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