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看書時腦中為何會不由自主地“放音樂”?

    如果要找出不喜歡音樂的人,恐怕找不出幾個來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豐富著我們的生活,使得我們快樂。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音樂如同是噪音一般,揮之不去。

    想必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圖書館里看書的時候耳朵里面時常會環繞著某段音樂;在考試的時候腦子里也偶爾會響起一段慷慨激昂的進行曲……歌曲在我們大腦里面一直單曲循環著,分散著我們的注意力,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我們的大腦不由自主的播放音樂的現象,在醫學上有個名詞叫“耳蟲效應”。顧名思義,這個詞把爬進腦中的音樂形象地比喻成一只蟲,所有在腦海中響起的不可控制的旋律,都可稱為是“耳蟲現象”,而這些歌曲也被稱為“耳蟲歌”。

    耳蟲效應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呢?

    通常產生耳蟲效應的前提是我們反復的聽過某一首節奏輕快、內容簡單的歌曲。而這些歌曲往往是如今火熱的流行曲目,在聽過一兩次這些歌曲之后,樂曲便會深深印在人們大腦中。在安靜的環境下或者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這些歌曲就會突然從腦子里面冒出來,這在心理學上面稱作是“感覺后象”,指的是外界刺激停止了一段時間后,心理出現了或正或負的現象。舉個例子,讓人較長時間看著熒光燈,如果將燈關掉,眼睛有時長時間會有白茫茫的感覺,這就是正影響。同樣,如果目不轉睛盯著白色的熒光燈后,突然轉向白色墻壁,會感覺有黑色的影像,這就是負影響。聽覺也是一樣,在我們戴上耳機調大音量享受音樂的同時,音樂也同樣的刺激著我們的大腦神經,久而久之便會產生耳蟲效應。

    說到這里,你是不是已經不由自主想起一些“耳蟲歌”的旋律了呢,并且多半是這首歌的副歌部分,比如說新一代“神曲”——《小蘋果》。心理學家也證實了這點,英國雷丁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畢曼發現,“耳蟲”的旋律一般都只是音樂中的一小段,其中33%是經常“周而復始”的副歌部分,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只有28%的情況重復的是整首歌曲。

    其實,耳蟲現象在人們生活中是比較普遍的,但基本是無害的,其持續時間通常在半小時左右,那些較少體驗到這種現象的人越容易被影響。從現有的科研數據來看,只有少數人表示耳蟲會讓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

    那么怎么擺脫“耳蟲效應”呢?從調研數據來看,46.67%的人選擇想、聽、或唱其他歌曲;25.71%的人用其他的方法轉移注意力,如和別人聊天、想一些其他的事情等;另外18.1%的人選擇啥也不干或者直接睡覺。從實驗分析來看,“啥也不干”是擺脫“耳蟲效應”的最好方法,其他方法往往會適得其反。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 發表于 2016-03-21 00:00
    • 閱讀 ( 106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