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辣椒越來越受到國人喜愛?


    知名主持人孟非在南京開的“重慶小面”館深受人們的喜愛,每天都排隊而吃。據報道,江蘇省南京市萬達廣場(建鄴店)“孟非的小面”面館自2014年11月28日開業以來,生意一直火爆。最低價28元一碗的重慶小面,硬是讓南京人百吃不厭。究其原因,名人效應固然不假,恐怕更令吃貨貪戀的還是小面里特有的麻辣味。小面所需的紅油辣子,據說是產自川渝地區的長辣椒。



    “孟非的小面”憑借辣味出名,如果說這比較牽強的話,那么川菜越來越受到國人青睞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讓人欲罷不能的辣味。據2010 年的清華大學媒介調查統計,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歡迎榜”之首,而在各種口味中,喜歡“辣”的人最多,占40.5%。

    吃貨們喜歡的辣味主要源自辣椒。盡管這種植物傳入中國才400多年,但它足以撼動國人的舌尖。那么,辣椒究竟是怎么來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其變辣呢?不同種類的辣椒為什么辣味不同?為什么會受到國人喜歡呢?……且從辣椒的“前世今生”談起。



    辣椒的“前世今生”

    辣椒是在明朝末年從美洲傳入中國的,當時稱其為“番椒”。“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明朝作家高濂于公元1591年在《遵生八箋》中如此記載。儒雅的東方人將這種可以結紅綠二色果實的草本植物當成盆景;接著發現“番椒”讓人身體發熱,便當成一種藥物,并記入《藥性考》、《草花譜》等醫書中。清朝初年,辣椒從廣東、廣西等地傳到四川后,貪圖口欲的蜀人把“番椒”當作炒菜的作料,并稱這種從海外傳進來的植物為“海椒”。很快,“海椒”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傳播開來,還有了一個學名——辣椒。



    科學家們經過推測,辣椒的果實之所以辣,源于達爾文的“進化論”。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長得矮小的辣椒植株枝桿沒有玫瑰一樣的刺,也沒有仙人球一樣的果實。為了不讓自己被吃掉,就進化出了讓小動物,特別是哺乳動物忍受不了的辣味。86版電視劇《西游記》第一集有一幕讓人忍俊不禁:拜師前的孫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口里沾一點辣椒,難受得東蹦西跳,四處找水喝。



    最初,辣椒的外形、辣味都差不多,后來由于地理、氣候的變化,生出許多樣式不同、辣度不同的變種。按植物學定義,辣椒大致分為五類:

    櫻桃椒是辣椒的新品種,果實為圓形或橢圓形,極似櫻桃。此椒非常辣,是制作辣椒醬、辣椒油等調味品的最佳原料。

    長辣椒的果實一般呈下垂狀,從形態上看多為長角形,端尖,像牛角、羊角等。長辣椒是食用型辣椒中的主要品種之一,可制作辣椒油、腌辣椒等。

    甜柿椒的果實一般都很大,從形態上看多為方形且有縱溝,極似柿子。這種辣椒皮厚,不辣,是川菜中用來炒瘦肉的最佳拌菜。

    圓錐椒的果實多呈下垂狀,從形態上看多為長角形。此椒品種中的“黑彈頭”已經成為受人喜愛的觀賞植物。

    簇生椒的果實是呈簇生狀且向上直立,細長,目前主要作為觀賞盆景。此椒的辣味甚強,油分含量高。



    “吃嘛嘛香”的辣椒

    奇形怪狀的辣椒之所以辣,是因為果皮纖維中的一種叫作“辣椒素”的化學物質。純凈的辣椒素為片狀無色結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化學物質。由此可見,并不是紅辣椒就辣,而青辣椒就不辣,辣與不辣,取決于辣椒中辣椒素含量的多寡。


    辣椒素的化學分子式

    作為五味(甜、酸、苦、辣、咸)中的一種,辣椒素所產生的辣味與其它四味刺激人體的方式不同。當辣椒素刺激口腔黏膜或三叉神經,得到信號的大腦迅速分析,得出熱覺與痛覺的混合感,再傳入神經元末梢和包膜上特殊的分子受體介導。由此可見,辣不是味覺,而是與被火燒灼傷時的疼痛感屬于同一類別。



    完全可以說,辣椒的內服和外用可謂如出一轍:內服刺激的是消化器官,外用刺激的是皮膚。

    很顯然,在辣椒素的刺激下,我們的神經不斷報警,心跳和血液循環都瞬間加速,在口腔中大量分泌唾液。當我們把不同的食物和米飯塞入口中時,與其說是緩解辣味,不如說是在“救援”神經。而這種“救援”是一種進食的快感。這便是吃辣椒讓我們“吃嘛嘛香,胃口大開”的真正原因。


    有趣的是,辣椒素還可用于工業中,充當“網絡保護神”的角色。鋪在太平洋海水下面的越洋光纜,最外層塑料護套就加有辣椒素。這種人工提煉合成的物質,辣度堪稱全世界第一:魚們怕辣,不敢來撕咬,遠遠就避開;藻類、貝類和軟體動物們為求自保,也不敢依附。

    辣味強弱有量化

    有的辣椒一咬就覺得辣,有的是咽下去才覺得辣,有的吃后滿嘴都覺得辣,有的聞起來辣,吃起來更辣……那么,如何區別這些辣椒的辣味的強弱程度呢?


    韋伯·史高維爾是美國科學家,他于1912年制定了評判辣椒辣味強弱的標準辣度。史高維爾將辣椒磨碎后,用水稀釋,把正常的舌頭察覺不到的辣味訂為標準辣度。后續加多少萬滴清水可將沖淡至無味,就是多少指數。為紀念史高維爾的貢獻,后世科學家將他的英文名字的簡稱——shu作為辣度標準指數。傳到東方后,國人把標示辣味強弱的量化值稱為辣度。兩者的換算公式為:辣度=shu÷150。

    按國際規定,100000 shu為1級。普通的辣度級別分為1~10級,類別分為微辣、中辣、高辣和極辣。當市民進入正規超市選購辣椒或辣椒加工制品時,在外包裝上可以獲知其相應的辣度標識。比如,“極辣”等級的辣椒一般用來制作調味品(如紅油辣子、辣椒醬等),一般人不能直接食用。



    2007年2月,吉尼斯評選世界上最辣的辣椒為魔鬼椒,魔鬼椒又叫作斷魂椒,產于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鎮。國際權威機構檢測顯示,每單位魔鬼椒中含有上百萬shu標準辣度,達到了辣度的最高級別。換句話說,就是把辣椒汁水稀釋上百萬倍,才能徹底中和辣味。


    魔鬼椒

    國人愛辣自有因

    辣椒本來是從廣東傳到內地的,可是,崇尚清淡口味的廣東人視辣味為恐怖分子,而四川、兩湖、江西、云貴等省的人們吃辣椒,重口味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尤其是四川、重慶、湖南、貴州等地人,可謂“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徐心余《蜀游聞見錄》)。“辣不辣,家鄉人”,吃辣成為鑒別四川或重慶人的一個重要標準。湖南人嗜辣成性,可以白口吃干辣椒面、干辣椒、油炸辣椒,民間有“糠菜半年糧,海椒當衣裳”之稱。湘籍偉人毛澤東,桌上往往放一碗或一盅辣子,吃辣椒儼然成了一種習慣。貴州人也喜歡吃辣,遵義羊肉粉、腸旺面等都用辣椒作為原料,而全球聞名的“老干媽”辣椒醬的創始人陶碧華就是貴州人。



    對于這個問題,曾有吃貨在網絡論壇組織過討論。從科學上講,這與各地的氣候相關。重慶市西南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學教授藍勇根據《中國年太陽總輻射量圖》得出結論:包括川、渝、湘在內的西南、中南地區的常年陽光量少于110千卡,潮濕陰暗;當地人為加熱皮膚,便以重口味食用辣椒,或用辣椒炒菜。按照他的推論,我們發現,越是山區中的人,辣的口味就越重,因為山中云霧多,海拔高,更加陰冷。難怪,舊社會的漁民們冬天下深水,要么喝酒,要么吃生辣椒。



    這一局面直到2000年前后才被打破。新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流通的加快,人員流動的加劇,辣味在中國大肆擴張,一時之間,全國各地都出現以辣味為主的川菜館。不經意間,辣味成為國人的第一口味。與之同時,以辣椒為主要佐料的宮爆雞丁、水煮肉片、水煮魚、毛血旺等菜品成為川菜館的必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辣椒的去濕驅寒作用,二是辣椒的獨特辣味。時至今日,我們發現,就是在以清淡為主的沙縣小吃店里,餐桌上也會擺上一瓶辣椒醬,或者油辣子。



    值得一提的是,川、渝、湘這三地人愛吃辣椒,性格也顯得熱情而火辣,尤其是年輕女子。這三地的女孩都敢愛敢恨,對內操持家務,對外掙錢工作,比男人還厲害。因此,人們給她們取了個特殊的名字,叫“辣妹子”。


    • 發表于 2016-06-15 00:00
    • 閱讀 ( 83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