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人一提到水滸傳,張口就來:這農民起義……然而我還是要在這里澄清:水滸傳絕對不是農民起義,這么說的要么是想當然地說順口了,要么就是沒思考,稍微想一下,你就會發現,108個公司董事里并沒有多少農民,說水滸傳是農民起義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梁山是一個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的雜化體,有被舊體制冤枉、深諳朝廷行事方式的林沖;還有天性愛殺、喜歡自我支配的李逵;有原來過著小老百姓生活的阮氏三雄;還有被梁山公司收購的原強盜集團的魯智深、史進等。尤其是眾山英雄歸水泊之后,梁山的領導層迅速擴張,雖然表面上梁山的人多了,力量壯大了,但其實眾頭領的心并沒有歸于梁山,梁山能收購各個小公司的原因呢?表面上看,堂而皇之是為了義氣,實則有著深刻的利益糾葛,如果不是這些獨立創業的小公司的抗打擊能力不行,支撐不下去了,他們會放棄可以自我支配的山大王生活?他們會一把火燒了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山寨轉頭梁山?眾山歸水泊之后,實則各自心中有自己的盤算。

然而公司董事的心如此不齊,公司董事長Mr.宋的招安大計為何還能成功推行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問題。
宋江為什么非選擇招安呢?梁山公司除了這一條路,難道就沒有其他的出路了嗎?

晁大董事長死后,梁山公司新任董事長宋江接過了大梁,把梁山這家公司做大做強的壓力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于是Mr.宋開始思考梁山公司的出路,思來想去,一共就這么三條路:第一條,把梁山公司徹底做大,吞并趙宋集團,這也是我小時候的想法,現在看來真是天真。我們都知道,宋朝相比其他朝代,商品經濟發達,官府的賦稅很大一部分出自商業、手工業,這和其他重農輕商的朝代不一樣,因而宋朝的官民矛盾(普通農民和官府)并沒有那么深,整個社會也沒有搞得民怨沸騰,哪像秦朝官民矛盾激化到了不可開交的程度,以至于秦末年,一地起事,天下人都跟著反,因此梁山如果打著反朝廷的旗號,想吞并趙宋公司,并不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成功的幾率是很小的。
二是一直保持獨立,朝廷來滅我就打防御戰,卻物資就主動下山去搶。這顯然也不可行,隨著梁山的壯大,要養活越來越多的人,有一句話叫: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像李逵這樣只會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自然不懂這個道理,可領導層卻不得不為這個問題發愁,就拿后來宋江攻打大名府來說吧,目的可不僅僅是營救盧俊義這個未來的二把手這么簡單,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盧家的錢和大名府的糧草。固守于梁山也不是長遠之策。
第三條路,就是被招安,即公司做到一定的規模之后,被更大的公司收購,就像梁山曾經收購二龍山那些山頭一樣。

宋江早就看準了這條路,恨不得馬上就實施,做了一把手之后,立即改“聚義廳”為“忠義堂”,為招安大計的順利實施做鋪墊。然而除了少數幾個宋江的死黨之外,實際上并沒有多少梁山好漢支持這項政策,那為什么招安最后還能順利進行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盡管梁山的頭領有108,但最后說了算的就那么幾個人。直到梁山被招安,它還是個產權模糊的企業,具體到每個人,究竟擁有梁山的多少股份?董事會議事到底有多少話語權?如果搞一個民主投票……

要說水滸傳里一條最明顯的規則,那就是:暴利最強者說了算,掌握暴力資源越多的人越有發言權,宋江雖然武力渣渣,但其審時度勢、籠絡人心的能力彌補了武力上的不足,讓他成為了梁山集團內的暴力資源最多者,而其實他也應該想到,朝廷和江湖是一樣的,梁山如果一旦被趙宋公司收購,也就會像二龍山、白虎山、桃花山、少華山被收購的結局一樣,喪失了基本的話語權,最后任由暴力最強者——朝廷處置了。
作者介紹:
穆木君,一個愛讀書的理科男,在今日頭條、搜狐、百度知道日報、知乎、簡書等自媒體平臺均開設專欄,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來關注我吧!微信公眾號:涌現;qq公眾號:書愿
讀書很苦,但卻是成長旅途上的必經之路;讀書很有趣兒,讓我們體味不同的新鮮刺激。穆木君愿與你共同發掘書中那些有價值、有意思的知識。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