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新長征,新征途:長征七號火箭,你了解多少?

    最新消息:長征七號于25日晚20:00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對于大部分讀者來說,一段時間前“海南文昌 ”也許還是一個讓人感到陌生的地名,但最近,它卻已經成為了新聞中炙手可熱的關鍵詞:位于海南文昌的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即將迎來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的首次發射。這也是文昌發射基地的 “處女秀” 。在去年長征六號和長征十一號成功發射后,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又將有新成員登臺亮相,助力種花家的兔子們向著星辰大海的征程。

    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航天器要 “上天” ,要由運載火箭將它們送至太空。自“東方紅一號”衛星由“長征一號 ”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后,我國陸續研制了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系列的運載火箭。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進,每個長征型號火箭都是一個大家族,如長征二號火箭,就有 ”金牌火箭” 長征2C、發射神舟飛船的高可靠性 “神劍” 長征2F等諸多型號。迄今為止,長征系列火箭已經完成了兩百多次成功發射。雖然火箭的各項系統的技術在不斷改進,但這些火箭的總體技術水平仍然停留在上世紀 90年代。按照我們國家對于未來航天事業的規劃,在 2020年左右要建成20 噸級的空間站,并長期進行載人飛行和軍事、科學應用,需要頻繁的發射貨運飛船對空間站進行補給。之前研發的火箭,其推力相當于 “小貨車” ,已經不能滿足空間站的貨運需要。于是,“大貨車 ”長征七號應運而生,將成為今后空間站的貨運主力軍。


    在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和長征十一號組成的我國新一代火箭家族中,長征七號是它們中的 “二哥” ,運載能力僅次于長征五號。它搭載的“乘客 ”,除了“天舟一號”等貨運飛船外,也可以是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的人造衛星。神舟飛船和天宮空間站運行的軌道距離地面的高度一般為幾百千米,這種軌道被稱作近地軌道( LEO)。長征七號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可達 13.5噸,是發射神舟飛船的長征 -2F火箭運載能力的 1.5倍多。

    運載能力的增加,來源于新一代長征火箭脫胎換骨的動力系統。長征七號火箭芯一級(即助推器包裹的火箭本體一級)和助推器采用的都是 YF-100液氧- 煤油發動機,單臺發動機的推力為 1223.5KN,比長征2F 火箭使用的YF-20B發動機的推力高出了 67%。 YF-100發動機采用了高壓補燃技術,燃料在發動機中經過兩次燃燒,相比于 YF-20B發動機的單次燃燒,能夠減少燃料的浪費。這種發動機采用已經在去年發射的長征六號火箭上小試牛刀,同時也會運用到未來發射的重載火箭長征五號上。在長征 2F火箭的芯一級上,需要安裝四臺 YF-20B發動機來提供足夠的動力,而長征七號芯一級僅需安裝兩臺YF-100,就可以提供足夠的推力。發動機數量減少,帶來的是可靠性的提升。在美蘇的登月競賽中,美國的土星 5號火箭和蘇聯的 N-1火箭的總推力相差不大,但成功發射阿波羅飛船登月的土星 5號僅安裝了 5臺大推力發動機,而 N-1火箭則安裝了多達 30臺推力較小的發動機,動力系統過于復雜,飛行試驗全部失敗,終結了蘇聯的登月計劃。

    (長征七號使用的YF-100發動機)

    長征2F使用的 YF-20B發動機和其他上一代火箭基礎級發動機,使用的燃料都是偏二甲肼 -四氧化二氮。這種發動機雖然具備技術成熟、燃料可以在常溫下儲存的優點,但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都是劇毒物質,在燃料的生產、儲運過程和火箭加注燃料的過程中,都可能會對操作人員產生致命的威脅。同時,如果火箭在發射期間出現意外,未燃燒殆盡的燃料也會在爆炸和沖擊之外構毒氣危害。長征七號使用的 YF-100發動機,以液氧-煤油為燃料,它們都是清潔無毒的材料,而價格也要比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低好幾倍。同時,液氧 -煤油燃料的密度高比沖也較高。如果把火箭比作一輛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采用液氧 -煤油后,同樣排量的汽車,百公里的耗油量降低了。加滿一箱油后,能夠行駛更長的距離。液氧注入火箭時,溫度達零下 183攝氏度,和海南的熱帶氣候相比可謂 ”冰火兩重天“ 。通過采用高效的隔熱材料,火箭并不用穿上厚重的 ”大衣“ ,僅需要在低溫貯箱外部之一層 1~ 2厘米后的隔熱結構,就能避免火箭結冰。由于新燃料的使用,長征七號在發射時會比以往的喉間噴射出更長的火焰,這將成為新火箭的 ”看點“ 之一。


    以往,我國的大部分火箭采用的都是 ”分級轉運,垂直總裝,垂直測試 “的發射準備模式,火箭和衛星在到達運到發射場后,先分別進行測試,再一件一件的運到發射臺,像搭積木一樣自下到上拼裝,最終在發射臺上組成準備發射的完整火箭。而長征七號則采用了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轉場的“三垂”模式。火箭在總裝廠房完成拼裝、測試后,整體轉移到發射臺,縮短了火箭在發射區的射前準備時間,提高了發射可靠性。文昌發射場常有風速隨高度變化的淺層風,風速隨高度變化。在地面上刮起微風時,火箭頂端的風速可能已經相當大了。為了克服這種風對火箭轉運的影響,讓豎立著的火箭能夠穩穩當當的轉移到發射臺,長征七號使用了“防風減載裝置”,來抵御轉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強風。


    長征七號還是中國首個 ”數字化“ 火箭,在火箭研制過程中,以往厚重的圖紙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數字化建模和數字化仿真。火箭的不同部件,往往由不同的單位、部門設計,他們之間的裝配和就協調工作,也由計算機中的數字模裝代替了實物模裝。這些數字化技術,在保證質量和降低成本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設計和生產協調上的效率。在火箭研制過程中,還應用了時下最流行的VR技術,設計人員可以通過佩戴設計人員通過佩戴“ 3D頭盔顯示器”及“位置跟蹤設備”,對三維數字火箭實現虛擬維修。


    這次發射,是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的第一次航天發射。之前,我國建立的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都處于內陸地區,火箭運輸只能通過火車進行。受制于鐵路隧道的限界,火箭的直徑被“鎖定”在3.35米,不能再增大,限制了大推力、重載火箭的發展。文昌基地投入使用后,火箭可以通過輪船運抵發射場,直徑可以進一步增大。這次發射的長征七號,考慮在一段時間內還要“兼容”之前使用的發射場,直徑仍未3.35米。但可以期待,個頭更大的火箭將在不久的將來從文昌發射。除了運輸方便,文昌的地理緯度比較低。在這里,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更強。火箭升空時,除了可以使用自身發動機產生的動力,還可以借助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加速。同時,文昌發射場周邊都是海洋,火箭拋落工作完成的部分時不用擔心意外的發生。其實,在中國航天起步之初,發射場的設計者們就已經相中了海南。但考慮到沿海目標容易受到外國攻擊,不得不將發射場建在了內陸。現在,航天人不但不用擔心敵人襲擊,還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來對待這次發射,提前公布了發射的最佳觀看位置。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發射中國自己的大型空間站、載人登月飛船和火星探測器,發射場附近還將建設一座航天主題公園,使文昌成為中國的“卡納維拉爾角”。

    延伸閱讀:

    火箭發射時,都有哪些安全措施?

    長征六號火箭有哪些技術突破?

    技術加持:大火箭家族長征七號首飛解析!

    長征七號發射瞬間400噸水噴下?

    長征七號首飛,有哪些創新發現?

    • 發表于 2016-06-25 00:00
    • 閱讀 ( 82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