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瑯琊榜》“懸鏡司存與廢”的最終打開方式

    瑯琊榜有很多種解讀方式,從儲君之爭的角度來看,這是靖王在天下第一謀士梅長蘇的幫助下斗垮太子和譽王并最終成功上位的故事;從梅長蘇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場為七萬慘死梅嶺的將領們復仇的血腥之路;從政治路線來看,這是改革派歷經多年蟄伏終于成功戰勝了保守派,對政局進行大換血的故事。然而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線,個人認為主導這一切故事的根源是祁王和夏江之爭,是懸鏡司的存廢問題。

    瑯琊榜中的懸鏡司公開面目是不參與黨爭,只對皇帝負責,擁有查案權力的機構,實際面目是一個類似于明朝東廠西廠一樣的特務機構。東廠西廠聲名在外,無須多言,大家都能心領神會這是一種怎樣暗黑的存在。“英明”的祁王殿下認識到了懸鏡司的可怕之處,因此向當朝皇上主張“縱觀古今,真正的明君,身邊根本不需要有懸鏡司這樣的機構存在,朝廷法度應歸于統一。父皇,兒臣認為,可將懸鏡司并入大理寺,一應行事當受法規約束。”

    雖然祁王對劇中幾乎所有人都要重要影響,所有皇子中皇上最欣賞他,梅長蘇是他的好基友,靖王從小受祁王教導,朝中一多半開明人士都是他的擁躉者,但這是祁王在劇中唯一一次正面出場,唯一一次直稱政事。

    (圖)靖王蕭景琰,由王凱飾演

    在這段話中,祁王明白表明了他的想法,即將懸鏡司并入大理寺,這個建議不能不說是經過折中考量的。并入并非裁撤,只是建議取消懸鏡司的獨立地位,按照夏江的身份地位,并入大理寺之后也會是重要職位,但是夏江依然不干。為了牢牢掌握一把手這個位置,夏江利用皇帝的猜疑之心,一手策劃了赤焰軍謀逆案,一舉粉碎了圍繞在祁王身邊的改革派集團,害死了一代賢王,端掉了一座赫赫威名的相府,讓七萬赤焰軍冤死在梅嶺。

    祁王要廢懸鏡司的目的很明顯,因為要使朝廷法度歸一,要防止懸鏡司手中權力的濫用。又因為懸鏡司直接向皇帝負責,很多程度上代表的君主的權力,因此廢懸鏡司最終的目的是要防止君主權力的濫用。懸鏡司會招致這種被廢除的風險與懸鏡司的性質有關。

    有權力的地方就會有權力的濫用,這一點無論是懸鏡司這樣的特務機關還是正常的政府職能部門都很難避免,但重要的是其他政府部門由于內嵌于一整套官僚機構中,依靠朝廷法度和文書傳遞,受到政治機器自運轉帶來的牽制,所以權力的濫用不至于太過。在正式規則不能發揮作用的時候,潛規則就會接替,所以整個官僚體系的運轉還是有章可循有跡可查的。


    (圖)懸鏡司首尊夏江,由王永泉飾演

    但是懸鏡司不受官僚體系的制約,不受朝廷法度的制約,只對皇帝負責,意味著全憑皇帝個人的喜怒哀樂,權力被濫用的可能性被放大了無數倍。這樣一種機構的存在,無論是對生活其中的小屁民還是位居高位的權臣名宿都是極其可怕的。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把矛頭指向你,每一個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這是懸鏡司不得不要廢的原因。

    另外值得八卦的是祁王的說話方式。這一段話多少有點對不住祁王的一世英名,因為這個話說得實在太沒有水平了,也難怪會給皇帝造成那么大的猜忌。“縱觀古今,真正的明君,身邊根本不需要有懸鏡司這樣的機構存在,朝廷法度應歸于統一。”這句話很容易被解讀成“明君身邊不需要懸鏡司,現在我身邊有懸鏡司,所以你的意思是說我是昏君咯?”

    懸鏡司可能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也事實上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受到的非議頗多,那么為什么皇帝本人對懸鏡司有這么重的情結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和夏江之間的基情嗎?肯定不是的,因為類似于懸鏡司這樣的機構歷朝歷代都有,以這樣或者那樣的形式存在。一個人犯這種錯誤可能是偶然,很多人犯這個錯誤就大有故事可言了。

    (圖)懸鏡司掌鏡使夏冬,由張齡心飾演

    先看劇中懸鏡司的所作所為,如慶國公侵地一案,就是由懸鏡司掌鏡使夏冬查清案情,將卷宗封存后移送司法——靖王召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國家司法機構審理此案,曾派蔡荃去懸鏡司接收卷宗。

    慶國公濱州侵地案是前半段劇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案件,這一案件的背景是皇上正在推行均田的國策,力圖保護小農經濟,但是慶國公的族人依仗朝中有人,枉顧朝廷法度,私自侵占民田。受害者別無他法,只能進京告狀,慶國公一方當然百般阻擾,試圖殺人滅口。最后在江左盟等人的幫助下,這對老夫妻才最終平安到達京城,成功告了狀。

    皇帝十分生氣,所以要派人下去調查事情原委。于是問題來了,能派其他司法機構諸如刑部、大理寺嗎?答案是不能,因為太子和譽王兩廂爭斗,朝中重臣早已選邊排排站了,刑部齊敏是譽王的人、大理寺朱樾是譽王的內侄,不管派誰下去,最后得出的結果都是偏向譽王的。再加上地方官員官官相護形成的龐大人情網絡,皇帝不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這個時候懸鏡司來救場了,不涉黨爭所以能中立,只對皇帝負責,所以不需要照顧其他官員的情面,實在是調查侵地案的上佳人選。

    (圖)梁帝,由丁勇岱飾演

    由此可以看出,懸鏡司為何多年來無法被裁撤的原因。因為它的不涉黨爭和只對皇帝負責的屬性,使得它存在一些不能被官僚體系取代的作用;因為獨立于官僚體系之外,使得它能發揮監察官僚體系的作用;因為它不受官僚機構掣肘所以可以指哪打哪,使得皇權得到最大程度的行使。這幾重因素的疊加使得歷代帝王對“懸鏡司”鐘愛有加。

    一切聽起來很美好是不是?懸鏡司似乎應該存在下去是不是?不是的,外在于官僚體系的懸鏡司是一只籠子之外的猛獸,它可以幫皇帝咬他不喜歡的官員,也有可能反咬皇帝一口,畢竟沒有什么能牽制它。

    梁帝以為他在利用懸鏡司,實際上被懸鏡司利用而不自知。由此失去了他最欣賞的兒子、最寵愛的妃子、當年共同創業的小伙伴言侯和林燮、一支強大的軍隊七萬赤焰軍。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 左容容

    • 發表于 2016-07-28 00:00
    • 閱讀 ( 84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