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揭秘刺刀的發展史:刺刀真有這么兇殘嗎?

    當火藥被廣泛應用之后,火門槍、火繩槍與燧發槍相繼走上了戰爭的舞臺。16世紀初,歐洲第一支正規的火槍步兵部隊正式成立。如此一來,似乎傳統的冷兵器會立即被淘汰。

    ▲火門槍

    但事實上,由于早期火槍裝填速度太慢,乃至于紙殼子彈問世之后,也需要花上至少20秒的時間來裝填彈藥,這在戰場上是極其致命的。因此當時軍隊的陣列,往往是將火槍手與長矛兵混編,以防止敵方對處于“技能冷卻期”的火槍手進行打擊。

    一. 早期刺刀

    1640年,駐扎在法國東南部巴榮納城(Bayonne)的法國軍官皮塞居在一次戰斗中,看到沒有彈藥的士兵撿起扯斷的矛頭塞進火槍的槍口之中,與敵人“相互狂甩傷口”,便靈感突發發明了第一支帶有刺刀(Bayona)的火槍。刺刀的出現,解決了火槍手無法近戰的問題,使得火槍手自衛能力得到提高。這種刺刀即為“矛頭式刺刀”。

    ▲美軍M1873矛頭式刺刀

    但此時的刺刀是直接插入滑膛槍口之內的,因此一旦裝置,就無法再進行射擊。于是1688年,法國元帥沃邦對刺刀的裝置方式進行改進,將刺刀裝置于槍口之外。這種刺刀被稱為套筒式刺刀。如此一來,在刺刀為火槍手提供自衛能力的同時,也保證了火槍的射擊能力。于是刺刀在于1700年開始在歐洲軍隊中推廣開來,并成為當時槍支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早期套筒式刺刀

    二. 錐形刺刀

    此時軍隊的管理者便開始思索如何提高刺刀的殺傷力,于是開始使用各種比矛有更大殺傷力的武器作為刺刀。這種情況下,錐形刺刀便應運而生了。我們對三棱刺刀應該是最熟悉的,因為解放軍所用的中國56式刺刀就是三棱刺刀,與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沖鋒槍配合使用。動物模擬實驗表明:刃長32厘米的中國56式刺刀,可以將兩個成年男子對胸刺穿,其威力可見一斑

    ▲中國56式刺刀

    錐形刺刀大多為三棱刺刀或四棱刺刀。三棱刺刀截面為三角形,四棱刺刀截面為十字形。為了防止使用者為刺刀割傷,其刃并不鋒利,乃至于刺刀的刀尖也并不尖銳,但整體剛性很強。刃與刃之間都開有“樋”(與血槽類似),便于刺刀的刺與收,并減輕重量。

    當錐形刺刀刺入人體之后,其刃間的樋會將空氣引入傷口。一旦這些空氣進入血管之中并形成空氣栓塞,就將堵塞通往腦部的血管,造成人的腦死亡,這在實驗中已經被證實。除此之外,三棱刺刀造成的傷口難以進行有效的應急處理,因此在戰場上三棱刺刀的殺傷力非常可觀。

    ▲法國1886式林白刺刀

    正是由于這種殺傷力,錐形刺刀便曾風靡一時,種類繁多。如匈牙利M1895式刺刀、俄國莫辛·甘納刺刀、烏拉圭M1900式刺刀、民國時期使用的C1920式刺刀、蘇聯44式刺刀、中國53式四棱刺刀。但這類刺刀由于只能夠對敵人進行刺擊,缺乏匕首形刺刀劈、削、挑等功能,因此在需要刺刀新增內涵的現代軍隊中已較少看到。

    三. 刀劍形刺刀    

    “天上的星星笑地上人,總是不能懂不能覺得足夠。”如何榨取刺刀的剩余價值、使得刺刀功能多樣化,就成為了當時軍隊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于是人們開始嘗試將不同的兵器,如刀、劍等作為刺刀固定在火槍之前,并用帶卡筍的刺刀座與槍口環相配合來固定刺刀。這一類刺刀可以歸類為刀劍形刺刀,其形制不固定且普遍較長,一般在50厘米以上。

    這類刺刀與錐形刺刀不同,可以取下作為冷兵器單獨使用,在裝置時則可作為長兵器使用。


    ▲19世紀的各種刺刀,中間的刺刀尤長且帶有護手,可取下作為長劍使用

    (一)羽脊式刺刀

    與此同時,人們開始設法增加這類刺刀的殺傷力,于是開始仿制錐形刺刀,在刀身兩側都加上一條脊,刀的截面呈“T”字形。這種刺刀便被稱為“羽脊”式刺刀。最早的羽脊式刺刀,是英國P1855蘭開斯特刺刀。其后各國人將之進行改進使之更接近錐形刺刀,法國M1874式刺刀就是典型的羽脊式刺刀。

    ▲英國P1855

    羽脊式刺刀與錐形刺刀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刀刃是開鋒的,刀尖尖銳且上下兩頭均開刃,刀寬遠大于兩凸起的棱脊,截面呈“T”字形。這種設計在保留了刀劍類刺刀功用的同時,也提高了其殺傷力。但由于制作工藝繁雜,因此未能在軍隊中普及。德國對于羽脊式刺刀的運用最多,如德國M1860式刺刀和M1898式刺刀就是典型的羽脊式刺刀。

    ▲其上為德國M1898式刺刀,下為德國M1860式刺刀

    (二)血槽

    除了上面這種羽脊式刺刀以外,人們開始嘗試在刀身中設置血槽。血槽的作用有三個:第一,防止刺刀刺入人體后,肌肉收縮及血液的粘附使得刺刀不易拔出;第二,減輕刀身的重量;第三,加強了刀身側向受力的能力,提高刺刀的剛性。

    ▲日本30式刺刀

    一般的刺刀,刀身兩側各設有一道血槽;少部分則兩側各有兩道、刀身共計四道血槽;還有的刺刀由于種種原因刀身不具血槽。我國的81式刺刀便是這種單側雙血槽的刺刀,而無血槽的刺刀以前蘇聯生產的AKM及AK74刺刀最為典型。

    ▲中國81式刺刀

    (三)鋸齒

    除了血槽以外,另一種提高刺刀殺傷力的結構就是鋸齒了。一旦刺刀刺入人體,當刀身抽出或轉動時,這些刀身上的鋸齒將破壞所接觸到的一切結構,進一步擴大傷口。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一戰時期德國所用的“屠夫”刺刀了。這種結構后來被廣為使用,并不單為德國所有。即使是現代,這種鋸齒結構仍見諸各國的刺刀。當然,其功能也有所拓展、轉變。

    ▲不同型號的德國“屠夫”刺刀。其中下面兩把是早期型號,最上面的則是98K刺刀

    四. 匕首形刺刀

    刀劍形刺刀由于其長度太長、重量太重,有時無法適應復雜的野外環境與戰場環境,因此其長度逐漸變短,最終固定為匕首形刺刀,并且功能也逐漸拓展。以美國的軍用刺刀為例。20世紀初期的M1905式刺刀,刃長40.6厘米,總長520厘米;M1917式刺刀,刃長43.5厘米,總長55.8厘米

    ▲M1905式刺刀

    但到了M1型刺刀,其刃長和總長就分別縮減為25厘米和36.5厘米了;到了M4刺刀,刃長和總長分別為16.5厘米和29.5厘米。其后的美國軍用刺刀,總長基本都維持在30厘米左右。

    ▲M1刺刀

    M1的出現,象征著美國進入了短刺刀時代。不僅僅是在美國,世界各國都在縮短其刺刀的長度。最廣為人知的M9刺刀,其刃長18.2厘米,刀身長31厘米。而現今解放軍所配備的95式刺刀,與M9極為相似。

    ▲美軍M9式刺刀

    近現代的刺刀,長度較之前大為縮短,且功能更加多樣化。這些刺刀,不僅保留著其原本自衛的用途,也為士兵在復雜的野外環境及戰場環境提供了更有力的生存保障。

    ▲解放軍95式刺刀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樂小魚,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沈師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 發表于 2016-08-06 00:00
    • 閱讀 ( 155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