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認識極端高溫,預防中暑

    熱浪來襲,熱死人事件頻發

    熱浪席卷我國大部分地區,不斷有人中暑甚至死亡的消息見諸媒體。比如,現代快報報道,近日的極端高溫僅江蘇就造成8人中暑死亡。報道列舉的死亡或危重的病例包括,61歲的環衛工人劉師傅、年齡不詳菜市場場附近老人、在工地連續工作了10小時的63歲的陸某、暈倒在農田的69歲的張奶奶、租住在車庫的62歲的徐大爺、84歲和87歲在家里中暑的兩位老人、以及64歲的門衛大爺等。主要包括對于高溫應激反應存在欠缺的兩類人群:老年人和戶外作業者。

    高溫導致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要規避這類風險,首先需要對高溫及其對人體的傷害有所認識,知道什么程度的高溫是危險的,人體在高溫下出現那些狀況是需要引起警惕。

    什么是極端高溫?不止單純氣溫高那么簡單

    人們通常認為,氣溫超過一個固定數值,比如32℃,就標志這高溫天氣。事實上,超高溫狀態,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其定義是指夏季空氣氣溫和/或濕度超過本地區常年平均水平。

    無論是人們對于天氣熱度的主管感覺還是高溫對人體的影響,都不僅僅單純決定于氣溫,而是受到多個氣象變量,如氣溫、空氣相對濕度、云量(輻射)和風速等相互作用的共同影響。

    就是說,我們日常看到的天氣預報給出的氣溫數值并不能真實的反應天氣熱的程度。那么,如何用一個指標來全面、準確的反映出熱的程度呢?科學家做過很多嘗試,以濕球黑球溫度和目前所廣泛使用的熱指數最為人們熟知。

    濕球黑球溫度

    1970年代有科學家設計出一種高溫綜合評估儀器——濕球黑球溫度儀,分別用干球溫度TDB來代表環境實際氣溫;濕球溫度TWB來模擬出汗冷卻后人體溫度。在100%濕度、空氣靜止不流動環境,TDB與TWB測的數值相等,而不同狀況下兩者之間的溫差來反應對流和蒸發的降溫作用。又設計一個黑球溫度TG代表熱能輻射的影響。

    經過實驗,賦予各個測定值一個系數,得到一個單一溫度WBGT來綜合反映高溫環境對人體的效應:WBGT=0.1 TDB+0.7 TWB+0.2 T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空氣濕度或人體出汗能力的影響比單純氣溫更重要。

    熱指數與高溫危險度分級

    然而,高溫與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涉及的變量不僅限于氣候因素,還有人體本身的系列因素,比如,人體體積和密度,基礎代謝率,核心溫度,體力活動強度,涉及散熱和接受輻射的皮膚表面積,皮膚和體表溫度,衣服覆蓋率,有效風速,衣服阻熱效率,等等。

    1979年,有科學家在納入包括以上所有可能有所影響的因素,經過反復生物氣象學實驗,在給定每個身體變量一個標準值的基礎上,經過多元回歸分析得出一個單一指數,即熱指數(HI)。這個指數因為不僅包括氣候變量,還包括人體本身的因素,因此不僅可以反應高溫對人體的影響,也反應人的主觀熱舒適感,因此,也被稱為表觀溫度,或體感溫度。

    由于這個指數包含幾十個變量,計算復雜,簡單起見,科學家模擬出一個由氣溫和空氣濕度兩個變量表達的方程:

    這里的T =空氣干球溫度 (°F), R =空氣相對濕度(百分比表示)。

    為了方便使用,科學家又制作出熱指數表,可以直觀的查閱到不同氣溫和空氣濕度狀態下的表觀溫度:

    同時又以不同顏色標識出不同程度高溫對于人體的影響和造成傷害的危險度。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該熱指數表只有氣溫和空氣濕度兩個變量,當身處夏日陽光直射時,實際的表觀溫度在表格列舉數值基礎上再加15°F。另外,特別干燥的高溫環境下強風也增加人體熱吸收從而上調表觀溫度。

    用國內更熟悉的攝氏度可標識如下圖:

    通常,如果連續兩天熱指數超過105~110°F (40~43°C)就表示進入極端高溫天氣,氣象部門就會發出代表危險的橙色高溫預警。達到這種狀況,在空氣濕度超過80%的氣候狀況,空氣絕對溫度只需要“不是太熱”的30°C。

    當熱指數達到或超過125~130°F(52~54°C)表示進入災難性高溫天氣,需要發出紅色高溫預警。

    比如,今天的上海,最高氣溫達到39°C(102°F),空氣相對濕度超過55%,意味著最高表觀溫度達到災難性的130°F(54°C)。近日的長江沿線多數城市持續處于災難性高溫臨界狀態,也是群發熱射病甚至死亡的原因。

    25日有媒體報道,江西10歲男孩僅在室外玩耍20分鐘就發生熱射病導致多器官臟器衰竭的情況。

    認識熱相關疾病

    單純認識什么樣的高溫可能帶來風險是不夠的,還需要認識高溫是如何作用于人體,出現那些狀況是需要警惕和緊急處置。

    國內慣用的中暑不是一個醫學術語,而且含義寬泛不清。

    現代醫學更常用熱相關疾病(Heat-related illness),或者熱病(Heat Illness)來表述。按照美國衛生研究院的定義,熱相關疾病是指人處在高溫、或/和高濕環境,或/和劇烈運動情況下,引起散熱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以至最終可能發展為體溫調節完全喪失而引發人體超高熱及組織細胞損害,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的系列癥候群。

    通常包括汗疹(痱子)、熱疲勞、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等幾種癥候群。其中,最嚴重的熱射病會引起死亡或者遺留永久性損害。

    熱相關疾病是如何發生的?

    高溫是根本原因,空氣高濕影響人體散熱,而體力活動產生額外的熱量增加散熱壓力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具體發生的機制則是水電解質代謝紊亂。人體具有強大的體溫調節能力來維持核心溫度(身體深部,腦、心肝等生命重要臟器)的相對恒定。

    人體散熱途經包括傳導,對流,輻射,和汗液蒸發四種途徑。在高溫環境下,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前三種途徑失效,僅依靠出汗蒸發來散熱。

    大量出汗引起體液和鈉等礦物質的丟失導致血容量減少;同時,體內血液循環重新分配,增加皮膚血流量也就相應減少其他組織血流量。如果持續暴露于高溫環境,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就會引發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和循環障礙,最終破壞散熱機制,導致體溫失去控制。當體溫高于40°C就可以導致細胞功能和結構不可逆性損害,最終導致死亡。

    熱疲勞與熱暈厥。大量出汗需要皮膚血液循環增加,相應的骨骼肌、腦等重要內臟血液循環減少,人會感覺慵懶、乏力,肌肉酸脹不適,輕度頭暈,這就是所謂的熱疲勞。

    腦組織對于缺氧非常敏感,如果這種血液循環障礙得不到改善,可能出現一過性腦供血不足,表現為短暫性意識喪失,這就是熱暈厥。

    暈厥看著嚇人,其實患者意識喪失倒地后,由于體位的關系,腦血液循環能夠很快恢復而醒轉(而非掐人中的功勞)。

    熱疲勞和熱暈厥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要移轉陰涼處、注意休息并及時補充體液癥狀會很快消失。

    熱痙攣。高溫環境下,尤其是從事劇烈體力活動情況下,骨骼肌需氧量顯著增加,血液循環的再分配引起的骨骼肌供血供氧不足,甚至啟動糖無氧酵解導致局部乳酸堆積。尤其是大量出汗引起體液尤其是電解質丟失引起體內電解質代謝紊亂,突出表現為低鈉低氯血癥。幾種因素共同引發一處或幾處骨骼肌的痙攣,這就是熱痙攣。

    熱痙攣發生的另一種情況是在高溫環境劇烈運動后,快速大量補充不含電解質的白水,導致稀釋性低鈉低氯血癥,也常被稱為“水中毒”。

    還有一種隱匿性熱痙攣,就是高溫環境劇烈體力活動后,夜間睡眠期間的小腿或者腹背部肌肉的延遲性痙攣。

    熱痙攣最常累及的是參與運動肌肉群,如小腿、腹壁、背部和手臂肌肉。

    熱痙攣同樣不需要特殊治療,只需要及時注意休息和降溫,補足體液,尤其需要注意電解質的補充;適當柔和的伸展運動和按摩,通常都會很快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熱痙攣緩解后幾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不要從事劇烈活動。

    熱衰竭。是水分和電解質過量都是導致全身血液循環趨于失代償的一種狀況。

    出現下列系列癥狀應該警惕熱衰竭:大量出汗、臉色蒼白、肌肉痙攣、疲倦、虛弱、頭暈、頭痛、惡心或嘔吐和暈厥。這時皮膚潮濕、涼爽,脈搏弱而快速,呼吸快速而淺。

    如果出現熱衰竭表現,你需要立即停止所有活動和休息,移動到陰涼的地方,飲用涼水,最好是含有電解質的飲料。
    如果,經過上述處理,熱衰竭體征或癥狀在1小時內不緩解或者惡化,需要就醫。更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發現體溫升高,特別是超過40°C,就應該警惕熱射病的可能,需要立即就醫。

    熱射病。熱衰竭不能及時正確處置,則可能導致體液和電解質過度丟失導致血液循環徹底失代償。這時,保障腦、心臟等生命器官血液循環優先于皮膚出汗所需,使得人體散熱的最后途徑——出汗功能喪失,體溫調節能力徹底喪失的結果是體溫快速上升,甚至1分鐘內就可以上升到40°C或更高。

    如果不能及時救治,可以造成腦神經、心臟、腎臟和肌肉組織損傷。這些損傷持續,將會發生不可逆性病理改變,甚至死亡。這就是熱射病。

    體溫高達40°C或更高,是熱射病的主要標志。
    其他主要癥狀和體征包括:皮膚無汗干燥(劇烈運動引起的熱射病,皮膚有可能是濕潤的)、潮紅;惡心和嘔吐;脈搏快速而洪大、呼吸急促而表淺;頭痛,通常表現為波動性頭痛;意識混亂,可能有痙攣發作、幻覺、語言表達和理解障礙;神志不清,或者最終陷入深無意識狀態(昏迷);肌肉痙攣或虛弱(通常是早期表現)等。

    緊急處置:發現熱射病,需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者馬上送醫院救治。同時進行緊急處置,最關鍵的是給患者降溫:轉移到陰涼通風,最好是有空調的場所;移除一切可以除掉的衣物;在患者頭部、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放置冰袋或冷濕毛巾,或者覆蓋濕冷降溫毯;在患者全身噴灑水分并用風扇直吹是一種緊急狀況下的替代方法。如果患者可以進食,給予不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最好是含有電解質的飲料;如果患者有嘔吐則禁止給予口服液體。

    總之,及時識別熱衰竭與熱射病征象并作正確的處置,是預防嚴重熱相關傷害和死亡的關鍵。

    哪些人更為危險

    另外,還需要認識到熱相關疾病和死亡更容易“光顧”哪些人,才能做到重點防范。這些人群包括:

    老年人(年齡>65),包括對高溫和缺水感覺遲鈍,體溫調節能力下降,尤其是存在循環障礙性疾病時,同時出現問題是缺乏自救能力。這也是文章開頭報道中熱射病死亡集中在老年人的原因。

    嬰幼兒(年齡<1),體溫調節機制尚未成熟,身體代償能力不足。

    運動受限和精神障礙者,缺乏應對高溫的行動能力和認知力。

    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高血壓,抑郁癥,失眠等的藥物)者,這幾類藥物通常影響人體的出汗和散熱功能。

    從事劇烈戶外活動或工作者,戶外陽光直射的熱指數需要另加15°F,上文上海的例子這個數值可以高達145°F(63°C)。如果長期暴露于這種惡劣的高溫環境,加之體力活動或運動產生大量額外熱量,隨時都可能會發生熱相關疾病。

    含酒精飲料的影響,酒精是一種利尿劑,導致或加重人體脫水,同時醉酒破壞人的認知和行動能力,因此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

    需要特別提示的是,我國流行的防暑藥藿香正氣水是75%酒精溶液,因此是一種助暑藥,而非防暑藥


    背景新聞

    高溫兇猛!這幾天江蘇有8人中暑身亡

    http://dz.xdkb.net/html/2016-07/26/content_437926.htm

    男孩室外玩20分鐘患熱射病 全身出血不止

    http://news.sina.com.cn/s/wh/2016-07-27/doc-ifxuhukv7623997.shtml



    • 發表于 2016-07-28 00:00
    • 閱讀 ( 71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