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王寶強離婚,圍觀群眾為什么這么操心?

    自8月14日王寶強在微博上宣布離婚以來,這個話題就迅速霸占了熱搜榜,且這兩天事件持續發酵。

    網友的關注度絲毫不減,就像在追一部連續劇,還扒出三個當事人的各種舊料來佐證,各種分析頭頭是道,讓人細思恐極。

    #王寶強離婚#這個話題在微博上的閱讀數已經達到了53億。

    為什么人們對這件事情這么感興趣?

    ---------------------------------------------------------

    < 為什么人們的窺私心理這么強烈? >

    作者 | 沐小沐

    這幾天,仿佛全世界的關注點都在王寶強身上。

    打開微博,熱搜前十里有一半都是跟王寶強、馬蓉、宋喆相關的。

    打開微信,公眾號里有關王寶強離婚的文章更是撐起了半壁江山。(發了這篇文,感覺自己也在這半壁江山里打拼)

    關掉手機找朋友聊聊天吧,對方開口就問:“你看了分析王寶強車禍那個帖子了嗎,好嚇人。”“王寶強財產真的全被轉移了?好慘啊,心疼寶寶。”“你快看,有人說馬蓉跟宋喆大學時候就在一起了,好大的一局棋啊。”

    八卦是人類的天性。作為一個知名度較高的演員,王寶強離婚引來這么大的關注沒有什么可奇怪的。

    不過,很多八卦群眾已經不止是在看熱鬧,還親身參與,制造了許多“熱鬧”:有往回扒出王寶強帶女兒參加爸爸去哪兒的片段,說明王寶強在家很沒地位的;有掛出王寶強與王蓉的合照,說真相早就通過細節顯露出來的;甚至還有回憶王寶強的車禍事件,分析出一個大陰謀的。

    圍觀群眾如此廢寢忘食地去尋找馬蓉出軌的蛛絲馬跡,我們會發現,人們的窺私心理是很強烈的。

    曾經有心理學家說過:

    只要人格還沒有成熟,人們就還會熱衷于窺探別人的隱私;

    只要還有欲望被深深壓抑的人,就會有人挖空心思地揭露別人隱私,借著別人的隱私,宣泄自身的欲望;

    只要人性還存在著缺陷,窺探隱私的喜好,就永遠不會結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總有那么一些人,喜歡不斷地去打探別人的隱私,甚至還可能會用一些不光彩的方法,比如偷窺、跟蹤等等。

    而且,對于一些負面的事情,人們更會保持一種旺盛的精力,負面的緋聞受到的關注總是比正面的緋聞更大,我們總希望能夠一點點蛛絲馬跡來探究發生了什么事。

    人為什么會喜歡去關注別人的隱私呢?

    這種現象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一探原因:

    01  | 個人成長的需要

    每個人降生的時候,所有的外在事物對他而言都是未知的,嬰兒需要通過窺探外在的刺激來進行學習。

    這時候,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對孩子而言就是隱私和疑問,并懷著好奇心和渴望去了解。

    這種最原始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不斷了解這個世界,因此可以說這種喜歡窺探隱私的心理是天生的,人類的本性。

    02  | 個體自我保護的需要

    很多人喜歡去研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從里面我們可以知道人最本質的需要就是安全的需要,每個人都喜歡設立自己的安全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我們有一些不愿意讓他人知道的東西。

    為了不讓這些隱私暴露,大家都會下意識地在打探別人隱私的同時提醒自己要注意隱私的保護。

    于是,在你的大腦里面會有兩種聲音在說話,一個是在自己隱私受到威脅的時候可以用別人的隱私來攻擊他人,另一個是基于別人犯過的錯來提醒自己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比如要保護好自己照片的安全性。

    03  | 宣泄個人欲望的需要

    人們對別人隱私的窺探欲強烈,與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影響,這種欲望最早來自于童年,特別是對自己身世和來歷的好奇心。

    小時候我們經常會去疑問自己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如果家長沒有清楚的解答孩子們的疑問,孩子會選擇通過窺探父母來獲取答案。

    我們知道,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個需要發展的方面,這個方面發展的好,我們就安全地度過并進入下一階段,如果沒有,會持續在這個階段不斷循環,無法進入下一個階段。

    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破解了父母的全部情感隱私,從理論上講,這個孩子長大之后,將不會過分熱衷于別人的隱私。

    如果兒童期窺探欲沒有得到足夠滿足,這些人到成年期后更可能會瘋狂地窺探別人的隱私。

    更有極少數的人,喜歡通過窺探別人隱私的過程,來滿足一種扭曲、變態的原始欲求,最終形成一種變態人格。

    每個人都有窺探欲,但是程度并不會一樣,如果是正常的,那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來了解外界世界,也不失為一種好的信息獲取渠道。

    但是,任何事都要有一個度,不要超過了這個度,更不要用這種方式去傷害他人。

    我們對寶寶離婚這件事的關注、關心也都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人卻會捏造各種謠言,一方面切中了人們的窺視心理,一方面也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獲取利益。

    比如有消息稱,經北京第二醫院證實,王寶強曾對兩個孩子做過親子鑒定,DNA的相似度竟然只有2%-8%,根據醫療結果判斷,王寶強并非兩個孩子生父。

    且不要說北京第二醫院無法做親子鑒定,親子鑒定關于親緣關系的表述比率都是99.99%,要么99.99%排除,要么99.99%確認,2-8%的表述不可能出現。

    這種謠言傳播開來,對王寶強和他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作為公眾人物,王寶強公開發表離婚聲明,想必也有自己的無奈。我們圍觀的群眾,出于對寶寶的支持也應該理性圍觀。或許過度地關注、消費他人的痛苦,會讓當事人覺得更加難以走出來。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號“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 發表于 2016-08-17 00:00
    • 閱讀 ( 109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