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驕子”最初是匈奴人的自稱。而戰爭則是這些天之驕子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事情,匈奴帝國的軍事體制滲透至其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的每一部分。
匈奴單于既是匈奴帝國最高的政治統治者,又是最高的軍事首領。單于主持下建立的政權系統,實際上是一套完整的軍事組織。單于屬下的匈奴貴族官吏, 沒有嚴格的文臣武將之分,多集軍政于一身。

匈奴設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及左右骨都侯等二十四個中央高級官員,其中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的地位最高。這些官員同時也是領主,他們各有封地,雖然名稱不一,但共同特點是每個領主都是騎兵統帥,也就是萬騎長。“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匈奴最基層的單位是帳,一帳是一個五口之家,相當于漢帝國的一戶。每帳要提供一名以上的騎兵。匈奴的什長領十帳之兵,是最小的作戰單位;什長以上為百長,領兵約百人,百長以上為千長,統兵千人。千長由那二十四個萬騎長統率,或由匈奴單于直轄。匈奴各中還設有裨小王、相、都尉、當戶、且渠等官職。他們權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也都由其所率領的騎兵多寡決定。要想擁有一名合格的騎兵,對農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匈奴人稱雄的年代,馬鐙和馬鞍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匈奴騎兵都是騎在光背戰馬上,或者最多墊一塊皮墊。因此騎手就不得不依靠雙腿夾緊戰馬,以使自己保持在馬背上。這種技術被稱為潺騎,是需要長期訓練才能掌握的騎術。

駕馭沒有馬鐙的戰馬馳騁、射箭,是現在的特技演員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就算借助馬鐙,普通人要想掌握騎馬射箭技術也需要長期的練習。可是潺騎騎射對匈奴戰士來說,卻仿佛是一項天生就具備的戰斗技能。可以說,匈奴人的生活就是軍訓。就如恩格斯所說:“戰爭以及進行戰爭的組織現在已成為民族生活的正常職能。”在草原分散游牧的經濟生活下,保護自己的畜產免受損害,侵奪他人的財物補充己用,成為了匈奴人一種天然的生存方式。因此,每個成年男子既是生產者,更是戰士。騎馬、放牧和射獵是每個游牧民的基本生活技能。

匈奴人從小就先練習騎羊,射獵小鳥和野獸,長大開始學騎馬,射獵更大的野獸。從小的狩獵生活和訓練培養了匈奴人優良的騎射技術、長途奔跑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畜牧生活能培養一個人的管理統籌能力和團隊配合意識,這也為匈奴人日后的實戰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他們能夠很快地適應以服從指揮、協同配合為第一要務的軍事生活。

另外,每年的一三九月,匈奴的各個部落還要舉行大會,進行集中訓練和比試。大會還會組織集體圍獵,作為軍事演習。因此,普通匈奴人非常習慣平時為牧民,放牧打獵,戰時為士兵,沖鋒陷陣的生活。匈奴單于不需要付出什么,就擁有源源不斷的成熟戰士。又由于匈奴的行政組織軍政合一,單于及以下各級官吏平時既負責一切行政事務, 又組織軍隊的訓練,因此官兵關系密切,無將不知兵,無兵不知將, 在戰斗中盡可發揮最大的戰斗能力。憑借此優勢,匈奴實行全民皆兵的軍事體制,具有極低的戰爭成本和高效的軍事動員體制

匈奴婦女雖然一般不參與戰爭,但也能走馬射箭。她們常在軍中負責后勤和生產。當匈奴大軍遠征時,婦女們常驅趕牛馬隨行,“因水草為倉稟”,源源不斷地供給后勤補給。這樣,便避免了作戰中運糧轉輸之勞,提高了軍隊的作戰能力。可以說,整個匈奴帝國就是一個大兵營,戰爭成本極低,瞬間就能完成從平時到戰時的轉換。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沈師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