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鋪天蓋地的都在刷屏某知名男藝人因老婆出軌引發的離婚事件。作者在此不想隨意猜想事情真相。畢竟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對這個事情雙方的一個評判。因此不再贅述。
今天我忍不住想談談的,是關于婚姻這個話題。
剛好我上周和閨蜜聚會。其中,小Q提起了這樣的一段故事:她的好朋友阿豪在前段時間經歷了一場家庭變故。他的爸爸在50余歲的年紀,出軌了他的初戀女友,和他媽媽離婚了。不帶走一分錢財產,頭也不回,只留下了一句“這些年,我真的受夠了!”
初聽像是一段因為出軌導致的離婚。再聽下去才發現,原來阿豪的媽媽是個容易情緒非常暴躁的女人。

初初兩人戀愛時關系如膠似漆。然而隨著生活的繼續,各種摩擦開始出現。媽媽開始歇斯底里地去發泄自己的脾氣,大吵大鬧。而爸爸卻總是選擇回避,不溝通。或是任著媽媽摔電視砸杯子,或是和她進行激烈爭吵。
再到后來,爸爸便是常常不回家。
然后,便有了后面出軌離婚的事情。
他媽媽不明白:“為什么我付出了整個青春,為什么我一心一意為這個家和這個男人,為什么這么辛苦,卻最終只能換來背叛!?“
這,不公平!
到底是怎么了?都在互相傷害?

○ 首先,假若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是不是本就走到了終點?
前面的阿豪爸媽,其實犯了最大的問題,便是不溝通。或許嘗試過溝通,慢慢發現,溝通的力量已經越來越蒼白,那是不是應該及早的跳出問題本身?而不是拖得越久,傷害得越久?
習得性無助往往總是那個罪魁禍首。無論是阿豪爸爸被媽媽歇斯底里時的無可奈何,或是媽媽不停地吵鬧崩潰。其實都是大家意識到了,溝通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他們無助,習慣了無助。于是只能剩下用情緒來宣泄這種無助。

○ 其次。根本不存在我為你付出那么多,你卻無視而過。
今晚看到這樣的一段話,也是促使我下筆寫這個文章的最大動力:
“婚姻應當以這樣的決心開始:從今往后,我愿意承擔你可能對我造成的一切傷害。我愿意你改變我的生活,摧毀我的事業,也做好了有一天你不再愛我的準備。如果哪天你終將拋下我,無論生離還是死別,我愿意接納一切痛苦也不后悔。對于你可能出現的辜負、背叛,甚至傷害我最親近的人,我都做好了諒解與寬恕的準備,因此,才敢向你提出締結婚姻關系的請求。”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王路
無論是婚姻或是其他關系。每個人在這段關系中,無論男方或是女方,都有選擇自己付出多少的權利。不存在絕對的平等關系。
試想一個簡單的場景:熱戀中的女孩常常會為了男友去學做各種東西,比如織圍巾比如學做飯。她們渴求的不過是男友開心的一笑。但假如,男友根本不喜歡這些東西,那他就各種不對各種有罪了?
其實女孩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想看到對方開心的愿望,出發點還是為了自己想看到這一幕。這樣的付出是自己希望去做的,想為對方做到的,而并不是被要求在關系中一定要做的。
或者再升級另外一個場景。丈夫拼死拼活在外打拼,想給妻子更好的經濟條件。然而妻子卻把錢賭光了。難道丈夫就應該攻擊妻子不忠嗎?
丈夫為了妻子的生活,其實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這個愿望。這樣的付出,依舊是他希望做出來的。
這里說的意思不是評論這兩段關系中有任何道德上的對錯。而是說,付出的多少本身是自己選擇的,并不是不自愿的,為何付出之后得不到自己設想的結果,就要責怪對方?難道是用這個付出,要求換了等同的愛嗎?
感情和愛的多少,這又如何能衡量?

○ 最后,一段健康的兩性關系,應該是平等而獨立,并且互相尊重。
人是一個復雜的相對獨立個體。TA會擁有工作、生活、朋友、愛人、親人等等。身份也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任何他人都不應該剝奪別人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
談了這么多感情關系,之所以很多鬧到最后不好看,往往都是因為沒有把自己和對方,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一段感情關系,雙方是互相依賴取暖的。在精神上需要有交流和安慰,但又還有碰撞和激情。但是在關系之前,首先自己是自己,對方是對方。TA不是你的,你也不是屬于TA的。
假設一方總是委曲求全,一方總是無休止地過度要求。往往就會讓一方失去自我,失去獨立。當對方有一天離你遠去,就會感覺到了背叛。那是因為你根本就把TA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不容許更改變化的一部分,TA從不曾獨立存在過。

兩人就像兩只刺猬。能攜手到老的兩只刺猬,往往是兩只獨立的刺猬。寒冷時,輕輕擁抱著取暖;饑餓時為對方扎取果實;遇到威脅時一同攜手滾向敵人。
總是擁抱過緊的兩只刺猬,一瞬的熱情總是掩蓋了理智。終將因為互相的過度依賴,而傷痕累累。
○ 不過。真的能完全理智處理的,有時候可能也不是感情了吧?
(保持微笑)
出自微信公眾號:每日扔點事(ID:rengdianshi)
原創不易,轉載請獲得授權,違者必究!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