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接近尾聲,美國《時代》雜志近日按照慣例選出了2016年的年度十佳影片和年度十爛影片,有些影片所在的位置多多少少讓某些影迷嚇了一跳。
頒獎季的三部大熱門《愛樂之城》《月光男孩》《海邊的曼徹斯特》均在十佳影片中。在這個榜單中,出現的比較新鮮的面孔就是紀錄片《校塔槍擊案》,布蕾克·萊弗利主演的《鯊灘》。整體來說,十佳榜單比較正常,并未有爆冷影片出現。
“卷毛”杰西·艾森伯格今年的三部作品均入選爛片
但是對于十部爛片,就十分精彩了。超級英雄影片占到了三部,續集電影占到了三部。最慘的是“卷毛”杰西·艾森伯格,他2016年出演的三部影片《驚天魔盜團2》、《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咖啡公社》全部被選入了年度十爛中,真的沒有比他更慘的了。而十爛之首的是《X戰警》系列的新作《X戰警:天啟》。
年度十佳

1《月光男孩》

黑人成長+同性戀,這是今年奧斯卡調味下得最足的電影,眼下頒獎季這壺水剛燒開,《月光男孩》已被授予大堆影評人獎項。IMDB的8.7,爛番茄新鮮度98%。《月光男孩》聚焦一位黑人同性戀者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檢視了同性戀、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和男子氣概等具有爭議性的現實問題。
他盡量保持與外界隔離,直到有天發現前方無路可走,只能融入這個世界。巴里·詹金斯這部《月光男孩》通過不同維度觸動人心,是驚艷精致的佳作,它像巨浪將你卷起,帶到一個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再輕柔放下。三位出色的演員合作,演繹主人公克里頓的不同年齡段——從他在邁阿密的少年時光到作為毒販的成年經歷。電影里的配角也極為出色,從安德烈·霍蘭、娜奧米·哈里斯、馬赫沙拉·阿里、加奈兒·夢奈。所有這些用心的細節,共同成就了這部令人著迷的電影。
2《帕特森》

吉姆·賈木許的新作《帕特森》,早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上以3.5的場刊高分備受追捧。電影里主角帕特森和女友勞拉生活在新澤西州帕特森市,全片“詩情”畫意。其實賈木許早在25年因為喜歡美國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去過帕特森市,20年前寫出這部片的故事提綱,但直到這兩年才挖出來改成劇本。
亞當·德賴弗在電影中飾演帕特森市里的巴士司機,他的名字剛好也叫帕特森。他會利用空閑時間寫詩。這是導演吉姆·賈木許,給美國這些混雜而奇妙的城市寫的一封情書,也讓人們看見,原來我們空閑時候做的事,能定義我們是個怎樣的人。
3《愛戀》

同樣是戛納系,《愛戀》的導演38歲的杰夫·尼科爾斯近幾年是炙手可熱,他2012年的《污泥》也曾備受北美影評人極力追捧。《愛戀》取材于真人真事,曾經在2011年被拍攝成紀錄片《漫長回家路:一個愛情故事》當時這部紀錄片由當年電視采訪黑白畫面組成。
雖然美國奴隸制度于1856年廢除,但是直到1967年,跨種族婚姻在部分地區依舊被視為非法。杰夫·尼克爾斯的電影《愛戀》,是關于理查和米爾德里德·洛溫(喬爾·埃哲頓和魯絲·內伽飾演)——一個白種男和黑人女反抗弗吉尼亞州的“反異族通婚法”,并最終勝利的故事。尼克爾斯唯美而克制的拍攝手法,讓《愛戀》的故事呈現出真實和震撼。它同時也提醒著我們,改變往往萌生于邊緣人群。
4《她》

導演保羅·范霍文永遠在追求更好的,不管他人喜歡與否。已經63歲的伊莎貝爾·于佩爾,在電影里飾演一位巴黎上流社會女性,故事從她在家中被攻擊和強暴開始,我們得以看到她如何處理自己和身邊男性的關系。這部電影簡直是復雜性別政治的“地雷區”,導演范霍文和他的演員,游走在敏感話題的邊緣,挖掘出少人關注的女性欲望,展現出極佳品味。這是今年一部非常大膽且充滿挑戰性的電影,且出乎意料地,也是最好笑的電影之一。
5《沉默》

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改編自遠藤周作的小說,是一部嚴肅壯麗的電影,探索信仰的本質和上帝的意義。事實上,這樣的題材涉及到很多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而在這方面,斯科塞斯是老手。安德魯·加菲爾德和亞當·德賴弗的表演,明顯是經過精準揣摩的,情感充沛。17世紀的葡萄牙耶穌信徒漂洋過海到日本傳道,這樣一個故事,如斯科塞斯所說,有思想重量、憂傷,同時也像是一本精心雕琢、能給人以啟示的、關于殘酷之美的祈禱書。
6《海邊的曼徹斯特》

卡西·阿弗萊克飾演一位憤怒悲傷且孤獨的人,突然發現自己要照顧正值青年期的侄女——這是肯尼斯·羅納根執導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故事的發生基礎。但是這部電影里最微妙的魔法,來自主創“怎么去講這個故事”。羅納根和他的演員,極為精細地捕捉到人們講話的方式,他們所關心的內容,將角色塑造得極為真實。跟羅納根以往所有作品一樣,這部片讓觀眾感覺,自己跟主人公生活在一起,直到他們變成你熟知的一部分。這類角色,初見或許并不討喜,但是看到最后,他們總會成為讓你關心的人。
7《校塔槍擊案》

1966年8月1日德克薩斯大學發生槍擊案,兇手在塔上射擊,16人死亡。電影《校塔槍擊案》正式記錄這一事件,它并不是我們日常所熟悉的紀錄片類型,導演基思·梅特蘭通過結合真實的檔案資料,目擊者證詞,以動畫形式生動制造出了恐怖效果。不過,電影的價值還來自它提出的思考:讓一個陌生人冒著生命危險來拯救你的性命,意味著什么?《校塔槍擊案》讓人回顧那種驚悚感。
8《愛樂之城》

或許對于現代音樂來說,我們這個世界真是不夠宏大華麗。但是在《愛樂之城》里,導演達米安·沙澤勒給我們雕琢了一個完美空間。艾瑪·斯通和瑞恩·高斯林飾演一對又唱又跳的情侶,整個洛杉磯都是他們的夢幻游樂場。雖然他們的所有期許都未能如愿,但苦樂參半的感覺,剛好形成了這部閃亮的、敞開心扉的電影所特有的魅力。這是一部關于愛上一座城,愛上自己的電影。
9《各有少年時》

2014年一部《少年時代》,讓理查德·林克萊特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今年他這部《各有少年時》打出“紀錄一段好時光,不負責紀錄人生”的口號,再次將美好有趣的青春時光推到眾人眼前。電影聚焦一群大學生棒球員在開學前三天的假期里,發生的各種出格好玩的小事。
理查德·林克萊特自己將這部電影,稱為他1993年《年少輕狂》精神上的續集。一部充滿愛的輕快喜劇,拍出了所有年輕人的渴望,這種渴望,既包含有他們表現出來的、容易辨識的個人價值獲得認可,還是其他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難以言狀的隱匿秘密。
10《鯊灘》

在佐米·希爾拉這部女人對抗自然界的驚悚片里,一流的沖浪手布萊克·萊弗利成功戰勝恐怖的深海霸主(鯊魚)。有些時候最好的電影享受,反倒是跟獎項毫無關系。正如(亂編的)讓-呂克·戈達爾的名言:拍電影,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女孩和一條鯊魚。
年度十爛

1《X戰警:天啟》

這部電影最大罪過是,浪費了一大幫好萊塢人才——為什么挑奧斯卡·伊薩克來演,卻把他藏在丑兮兮的大藍龜殼里面?為什么讓邁克爾·法斯賓德在最陳詞濫調的場面里發揮感情戲?還有可憐的詹妮弗·勞倫斯,出場時間都可以開啟倒數計時模式。
2《王牌賤諜:格林斯比》

薩莎·拜倫·科恩最近這部電影,也許適時地引發關于語言監督的好壞討論,再搭配最近的美國大選來看,像是給電腦文化一記響亮的耳光。但它完全不能做到如同《波拉特》那樣嫻熟地刺激到觀眾,反而讓觀眾像是為了R級梗去看R級梗。偶爾還是有小樂,但不是那種會發自肺腑的樂不可支。
3《下流祖父》

邋遢喜劇其實沒有什么可稱為根深蒂固的錯誤(參照《動物屋》、《太壞了》),但即使是一千個黃金假陽具也拯救不了《下流祖父》這種,建立在恐同癥和種族主義上的不走心邋遢喜劇。再考慮到,還浪費了羅伯特·德尼羅和扎克·埃夫隆這些優質演員,這部“老年版”《春假》更加罪不可赦。其實只要能好好發展一些角色,或者至少在喜劇維度上,調性稍微拉高點,還值得大家周五晚上樂一樂,但可惜《下流祖父》兩方面都沒有做到。
4《超級名模2》

回頭再看2001年的《超級名模》,似乎是種詭異的預兆,早在社交網絡高度植入生活前幾年,就“預言”了自拍文化。對照看,這部續集的“重新定位”顯然是失敗的,第一部里面我們所喜歡的,是看到本·斯蒂勒和歐文·威爾遜這對可愛的蠢兮兮的男模特,從自以為是到褪去無知的過程。第二部的失敗在于直接“一蠢到底”,完全沒有任何動心瞬間來拯救這個故事。
5《驚天魔盜團2》

作為一部講魔術的電影,《驚天魔盜團2》里能夠吸引觀眾等到最后“大秀”的東西實在太少。
6《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我們都知道,相對漫威而言,DC的超級英雄向來都比較暗黑。那蝙蝠俠和超人互相踢屁屁呢?還是暗黑。甚至那些披著斗篷飛來飛去場面也暗黑,噢不對,這次斗篷還真心是黑色。
7《咖啡公社》

在伍迪·艾倫這部設定在30年代的好萊塢,帶著模糊的性別歧視電影里,杰西·艾森伯格被設定為一個羞澀的好人男孩,與好萊塢善變的女人(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發生糾葛。這部沉悶電影里,克里斯汀是最好看的存在了,其他都可以快進。
8《母親節》

很遺憾導演蓋瑞·馬歇爾在今年7月份去世,他是一位很懂如何取悅觀眾的創作者,他的《風月俏佳人》和《落跑新娘》都曾給人深刻印象,所以我們還是忘了他最后這部《母親節》吧。如果你看了這部片,或許會因為看到詹妮弗·安妮斯頓興高采烈地接受一群鄉下人的生活忠告,而感覺郁悶。
9《X特遣隊》

大衛·阿耶這部DC漫畫改編電影,有太多東西讓其“值得”被遺忘,比如竭嘶底里要造出點搞笑場面來,或者毫無意義的方格切割剪輯手法。最重點還是,讓瑪格特·羅比飾演的哈莉·奎茵,什么都不干,就像洋娃娃那樣眨眨眼和活蹦亂跳幾下,全劇終。簡直是罪惡。
10《獨立日2:卷土重來》

其實就一部愚蠢大片的定位來說,《獨立日2:卷土重來》是稱職的。當外星人準備好要把所有地球生物炸成碎片時,有個角色居然說:“來個人叫一下醫療小組!”簡直是愚蠢到可愛啊。
編譯/coie 策劃、編輯/結冰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