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孕傻三年”,這到底有沒有科學證據呢?
有研究指出,女性在懷孕之后,認知能力的確會有所下降,不僅表現在實驗室進行的認知任務上,也表現在駕駛模擬任務中。
以前的解釋主要集中于荷爾蒙變化及睡眠的缺乏對于認知功能的影響。睡眠缺乏會嚴重影響認知功能,去年有研究指出,睡眠中間被打擾特別影響人的認識表現,包括記憶、反應速度等等。最近發表的一項神經影像學研究顯示,懷孕可能導致初為人母的女性大腦皮層發生長期改變。在這項研究之前,研究者已經在動物身上發現,懷孕可能改變大腦結構。這是第一次在人類中發現,懷孕會改變母親的大腦。
在西班牙學者進行的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在生育門診招募了一些還沒有孩子但希望生育孩子的父母。研究者們首先對這些夫妻進行了基線研究,包括基本信息、認知能力的測試等,并掃描了他們的大腦。在隨后五年的研究中,其中的一些夫妻如愿生育了寶寶。在生完寶寶之后和孩子2歲的時候,再次對初為父母的夫妻進行了測試和腦掃描。
這項持續了五年的研究,最終的研究測試包括25名懷孕生子的母親、20名沒有懷孕的女性;20名父親、和17名沒有孩子的男性。
研究者比較了新手爸媽在懷孕前、懷孕后的大腦掃描,并與還沒有懷孕的父母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只有新媽媽的大腦結構發生了變化。
對比生育前后,新媽媽前后皮層中線、兩側前額葉和顳葉皮層等大腦區域的灰質變薄、表面積變小、整體體積有所減小。灰質改變的這些區域與“心理理論”(理解他人想法和社會關系)的局域基本重合,換句話說,這些區域與社會認知有關。
(A:自然懷孕的母親;B:人工受孕的母親;C:沒有懷孕的母親)
進一步分析發現,僅從大腦灰質體積變化或許就可以對是否懷孕進行判斷,準確率達到84.4%。這種變化與受孕方式(自然懷孕或人工受孕)、嬰兒的性別沒有關系。而這種改變,在生子后兩年依然存在,灰質的減少幾乎沒有恢復,僅海馬體附近的減少有所恢復。
除了大腦結構的改變之外,研究還比較了新媽媽在孕前和孕后的認知能力變化,以及新媽媽和沒懷孕的女性的認知能力,包括一般智力測試、記憶測試等等。結果發現,新媽媽在智力測試上并沒有明顯變差。不過在詞匯記憶的測試上,新媽媽比未懷孕女性表現稍微差一點點。
有趣的是,母親大腦結構的變化,還與對嬰兒的依戀程度有關:灰質減少越多,與嬰兒的依戀關系越好。而當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或者聽到自己孩子哭聲的時候,這些灰質減小的區域也會更加活躍。這些證據指出,女性的大腦(尤其與社會認知有關的全區域)由于懷孕,而進一步成熟及分化。
大腦的變化很可能是由于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而產生的。
在嚙齒動物中,懷孕使得母親對于幼崽的哺育行為增加,而在認知能力方面則使得空間感、覓食和捕食能力更強。而由于人類的不斷進化,對于人類母親來說,在復雜環境中合作生存遠比覓食更加重要。因此在我們的物種中,社會認知能力對于生存更加重要,比如說,如果母親能夠分辨孩子的需要、發現潛在的社會威脅、或者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對于母親和嬰兒來說,生存的幾率都會大很多。
研究者認為,懷孕而導致的大腦變化,具有進化學的意義,使得母親對于嬰兒的需求更加敏感、依戀關系更緊密。
懷孕是女性從身到心的重大變化,一孕“傻”三年,雖然母親可能有的方面沒原來靈光,但是在照顧哺育孩子方面,卻更加聰明。這也是作為母親的變化吧。
參考文獻:
Hoekzema E (2016). Pregnancy leads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human brain structure. Nature Neuroscience, online published on 19 Dec 2016.
Silva RA (2015). Sleep disturbances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review. Sleep Science, 8(1), 36-41
Crawley R, Grant S & Hinshaw K (2008). Cognitive changes in pregnancy: mild decline or societal stereotype?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2(8), 1142-1162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王日出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