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歐洲城堡多,中國長城長?

    導語:歐洲許多地名的后綴有“堡”字,皆源自各種城堡,不過現存的城堡數量也就是歷史上的零頭。而中國有一個和歐洲城堡作用相同的大家伙,就是長城。春秋戰國時各國為了互相防御,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城墻。

    從梵蒂岡出來,前行不遠就是天使堡,也音譯為安琪兒堡。電影《羅馬假日》中,有在臺伯河邊的酒吧打斗一場戲,背景就是天使堡,所以我對它的外觀已有印象。古堡用磚石和混凝土建成,主體呈圓柱形,分多層,外圍是一圈正方形城墻,四角各建有一個副堡。走進古堡后,頓覺一股寒氣襲來,光線驟暗,幾盞昏黃的照明燈營造著神秘感。沒登多高,轉出一門,來到一處平臺,又恢復陽光燦爛的景象。平臺上視野開闊,盡覽羅馬古城風光。俯看副堡,可見垛口和火炮。墻外草地上幾名年輕人或安睡、或讀書,一片祥和。堡內建筑布局復雜,每個房間都有不同功能。印象較深的是有一間鐵匠房,鼓風打鐵設備一應俱全。另有一處從鐵篦子向下望,深不見底,不清楚用途。以現代眼光看,天使堡像是一座具有防御功能的大別墅。

    歐洲許多地名的后綴有“堡”字,皆源自各種城堡,不過現存的城堡數量也就是歷史上的零頭。多數城堡建造周期長,依靠自然地形,多次改建、擴建,所以樣式并不規整,像天使堡這樣過于周正對稱的并非主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特殊身世。天使堡位于臺伯河畔一片平坦的高地,前身是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78-138)及其家人的陵墓,所以結構非常規整。590年羅馬城發生瘟疫,教皇組織信眾舉行懺悔游行。路過此地時,教皇宣稱看見天使在上空顯靈,因此得名。現在古堡的頂部還留有天使的青銅雕像,以示紀念。天使堡在羅馬帝國解體過程中,已作為軍事設施使用。后來某教皇下令將其改建成現在的模樣,因為四周都是開闊地,要進行同等級防御,所以改建完的城堡依然中規中矩。另外還建有一條與梵蒂岡相通的暗道,遇到危險時,教皇可以來此避難。將皇帝陵寢改建為城堡,這樣的奇思妙想估計在全世界并不多見,也算是一種廢物利用。后來天使堡的軍事功能漸漸喪失,改作軍營或監獄。1925年又改變用途,變成博物館,現在則成為旅游景點,估計這是最終定位,不會再變了。歐洲的城堡建筑隨著法蘭克王國的崛起而興起,后來迅速向全歐洲擴展。在此之前的一些建筑也可以稱為城堡,但是一般僅具有軍事意義。而中世紀的城堡不僅具有軍事意義,還具有政治意義,甚至后者還大于前者。中世紀的經濟基礎以農業生產為主,底層民眾以各種形式依附于土地,從事耕作,向土地所有者領主(也包括教會)交糧納稅。領主則組織提供各種公共服務,例如安全、宗教、司法等等。各種領主大大小小、層層疊疊,最高歸于世俗的國王和宗教的教皇。

    中世紀是一個各種權利極為分散的時期,對某一階段所謂“統一”的描述只是表明提高了分散的集中度。教皇、君主、貴族在其領地,從本質上說都形成了獨立的政治實體,生產獨立,商業分配(包括稅收)獨立,軍事獨立,從而導致政治獨立。盡管各種獨立都有相對性,但是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這種差異非常明顯,就是過于零碎。軍事獨立是政治獨立的最重要基礎,而每座城堡就是一份獨立宣言。從此歐洲不再建造和維護具有聯通作用的輸水道,而熱衷于修建城堡。

    按照中世紀的標準配置,每個領主的領地都有城堡,是整個領地的核心,常常與教堂配套建造。城堡可大可小,由經濟實力決定。遇到軍事威脅時,一旦外圍防御陷落,守軍及其他人員可以撤進城堡,進行最后的防守,其中有水井和糧食儲備及其他一切供長期固守的設施。在冷兵器時代,如果缺少大型攻城裝備,要想攻破城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就是城堡戰斗力的體現。有了城堡提供的安全保證,領主就可以在領地為所欲為了。國際象棋中,車的原意為城型棋子,圖形就是城堡,實力僅次于王后。翻譯為車,是從中國象棋的戰車而來,原意盡失。

    現代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系出同源,由印度或中國的古老棋類游戲演化而來。中國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年,國際象棋定型于16世紀宗教改革之后。兩種象棋的規則有差別,另外更有意思的是棋子角色的差別。按照中國的稱謂,國際象棋中沒有炮和士,而多了一個極有威力的王后,車、馬、相、兵雙方均有。馬在國際象棋中是騎士,兼具貴族和戰士身份,與中國象棋中代表的騎兵不盡相同。相的原意是主教,可以隨便斜行,與中國象棋中只能走田字格、不能過河的文官相差別更大。另外還有王和將、帥,作用相近。歐洲逐王、殺王習以為常,但是不能如此對待教皇。同理在中國也不能如此對待皇帝,否則是大逆不道。所以教皇、皇帝兩位頂尖人物,都沒有出現在棋盤中。象棋雖是游戲,但濃縮了很多精華。要想簡單說明古代雙方的一些社會差異,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是一對較好的例子。

    歐洲當時的社會局面與中國的西周及春秋時代相似,但是中國在經過長期土地兼并后,向戰國時代演化,最終由秦完成統一。秦始皇的本質就是中國第一個頂級大地主,歷代帝王皆是如此。但在歐洲中世紀,土地兼并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是歐洲的地理條件。如果將西歐與中國東部的地形圖加以對比,不難發現,早期中國的關中平原、華北平原,以及后來開發的長江中下游平原都是大河東流,總體地勢平坦,只有一面向海。在這樣的地理條件下,生產條件差異小,水利維護需要共同協作,交通順暢便于管理,沒有分塊提供安全防務的需求。因此導致權力趨向集中,形成了中國的統一和集權傳統。反觀西歐的地理條件,三面環海,山脈錯落,河流恣意,沒有成規模的平原。阿爾卑斯山脈兩邊又分處差異很大的氣候類型,北海、波羅的海沿岸因緯度高,冬季異常寒冷。這樣的地理條件形成的農業生產格局,更像是一個個孤立的沙漠綠洲。要想進行統一,只怕是有心無力,因為根本無法提供高昂的維持成本,由此形成了歐洲分立與分權的傳統。而城堡尚只是最基本的單元,每提高一層,都要經歷一番血雨腥風。從古至今,歐洲統一之難超出中國人的想象,同理中國分裂之難也超出歐洲人的想象。這種差異是中西分野的巨大鴻溝,由此還衍生了其他各種差異,要想理解對方更不容易。

    歐洲的城堡后來隨著火器普及,迅速做出變革,向大型化發展,一些軍事要塞的城堡建造受到重視,一些小城堡則喪失了必要性。在此過程中,歐洲逐漸形成了很多統一的民族國家。原來的一些城堡向住宅發展,改造成宮室、宅邸及后來的宮殿。當火炮的攻擊性再度提高后,城堡土崩瓦解,剩下的最終成為旅游景點。

    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一般是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建一圈城墻,如今保留下來的多為明清時期建造,如平遙古城等。它的軍事作用與歐洲城堡相同,但是規模更大,在分裂時代也是政治獨立的象征,但在統一時則失去這層意義,只是一個地區的行政中心。與歐洲城堡相似的建筑在中國歷史中肯定產生過很多,不過后來大部分都慢慢毀棄了,在中原地區難覓蹤影。這很容易理解,因為私自保留軍事建筑,有謀反的意味。相反在一些邊遠地區,中央集權照顧不到的地方,地方政權和民眾出于安全考慮,自行建造防御建筑,如西南羌族的碉樓。而在漢文化區,現存較著名的有福建土樓和廣東碉樓。兩地受武夷山、南嶺之隔,均遠離政治中心,宋朝以后才充分開發,地形復雜,平原窄小,農業落后,多有匪亂,很多方面與西歐中世紀相似,所以在明清兩朝和民國時期造出土樓與碉樓,但是仍受控于中央集權,和政治獨立還有相當距離。另外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日本鬼子在華北平原修建眾多炮樓,加強農村地區的管控和防御,可能是老一輩中國人對于城堡的最深印象。

    其實中國有一個和歐洲城堡作用相同的大家伙,就是長城。春秋戰國時各國為了互相防御,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城墻。秦統一后,為防御匈奴南下,將秦、趙、燕三國北邊城墻予以修繕,連成一體,稱作萬里長城。以后多朝都曾修建,最后一次明朝的工程最為浩大,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長城與中國其他三面的天然屏障,共同形成了一個超級大城堡。清朝疆域擴大,長城廢棄,在抗日戰爭初期時還零星發揮過作用,但垂垂老矣,現在的修葺同樣是出于旅游目的。長城與大運河作為農業社會中國特有的頂級工程,是一對絕配。二者一橫一縱,一隔一連,外御強敵,內通經濟,既展現農耕生產的優勢,又都是保持大一統的利器。

    修建長城的地理條件看似雜亂無章,實則受降水和氣溫影響,遵循一道大自然鑄就的鐵閘。除了東部一小段受溫度影響顯著外,其他主要部分是中國東南濕潤的季風氣候與西北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大致是一條年400毫米降水線,以南可種糧,以北宜放羊,對農業社會的影響是農耕、游牧的分界線,所以季風區基本就是傳統的漢文化區。這條線的作用在中國遠比秦嶺淮河一線要大,一旦氣候變化,出現劇烈擺動,社會必有大震蕩,也會影響長城的位置。明朝比秦漢時期氣候要寒冷,農牧分界線南移,造成明長城比秦漢長城位置偏南。

    為了建造和守護這道北方防線,歷朝歷代,多少仁人費勁移山心力,多少將士戍邊埋骨他鄉。及至近世,天然屏障被突破,早已摧毀自家古老城堡的外敵多從海上來。中國自身形成的這座大城堡,四面漏風,也就慢慢消散在歷史中了。

    (作者:丁不二方舟)

    • 發表于 2014-01-21 00:00
    • 閱讀 ( 96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